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吉林省经济增长的"龙头"企业,改造传统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对实现产业升级,国民经济整体升位,具有重要意义。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主攻方向应是改造一批现有的产业。一、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本条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一般需要3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有市场需求;二是要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三是要有资金、人才和技术实力等要素的支持。这些条件都与传统产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为改造传统产业和产业升级提供了大力支持,使传统产业的技术不  相似文献   

2.
基于企业能力理论的产业政策局限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企业能力的构建是实现产业政策目标的微观基础。传统产业政策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假设之上,其理论分析范式的重点在挑选"获胜者"、实现规模经济和一定的产业集中度等方面,对微观企业及其能力的考察则相对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业技术升级、结构优化的步伐。该文阐述了传统产业政策的理论基础,运用企业能力理论对传统产业政策的局限性和失效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现阶段我国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分析了发达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我国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我国目前面临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高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高峰同时出现的"双峰逼近效应",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双峰逼近"、协调发展和"良币驱劣币"3个阶段,现阶段我国应采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双轮驱动、良性互动"的总体发展思路,最后对这3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4.
产业政策是区域经济培育主导产业、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增强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改革开放以来, 产业政策被各级政府普遍使用,在政府行政能力较强、 对土地等要素掌控能力较强的条件下, 产业政策的实施对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影响较大. 当前, 河北省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异常艰巨, 亟需快速升级改造传统产业、 培育壮大新兴动能,但长期以来, 河北省产业政策重形式轻内容、 重出台轻落实、 重直接补贴轻环境打造、 重成熟企业轻新兴企业, 在面临日趋激烈的产业和区域竞争以及渐行渐近的科技和产业变革时, 无法有效推动河北省产业的转型与发展, 只有率先实现产业政策优化调整, 采取 "放松管制、 维护公平竞争、 优化发展环境" 的产业政策模式, 才有机会推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地区现有的经济基础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风险决定了该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不是高新技术产业,而是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其优势,但传统产业技术落后。西部地区最好的经济发展模式应是利用已有的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  相似文献   

6.
结合经济转型理论,对煤炭老企业转型发展进行研究与思考,提出"调整结构、开放创新、高质高效、持续发展"转型思想";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接续和替代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定位;"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融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走出去’实施跨国经营,推进科技园区建设,创新管理"六大转型途径。  相似文献   

7.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设计用于评价产业互动发展状况的产业关联协调指标体系,测度并比较中国东、中、西部地区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与变动趋势。研究表明,三大区域传统产业对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胁迫因素均体现为传统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和R&D经费内部支出;但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发展的主要胁迫因素存在地区差异,东部为新兴产业利润总额和工业总产值,中部为企业数量和利润总额,西部为R&D经费内部支出和工业总产值。总的来看,尽管两类产业互动发展的关联度都在中等以上水平,但整体协调度均不高,且区域间存在明显差异,呈现中部高、东西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三大区域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间均未形成显著的良性互动。同时,不同区域协调度也存在较大的时空演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及时空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面临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双重任务,促进两者协调发展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可行之路。在分析两类产业耦合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实证测算了2004—2013年我国大陆30个省市区(不含西藏)两类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2004—2013年我国两类产业的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升幅较小,地域分布保持了"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东部地区协调度最高,于2011年率先进入高度协调阶段;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协调度较低,处于中度协调阶段。多数省份协调度低的原因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滞后于传统产业。未来我国需要通过促进传统产业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健全产业创新体系和提高区域产业关联度等措施促进两类产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产业多样性来提升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产业多样性的发展路径,培育和提升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就是要在西部地区依托城市增长极构建空间关联紧密的多样性产业体系,从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为了推动西部地区产业多样性发展,应从打破地域分工格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依托西部经济中心城市构建区域增长极、完善与东中部地区互通互联的交通运输体系、积极培育和完善西部区域创新体系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增强要素集聚能力,促进产业分工深化和新兴产业发展,实现由内生力量推动为主导的区域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地区战略地位显著,但生态环境脆弱。西部地区传统产业生态化发展是必然选择。文章探讨了西部地区传统产业生态化发展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对国内外产业生态化理论及发展进行了综述,并阐述了西部传统产业生态化发展的四个体系及西部地区传统产业生态化发展模式,并对西部地区传统产业生态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西部要顺利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并非一些官方媒体宣传的“从右手传给左手”、“先富裕起来的东部去帮助仍然较贫困的西部”那么简单。西部未来的发展,并不能完全寄托于对东部产业的承接,而是需要挖掘传统产业的潜力,更需要培育新兴产业一起支撑地方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西部大开发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特别是产业发展成为关键。中央审时度势,在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牧业、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使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前,西部大开发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西部自我发展能力的培育特别是产业发展成为关键。中央审时度势,在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龙头,大力发展农牧业、现代工业和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使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为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空洞化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产业衰退、新兴产业发育迟缓的产业空洞化问题正困扰着东北老工业基地,文章分析了产业空洞化对老工业基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并通过分析该问题的形成机理,揭示出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和外部需求变化引起老工业基地传统产业衰退,通货紧缩、企业自我发展能力薄弱、经济要素流动性差、民间投资主体缺位则导致了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面临外部环境变化的弹性不足。进而针对这些因素,提出通过体制、科技、投融资、市场等方面的创新,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弥补新旧产业衔接的"空洞"。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产业中小企业集群中,普遍存在的企业模仿为什么没有抑制企业创新?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和对现实中集群发展历程及企业行为的现察,可以发现其中的内生性模仿机制和竞争性、合作性创新机制,从企业行为机制视角观察集群创新是如何启动的;在企业不同阶段和不同集群类型中,企业模仿和创新的路径也不同.由此得出了培育产业集群和升级产业集群方面的政策含义,指出政府对于传统产业集群创新升级方面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6.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设计用于评价产业互动发展状况的指标,量化分析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发展状况,发现虽然新兴产业不断扩张,但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据基础性地位;新兴产业的地区发展速度差异格局与其价值链攀升速度差异格局并不一致,产业发展动力正逐渐从中间需求向最终需求转变;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及发展水平差异导致传统产业对新兴产业的需求存在显著的区域性特征,东部工业与新兴产业的互动最频繁,东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新兴产业的需求最迫切;总的来看,三大区域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间均未形成显著的互动关系,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拉动力强于传统产业对新兴产业的拉动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间的波及效应不显著,产业间依存度较差,二者尤其是新兴产业表现出自我服务、自我循环的累积特征。  相似文献   

