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余年来,我和《中国城市金融》编辑部有过三次幸会,她使我的印记一步步加深,以至于每次看到新一期的《中国城市金融》出版发行,都有一种亲切感,亲近感,促使我认真地去阅读她,欣赏她.  相似文献   

2.
认识《中国城市金融》是在14年前,当时由于觉得她高不可攀,也就不太在意她.后来一件事改变了我的看法.那是10年前,在湖南省分行办公室召开的一次全省地市分行办公室主任会议上,当时的省分行行长说:"办公室主任应该要多看书看报,尤其要看《中国城市金融》和《金融时报》."  相似文献   

3.
屈指算来,我从事金融工作40多年了。也许是命运的刻意安排.我这个出身于农村山区的年轻学子与金融站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让我认识她、了解她、热爱她、最终融入她。  相似文献   

4.
虽然无缘在<中国城市金融>呱呱坠地之日成为她的"育苗者",但却有幸在她风姿绰约之际成为她的"护花人".转眼加入<中国城市金融>编辑队伍做美编三年了,在各位领导和编辑老师指点提携下,从当初做起事来束手束脚、生怕乱了"章法",到如今开始有了一点点"板眼",我真的从心底里感激<中国城市金融>给予我的这段人生历练,感激广大读者给予我的厚爱支持.  相似文献   

5.
印刷精美的<中国城市金融>期刊放在桌上.看到她,作为投身其中,以<中国城市金融>期刊为自己事业的我来说,不禁百感交集.岁月如梭,不觉间<中国城市金融>已经出版200期了,摆在一起是厚厚的一排.这似乎在告诉我们,她是斗转星移的见证,也是国有银行前进发展的写照.  相似文献   

6.
不知不觉间,《金融经济》已走过25个年头,出版了300余期.历经市场风雨的洗礼,而今的她,出落得益发美丽、时尚而又不失厚重.她以自身实力赢得了诸多殊荣,越来越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金融期刊,作为一名读者、作者,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相似文献   

7.
<南方金融>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走过了三十个年头!她给我信息、知识和力量,伴我从一名学生成长为单位的领导干部.虽然时代变迁,网络飞速发展,媒体报刊众多,但<南方金融>始终是我的良师益友,我的最爱!  相似文献   

8.
我应约为《中国城市金融》创刊十五周年写些文字.五周年、十周年时,我也曾为她写过一些文字.不过前两次是作为她的"主笔"来写的,而今是作为她的读者来写的.时过境迁,情况不同,自然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9.
<正>欣闻今年7月《福建金融》创刊20周年了。作为省政府联系金融工作的一名成员、曾经的一名金融工作者和《福建金融》的一个热心读者,我有幸见证了她的成长和进步,感受到她对我省经济金融产生的积极影响。在此,我谨代表省政府对《福建金融》创刊2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10.
12岁的女儿总是抗议,说零花钱不够.于是,钻研赚钱的门道,开始成为她的一道作业了. 她先是提出刷碗,一次5角钱.我同意了.但一周后,她赚够了一本<儿童漫画>的钱,主动提出罢工不干了.后来,她又提出数学98分、语文95分以上,我们应该奖励她5元钱.我反对:"难道我不给你钱,你还会故意考出坏成绩?我知道你不是那样的孩子."大约为了证明自己是好孩子,她放弃了.不过,她不甘心受挫,又附加了另一个条件:"如果我考100分,你要奖我玩半小时电脑."  相似文献   

11.
<正>丁绮苹同志现任中国银行福州分行办公室负责人,她在中行工作的五年多时间里,甘当人梯,努力进取,把所掌握的知识,无私地奉献给了她所热爱的金融事业,也奉献给了青年一代金融工作者.五年多来,她不畏艰辛,勇于攀登,在金融工作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被评为行金融先进工作者、省直机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分子、省“三八”红旗手和全国金融系统劳动模范.  相似文献   

12.
姜继桂 《中国金融》2006,(18):32-33
在众多的金融类刊物中,我更喜欢《中国金融》杂志。她是仅有的一份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成长一路走来的金融期刊。积淀是金。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淀,她给人以沉甸甸的质感,就像她所承载和讲述的对象——金融一样。正如货币在市场上具有特殊的权威性一样,《中国金融》杂志在目前的金融类刊物中,同样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这是《中国金融》杂志的特点,也是她的优势。金融类刊物的读者最想获得什么?就是权威人士的权威话语。这是我喜欢读她的最重要的理由。  相似文献   

