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长江乃世界上第三大河流,八卦洲系长江第三大岛,全洲面积56平方公里,12个行政村,有近4万人口居住在这块净土上,从地理学、环境学、称得上人文地理,被大江南北的人们称之为世外桃源。洲内水系纵横交织,土壤肥沃,其中以盛产芦蒿而闻名,被称之为"全国芦蒿第一乡"。  相似文献   

2.
万里长江中的第三大岛——南京八卦洲镇.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思路创新,因势利导,就地取材,将天然野生芦蒿,引导农民移栽到大田,利用大棚薄膜覆盖的栽培方式取得了成功。由最初上世纪90年代初100亩,发展到现在3.5万亩.被誉为“中国芦蒿第一乡”。“八卦洲”牌芦蒿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野菜芦蒿走俏中华大地,芦蒿不仅俏销上海、武汉、广州、南昌、北京等全国50多个大中城市.  相似文献   

3.
<正> 素有中国芦蒿第一乡之称的南京市北郊栖霞区八卦洲乡,去年栽种芦蒿2.91万亩,预计今年收入可达8000万元,这在中华野生蔬菜史上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自古以来,芦蒿在南京人心目中早就家喻户晓。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时,八卦洲的芦蒿就作为贡品送入朝中。多年来芦蒿一直是生长在江滩上的野生植物。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食品的多样化,芦蒿也由野生发展到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4.
<正> 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加快富民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南京八卦洲镇是一个农业大镇,拥有2.7万农业人口,适龄劳动力达1.7万人。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站在农业发展、农业增收、农村稳定这个战略高度,把积极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工作作为实现"富民强镇、加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八卦洲镇在外务工劳力已达5000多人,用工单位遍及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诸多城市,农民增收达5000万元,使得农民"跳出家门,跨进厂门,打开财门"。  相似文献   

5.
<正> 位于南京市北郊的八卦洲,面积56平方公里,为金陵洲诸之首,是长江流域的第三大岛,被称为四面环江怀抱的"荷叶地"。这个江中小岛距南京城约10公里,东邻新生圩外贸港口,南邻燕子矶风景区,西邻南京长江大桥,北邻大厂工业区和隔江相望的六合县,南京长江二桥横跨该洲,通车后不仅沟通了大江南北的大交通,而且给该洲自身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如今,车流、人流、商贸信息流大量涌入,给旅游经济的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6.
大江环抱的八卦洲镇,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冲击洲,由长江上游带下来泥沙淤积而成.是长江中仅次于崇明、扬中的第三大岛。全洲面积56平方公里,有12个行政村,居住在这块“净土”上的有3.3万多人口,被大江南北的人们称为“世外桃源”。南与燕子矶风景区隔江相望;北与六合区大厂镇一江之隔;西与浦口区遥相呼应:东南与新生圩外贸码头拥江相峙。  相似文献   

7.
发展南京港口物流抢占长江航运第一枢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际投资和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长三角特别是南京及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对长三角现代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并带来了新的机遇.加快推进南京港口物流发展,使之上规模、上水平,抢占长江航运物流第一枢纽,不仅对长三角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南京及周边地区经济迅速发展,对南京港口自身发展都具有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 世界上大河流域通常都是产业集聚、经济发达、社会文明进步的地带,也是城市群的集中地,如莱茵河、泰晤士河、密西西比河流域等。长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半壁江山",是全国最大的经济带。长江三角洲是长江流域经济带的核心区,在全国范围内经济增长最快、发展最好,沿江是核心区的黄金线,如果把上海比作长江的"龙头",那么江苏沿江地区就是"龙脖子",南京则是"龙脖子"末端的一颗璀璨明珠,占据着贯通  相似文献   

9.
<正> 原本产于江中八卦洲的野生植物——芦蒿,在当地百姓的眼中只是一种极其普通的家常野菜。如今,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开始注重生活质量和品位的情况下,八卦洲芦蒿以其独特的野生风味和营养价值,愈来愈受到人们尤其是城里人的青睐。当地政府利用其所处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早在十年前就开始尝试将野生芦蒿移植到大田、大棚中种植并获得成功.由最初的100亩发展到今天的3.5万  相似文献   

