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截至2013年底,我国已开工运行的煤制烯烃工业装置有6套,合计烯烃产能为267.5万吨/年,在建、拟建项目近50个。相对石油路线制烯烃,煤制烯烃在生产成本上更具有优势,受原材料价格变化影响更小。尽管我国乙烯、丙烯及聚乙烯、聚丙烯产量逐年增长,但仍不能满足需要。2013年我国乙烯、丙烯合计供应缺口约为2700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45.5%。煤制烯烃产业市场发展空间较为广阔。随着煤制烯烃产能、产量的不断增加,市场供应缺口不断缩小,市场竞争也将日趋激烈。煤制烯烃将经受生产稳定性等诸多方面的考验,投资者应理性分析盈利空间,充分评估投资风险,切忌盲目上马。  相似文献   

2.
世界乙二醇产业将快速发展,预计到2010年,产能将达到2820万吨/年,需求量将达到2130万吨,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9.7%和5.5%。而开工率将下降到75.5%。2007年前我国乙二醇供应仍将偏紧,但2007年后,随着新建装置较集中投产。市场供应能力大幅提高。预计2010年,生产能力将达到405万吨/年左右,表观消费量约700万吨,当量需求将达725万吨左右,进口依存度仍然较大。[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2013年全球环氧丙烷生产能力为976.5万吨/年,主要集中在北美洲、西欧及东北亚国家。亚洲地区因需求增速较快提振了产能增长。预计到2018年,全球环氧丙烷总产能将突破1300万吨/年,亚洲地区消费量将占全球消费总量近一半。截至2013年底,我国环氧丙烷产能达到211万吨/年,同比增长12.2%;产量约166万吨,同比增加13.7%;进口量下降较为明显,供应缺口仍存在,市场整体呈供小于求的局面。预计2014年我国环氧丙烷下游需求出现大幅增长的可能性不大,总消费量在247万吨,产能将达267万吨/年。随着国内丙烷脱氢和煤(甲醇)制烯烃等项目的大量投产,丙烯下游衍生品的产能增幅将远大于需求的增量,环氧丙烷市场也将进入产能过剩的行列,走势低迷将成为2014年市场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随着油价下跌和煤化工产品竞争力减弱,煤化工正悄然降温。据中国石化联合会2011年8月公布的数据,当时全国在建拟建的煤制烯烃、煤制油和煤制气产能分别高达2800万吨、4000万吨和1500亿立方米;但以目前开展前期工作和正在建设的项目推算,到"十三五"末,我国煤制烯烃、煤制油和煤制气有效产能很难突破1500万吨、2000万吨和680亿立方米,较预计产能锐减一半。与此形成明显对比的是,以煤热解为龙头的煤炭  相似文献   

5.
预计今后几年,世界丁腈橡胶的需求量将以年均约4.2%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总需求量将达到约70万吨,届时世界总产能将达75万吨/年,供需基本平衡。我国丁腈橡胶产能约6万吨/年,供应缺口较大,进口量占消费量的七成左右,随着兰州石油化工公司新建5万吨/年装置的投产以及申华化学工公司计划的3万吨/年、蓝星石化天津公司计划4万吨/年装置的实施,预计到2012年,我国产能将达到约18万吨/年,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国内市场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6.
亚洲地区(除日本)现已成为世界苯酚/丙酮产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到2012年将有260万吨新增苯酚产能投入运行,届时产能将超过1300万吨/年,但是由于酚酮消耗比小于其生产比,因此在2011年,世界丙酮将出现过剩,过剩产能预计为90万吨。我国苯酚/丙酮产业发展迅速,预计到2012年,苯酚产能将达到209.2万吨/年,丙酮产能为128.1万吨/年,如果按80%的开工率计算,则2012年苯酚产量可达167.3万吨,丙酮产量可达102.5万吨,若以2008年消费量为基础,苯酚和丙酮表观消费量增长以10%计,2012年苯酚消费量将达137万吨,丙酮达106万吨。考虑到部分市场份额被进口产品占领,预计到2012年我国的苯酚/丙酮行业将初步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  相似文献   

