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王艳丽 《辽宁经济》2006,(6):131-131
研究性学习是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从广义上理解,其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从狭义上理解,其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黄正江 《魅力中国》2010,(18):71-71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要求;探究性学习在一些中学教师中引起困惑,教师们普遍认为,学生不具备探究的能力。笔者认为,探究性学习的重心是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不是课题研究,本文结合教学经验谈谈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3.
贾红雨 《魅力中国》2014,(3):237-238
在教学中,我们要选择好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这也是新课改提倡的有效的教学模式。本文探讨了探究学习实施过程中注意的问题和过程评价。探究性学习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它的核心是学生的研究活动贯穿于学习过程始终的一种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不同,它强调学生学会收集、分析、归纳、整理资料、学习处理反馈信息,更加注重研究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相似文献   

4.
一、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提出当前数学新课改的一个重点是通过教学目标、内容和途径方法的调整,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二、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因而探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  相似文献   

5.
朱小莲 《魅力中国》2013,(11):223-223
传统的学习过分强调接受与掌握,忽视发现与探究的价值,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因此,要改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这是新课改的一个基本要求。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奇愉快的精神体验,更是一种有趣味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传统的语文教学,习惯于教师讲课文,学生记笔记:习惯于老师说到底,学生听到底。而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运用综合知识,主动地进行有意义的探索。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转换角色。  相似文献   

6.
潘怡虹 《魅力中国》2013,(25):255-255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学习是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的一种十分有救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探究性学习发展,但部分教育工作者对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关系仍存在认识误区.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接受式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辩证关系,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实际情况有机的整合两类学习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发挥其应有的整体功效.  相似文献   

8.
于晋武 《发展》2008,(4):107-107
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  相似文献   

9.
韩林孝 《发展》2008,(5):92-93
语文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条件,从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选择并确定语文研究专题,独立地开展探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下的学生是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智能结构,在实践过程中丰富感受、体验。笔者多年从事中学语文的教学和研究,在此对中学语文探究性学习作些理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叶淑群 《魅力中国》2009,(23):138-138
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以自然科学方法论为指导,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自主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基于问题解决,面向真实生活;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张平平 《魅力中国》2011,(20):198-198
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要求,它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施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而应始终坚持教师的引导作用。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其本身的研究价值,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2.
张晓婷 《西部大开发》2010,(4):161-161,183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本上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探究性学习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施探究性学习应注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挖掘教材内外的探究性题材;突出探究活动的过程;采用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但同时不能脱离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者不能偏废。  相似文献   

13.
浅谈生物课堂教学的活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 《发展》2009,(7):102-102
一、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必要性 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我国义务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充分调动、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及合作的学习方式”成为本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14.
沈泉 《魅力中国》2009,(23):55-56
在新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持久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数学的实际出发,谈些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方学生在能力方面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习方式不同造成的。文章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了探究式学习方式与接受式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及其研究能力的影响,提出中国教育应实现由接受式学习向探究式学习转变,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从学生的认识规律出发,以自然科学方法论为指导,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自主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关注学生兴趣,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基于问题解决,面向真实生活;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陈岑 《魅力中国》2014,(6):220-221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应引导学生开展舍作、探究性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本文对合作学习的依据、原则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朱团克 《魅力中国》2014,(2):227-228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在生物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创设主动参与的机会。学生只有注重实践并积极地参与到实践中,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构建起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逐步形成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落实"探究性学习"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持久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数学的实际出发,谈些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认识.  相似文献   

20.
沈菲菲 《黑河学刊》2010,(12):162-164
高校学生在从中学学习到大学学习的转变过程中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问题,其中最大的挑战就是对大学的学习方式缺乏必要的准备。分析对比中学和大学阶段学习的差别,根据大学对学生学习内容和能力培养的要求,归纳了大学学习过程及特点,提出有效应对大学学习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环节就是倡导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