10.
从博鳌的兴起看"会议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晓江 《南方经济》2001,142(7):40-41
本文研究会议经济问题.首先介绍了海南博鳌因"会"闻名的情况;其次分析了会议经济的作用;最后探讨了深圳发展会议经济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在长江经济带上南京将如何动作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长江经济带是举世公认的最具经济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在新世纪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这一横贯东西的经济带将发挥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将长江经济带视作一条巨龙,那么上海、南京、武汉、重庆这四座沿江依次排开的特大城市,则是龙头、龙颈、龙身和龙尾,只有共同发力,才能串联起众多中小城市,辐射到周边广阔地区,使巨龙真正飞入云霄。如今,随着浦东大开发,上海经济金融中心地位日益凸现,并与苏州、无锡等邻近城市构筑起实力雄厚的城市群,经济已呈加速发展之态势。龙头正高高昂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作为旅游市场重要的消费群体,影响着整个旅游经济的发展。文章以南京高校的在校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大学生旅游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找出了旅游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2012,(20):9-9
随着世界性休闲旅游时代的到来,长江三峡作为全球唯—可乘坐邮轮观光的世界级大峡谷,再次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在6月25日举行的加快发展长江三峡邮轮经济专题会上,重庆市副市长谭栖伟说,“当前长江三峡旅游线路产品单一,大家几乎都在抢长江三峡旅游这—碗饭,而忽视了长江旅游,造成了长江三峡邮轮开始出现运力相对过剩、供大于求的局面。因此,长江游轮要逐步形成长、中、短线产品多元化的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14.
<正> 屹立于长江南岸延绵十余里的幕府山是南京的一道屏障,是不可多得的沿江风景线,它对南京的气候、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山上曾经有着很多的名胜古迹,可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这些古迹大多数已经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而且在近几十年来,随着祖国建设的需要,幕府山的矿石被无计划开采,现如今山体己千疮百孔,伤痕累累。幸好社会各界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政府部门已经采取保护幕府山环境资源的若干措  相似文献   

15.
魏日  ;程丛喜 《特区经济》2009,(10):169-17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三峡工程的建成,长江三峡旅游日趋完善和成熟。由于长江三峡旅游区域横跨重庆直辖市和湖北省,涉及许多部门、旅游企业和个体,随着长江三峡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不协调的问题,有必要加以解决,以促进长江三峡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阐述了促进长江三峡旅游区域协调发展的意义,分析了长江三峡旅游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不协调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相关问题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袁晓江 《南方经济》2001,(7):40-41,35
本文研究会议经济问题,首先介绍了涨南博鳌因“闻名的情况,其次分析了会议经济的作用,最后探讨了深圳发展会议经济的潜力。  相似文献   

17.
日前,“浦东开发与长江流域经济协调发展第四次研讨会”在南京隆重举行。来自长江流域六省二市的近百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共同研讨长江经济发展大计。会议气氛热烈,交换意见坦诚异常。与前三届会议相比,人们的心态更加开放了,大多数专家已跳出长江看长江,站在全国经济发展,世界经济发展的宏观角度来审视长江,研究长江。人们已不再单纯地介绍本地的优势,强调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而是将本地的发展纳入整个流域经济的发展体系中去考察研究,更强调的是经济发展的互动因素。经过三天紧张的研讨,与会代表提出了如下有价值的观点:1.要…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1月27日,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3次会议在重庆召开,上海、南京、武汉等29个长江沿岸城市负责人共话合作。1985年底,沪、宁、汉、渝4市发起“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目前,协调会已有29个成员城市,围绕四个特大中心城市,组成了重庆协作区、武汉协作区、南京协作区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协作区。重庆是会议轮值主席,主题是“发挥黄金水道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发展”,就跨区域协调机制、发展现代物流业、长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维护农民工权益、进一步加大扶持三峡库区发展力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旅游+"战略是旅游业发展模式的创新,也为丰富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质量指明了方向。文章以南京为例,分析南京研学旅游产品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旅游+"发展背景下南京研学旅游产品的开发对策,以期为提高南京研学旅游产品质量及游客体验等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乡村旅游需求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南京市民乡村旅游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中青年是乡村游客的主要构成,市民在乡村旅游地选择中偏爱观光型目的地,游客需求受经济水平影响明显,同时,市民乡村旅游需求也受到文化水平和职业背景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南京乡村旅游发展应关注的重点领域,包括改善交通环境、提升感知形象和提高服务质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