7.
印度国民经济发展迅速。GDP以年均8%左右的速度增长,经济的发展拉动对了石化产品的消费,作为石化行业具有代表性的烯烃工业发展潜力巨大。印度烯烃产品供需现状是乙烯、丙烯产能不足,聚乙烯和聚丙烯产能略有过剩:预计到2010年,乙烯、丙烯、PE和PP总产能将分别达到320.2万吨/年、209万吨/年、214万吨/年和197万吨/年。印度烯烃工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如:气价上调、原料价格上升、企业融资、合并和兼并不断、关税大幅下调、中东石化业的迅速发展等等。  相似文献   

8.
2013年世界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总产能为2293.4万吨/年,消费量约为1951万吨,亚洲是全球最大的LDPE净进口地区,中东、北美、西欧是主要净出口地区。预计2018年,世界LDPE需求增速将略低于产能增速,供大于求的态势将延续。2013年我国LDPE产能仅增长20万吨/年,达229.3万吨/年,净进口量167.8万吨,自给率降至55.3%.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未来五年,我国LDPE产能将快速增长,市场缺口逐渐缩小,但相对高端的管材料、电缆料仍需进口。从长远看,LDPE消费市场仍有很大潜力,我国乙烯下游产品市场多元化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LDPE市场将呈现石脑油化工产品、MTO化工产品、进口产品三分天下的局面。  相似文献   

9.
2012年全球聚碳酸酯产能469.5万吨/年,需求量450万吨,亚洲已经成为世界聚碳酸酯市场的主导和重要的产销基地。未来,全球聚碳酸酯的产能依然处于上升通道,2016年将超过540万吨/年,需求达到515万吨。亚洲是主要扩能地区,市场需求份额也将增至65%。建筑、汽车及光学媒体市场仍将是聚碳酸酯消费快速增长的应用领域。2012年我国聚碳酸酯产能已达44.1万吨/年,消费量为116.6万吨,供需缺口较大。未来仍有国内外新建扩建聚碳酸酯装置在我国陆续建成投产,预计到2015年底,我国聚碳酸酯产能将达到111.4万吨/年以上,年需求量为180万吨,自给率可达到50%~60%,将改变我国聚碳酸酯长期以来依赖进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2012年世界正丁醇产能409万吨/年,需求量320万吨;辛醇产能380万吨/年,需求量㈨5万吨。亚洲地区扩能及消费是世界丁辛醇产销的主要增长因素。预计2015年世界正丁醇产能将扩大到573.1万吨/年,辛醇达473.6万吨/年。2012年我国正丁醇产能增加到91万吨/年,总消费量119万吨;辛醇产能达到116.5万吨/年,消费量116万吨。我国丁辛醇长期供不足需,对外依存度较高,未来三年,国内将有大批新建拟建产能,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已成为世界上环氧氯乙烷产能最大的国家,2007年已达47.1万吨/年,占全世界总产能比重的27%左右,到2012年,世界总产能将达230万吨/年,我国产能将达85万吨/年,占比将提高至37%。在产能不断扩张的同时,行业发展中的问题逐一显露,如能耗较高、污染较严重、技术水平仍然不高、下游产品开发不足将导致产能过剩等。  相似文献   

12.
2014年受煤制烯烃装置投产影响,国内聚烯烃新增产能565万吨/年,总产能达3375万吨/年,非石脑油路线聚烯烃产能占比进一步提升至35%。2014年聚烯烃产量达2685万吨,比上年增长12.5%;进口也出现了小幅增长。国内需求依然旺盛,包装和汽车领域的需求快速增长,全年聚烯烃表观消费量约为4050万吨,同比增长8.4%。2015年,在煤制烯烃、丙烷脱氢等路线的影响下,我国聚烯烃产业仍将面临大量扩能。但需求方面,受宏观经济影响,增速将有所放缓,导致供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世界醋酸生产能力约1165万吨,产量约940多万吨,预计2015年需求量将达到1350万吨左右。2006年我国醋酸总生产能力约236万吨/年,约占世界总能力的20%,总产量约180万吨。预测到2010年我国醋酸新增产能433万吨,加上原有2367万吨,合计总能力将达669万吨,总产量将达563万吨。而同期需求量约为310.7万吨,届时醋酸将会较大量的过剩,市场将会出现激烈的竞争局面。  相似文献   