17.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设计用于评价产业互动发展状况的指标,量化分析了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发展状况,发现虽然新兴产业不断扩张,但传统产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据基础性地位;新兴产业的地区发展速度差异格局与其价值链攀升速度差异格局并不一致,产业发展动力正逐渐从中间需求向最终需求转变;不同区域产业结构及发展水平差异导致传统产业对新兴产业的需求存在显著的区域性特征,东部工业与新兴产业的互动最频繁,东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对新兴产业的需求最迫切;总的来看,三大区域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间均未形成显著的互动关系,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拉动力强于传统产业对新兴产业的拉动力;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间的波及效应不显著,产业间依存度较差,二者尤其是新兴产业表现出自我服务、自我循环的累积特征。  相似文献   

18.
从西部开发十年成效来看,我国西部开发模式亟待转型。转型的基本方向是产业植入,要以产业植入代替过去的要素投入,实现西部开发模式转型的思路。这是因为,产业是西部地区集聚生产要素的"沾滞点",是维持西部基础设施良好运营的基本前提,是巩固西部生态建设成果的根本保障,是提升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关键环节。在新一轮西部开发中必须把培育主导产业作为战略重点。西部地区产业体系生成和发展的基本路径应该是促进我国重化工产业西移。重化工产业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性,适合作为区域主导产业;重化工产业具有较高的资源和能源依赖性,符合西部地区优势;重化工产业具有较高的政策可控性,便于政府推动产业布局西移;西部地区也初步具备了发展重化工产业的基础条件。中央政府应采取切实可行的产业政策积极推动重化工产业西移。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政府的支持促进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互联网+"已成为影响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决定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关键。"互联网+"具有连接一切、数据成为重要生产要素的技术特征,对整个经济的生产模式、产业业态和商业模式产生重大影响,对促进创新驱动转型、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发现新的增长动力、实现传统产业的环境友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应遵循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以人为本、虚实结合、完善"生态"五个原则。  相似文献   

20.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的步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知识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传统产业原有的比较优势日渐丧失,但这决不意味着传统产业都是即将消亡的衰退产业。“十五”时期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不仅仅是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是在发展的技术产业的前提下,重点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的步伐。对此,要不断提高传统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建立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和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资产重组,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运用现代管理手段,提高传统产业的企业管理水平;发挥政府宏观导向作用,为传统产业改造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