13.
我是《金融博览》的忠实读者,她妙笔生花,说理透彻,读起来有如行云流水般畅快,我认为自已的斤两不足,因而从来没敢想像能成为她的作者之一。可一次意外事件,却把我从读者逼成了作者。写作文是女儿的弱项,不管怎么教都不见长进,她急,我也急。一次,  相似文献   

14.
朱江 《金融博览》2011,(15):80-80
我是《金融博览》的忠实读者.她妙笔生花.说理透彻,读起来有如行云流水般畅快,我认为白已的“斤两”不足,因而从来没敢想像能成为她的作者之一。可一次“意外事件”,却把我从读者“逼”成了作者。  相似文献   

15.
回到家的第二天清晨,我在行里的公告栏上看到了安颖等七人被任命为各二级支行副行长的公示,落款上鲜红的大印说明了一切.我立刻打电话告诉安颖,她显得异常冷静,她说她把我们结婚看的非常重要,其他一切随遇而安吧.并嘱咐我结婚一定要选一个“黄道吉日”.我听后心里美滋滋的,就拿英国国王爱德华八世调侃她不爱江山爱美人.她笑着说:“你什么时候由帅哥变成美女了.”她的话又回到结婚的主题上,说:“让我妈挑个好日子吧.”  相似文献   

16.
《时代金融》(改名前叫《云南金融》)一份对我的生活产生影响的刊物,一份和我建立了深厚关系的刊物。我们现在是知音,不仅如此,她还是我与朋友之间沟通的一座桥梁,也是我耕耘并留连其中的精神园地。  相似文献   

17.
根深叶正茂     
金玲 《时代金融》2012,(34):66-67
<正>20年前,德宏州金融学会正式宣告成立。20年来,她像一颗孕育着强大生命力的种子,播种在德宏这块边疆沃土上,经过多年改革开放的阳光照射和风雨滋润,现在已经长成了一棵坚韧不拔的苍天大树,枝繁叶茂,绿叶成荫,盛开着灿烂的金融之花,结出了丰硕的金融之果。二十年辛苦不寻常。虽然我加入这个团队的时间不长,但从老编辑口中和留下的史志资料中,不难知道,一批又一批的学会工作者紧紧依靠广大会员之力,紧紧围绕边疆金融之需,开展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从组织金融理论研究到开发金融智力资源,从培养边疆金融人才到提高金融队伍素质,从普及金融知识到宣传金融成  相似文献   

18.
终生难忘她     
樊华 《青海金融》2022,(1):63-64
传说宋代有个诗人姓林名逋,终身不仕,也不婚娶,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以种梅、赏梅和养鹤、戏鹤自娱,故有"梅妻鹤子"之称。老愚我学浅才疏,不敢与古贤相提并论,然而对于《青海金融》,却视之为"情人",相牵相守近20年。后因到了退休年龄,要离开工作岗位,才迫不得已恋恋不舍地与钟爱的"情人"告别。我虽然退休离开西宁定居北京已10余年,但对于千里之外的"情人"却始终未忘,一直牵挂着她。在我心里,总觉得她也一直牵挂着我,注视着我。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中央金融系统代表团中,有多位来自基层的代表,工商银行温州分行营业部副总经理金颖颖正是其中之一。作为金融系统基层代表,金颖颖告诉本刊记者:"十八大报告求真务实,催人奋进,我完全赞同。"她表示,十八大报告对金融改革给予高度重视,指明了未来金融监管与金融创  相似文献   

20.
<南方金融>1979年创刊于广东,作为广东金融学会的会刊,其初衷是为广东金融界开垦一畦经济金融理论研究的园地.1989年,在她10周岁生日的那年,我作为其时编辑部负责人,也是这畦园地的耕耘者之一,曾以本刊记者的名义,以<亩把小园待深耕>(见<广东金融>1989年第9期)为题,作为当年办刊工作会议暨通讯员培训班侧记,也作为该刊10周年纪念.时光荏苒,转眼又过了20年,当我再度回首眺望,这畦园地已是百花齐放,万木争荣.面对满目姹紫嫣红,放眼郁郁葱葱的满园春色,不禁为之惊叹:亩把小园已深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