14.
截至2013年7月底,我国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超过500万吨/年,2012年表观消费量达到1097.8万吨。虽然世界乙二醇供过于求,但具体对我国而言,相对于下游产业的需求,乙二醇产能扔不充足。预计到2016年我国乙二醇的总生产能力能够达到950万吨/年,需求量将达到1300万吨,产不足需,仍需通过进口才能满足国内实际生产的需求。,笔者建议,未来我国乙二醇产业发展应提高现有装置经济性、新建大规模生产装置;完善现有生产技术、积极开发新技术;扩大产业链、规避市场风险等。  相似文献   

15.
2006年,世界醋酐生产能力达238.4万吨/年,预计今后几年,将以年均约1.O%的速度增长,到2011年总生产能力将达到约250.0万吨;而消费量将以年均约1.2%的速度增长,到2011年将达到约200.0万吨。2006年我国醋酐生产能力为31万吨/年,随着新扩建装置的投产,预计2011年产能将超过40万吨/年;消费量将以年均约9.6%的速度增长,到2011年将达到约38.9万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对我国甲醇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我国甲醇产能为3500万吨/年,表观消费量为2092万吨,然而,产量仅为1574万吨,装置开工率仅为45%,进口量达529万吨。预计2015年国内甲醇需求量在4000万吨左右,而甲醇产能将达到5000万吨/年,届时产能将过剩1000万吨左右。考虑到中东廉价甲醇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国内甲醇过剩量将更大,市场前景不容乐观。建议:1)严格控制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2)推进甲醇燃料合法化,消化过剩产能;3)在沿海地区发展甲醇制烯烃产业,以减少进口甲醇的冲击。  相似文献   

17.
“十四五”时期现代煤化工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和平情景和极端情景两种方式对煤制油、煤制天然气、低阶煤分质利用、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5种典型现代煤化工到"十四五"期间的煤炭消费总量进行预测,提出现代煤化工煤控目标、路径、措施和实施方案。研究表明,随着已建及在建项目的推进和产能利用率的提高,预计现代煤化工煤炭消费总量将由2020年末11 356.1万tce (折原煤15 910.5万t)增长到2025年末的约18 505.6万tce (折原煤25 964.8万t),在煤炭消费结构中占比也将由2020年的3.9%提高至6.7%~6.9%,增长约3%。极端情景下原煤消费总量达3.07亿t,较和平情景下用煤量增加约0.34亿t。  相似文献   

18.
下游行业需求快速增长使得全球苯酚市场特续升温,2004年产能已达870.3万吨/年。由于新扩建装置将纷纷上马,预计到2007年,全世界苯酚的总生产能力将超过1000万吨/年。2004年中国苯酚自给率仅达到59.5%,产品对外依赖性较大。提高单套装置规模、建设上下游一体化茬置、进行绿色环保生产是我国苯酚行业发展不变的主题。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代煤化工经过多年技术攻关和积累以及工程示范和推广,在产业关键技术突破、重大装备自主化研制,产品品种开发和生产规模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2013年,煤制油投产项目产能282万吨,产量170万吨;煤制烯烃产能254万吨,产量180万吨;煤制乙二醇产能90万吨;已投产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产能27亿立方米。煤化工投建项目如火如荼,但煤化工技术上并没有跟上这个节奏,产品"同质化"严重、已有技术可靠性和项目经济性有待验证,受资源和环境约束的压力加大,行业前景并没有预期的那么乐观。发展新型煤化工需要做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基础工作,政府和企业应该放慢些脚步,更冷静理性地审视现代煤化工的现状和未来。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全球丙烯腈产能为646.4万吨/年,消费量为506.7万吨,生产和消费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及西欧,其中亚洲的产能和消费量分别占全球的53.4%和62.6%。受环保、技术和投资等因素的影响,未来5年,全球丙烯腈产能增长缓慢,需求增速将远高于产能增速。2012年我国丙烯腈产能127.7万吨/年,表观消费量达175.5万吨,主要用于生产腈纶、ABS树脂等。中国丙烯腈市场新建和扩建项目较多,产能增长将维持较高水平,预计到201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