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商品价值包含消费资本的价值 企业商品价值应该既包含资本价值也包含劳动价值,但除了资本和劳动外,就没有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到企业商品上了吗?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认同按"全要素"即全部生产要素进行分配,这也意味着一种"全要素价值论"的成立:商品价值是全部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价值.而全部生产要素并不只包含投资者的资本(货币或实物形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劳动,还包含消费者的消费.  相似文献   

2.
1 商品价值包含消费资本的价值 企业商品价值应该既包含资本价值也包含劳动价值,但除了资本和劳动外,就没有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到企业商品上了吗?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已经认同按"全要素"即全部生产要素进行分配,这也意味着一种"全要素价值论"的成立:商品价值是全部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价值.而全部生产要素并不只包含投资者的资本(货币或实物形态的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劳动,还包含消费者的消费.  相似文献   

3.
从"消费资本论"的提出,到近期《消费资本论纲》的出版,本土消费者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它们一致认为:消费者是创造商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应该参与商品利润的分享,因此,企业应该把消费者的消费视为对企业的投资,并按一定的时  相似文献   

4.
教育消费是当前的消费热点之一,其对内需的拉动作用通过高校的扩招已初步显现出来;更进一步,由于教育消费从根本上看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对我国的长期经济发展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努力扩大居民的教育消费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劳动力市场对教育消费的影响尤为重要然而,教育消费能否顺利发展,受到教育供给的水平和质量、居民的收入分配及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劳动力市场对教育消费的影响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状况如何,直接决定着教育消费者可  相似文献   

5.
资本的产生使劳动力获得了价值形式而成为商品,劳动力商品化历经简单再生产、扩大再生产和自由全面发展三个阶段.劳动力是人的体力和智力之和.劳动力的消费就是它的使用价值.劳动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表现为劳动力独特的使用价值.运用劳动价值论对劳动力商品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劳动力的消费是其特有的生产自身的形式,生产劳动力的具体劳动就是它的使用价值,形成劳动力价值的抽象劳动也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6.
劳动报酬在我国初次分配过程中所占比重偏低,带来了贫富差距扩大、国内消费能力不足、资源配置失衡、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本文从资本与劳动力组合的视角对我国劳动报酬比重偏低这一经济现象展开深入剖析,指出我国劳动报酬比重偏低的症结在于没有实现资本与劳动力的有效组合、导致出现劳动力剩余和资金闲置;具体分析了优化资本与劳动力组合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优化资本与劳动力的组合、扭转我国劳动报酬比重偏低局面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7.
名牌已成为社会消费关注的热点,消费者追求名牌,青睐名牌。市场对名牌需求促进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档次的上升。烟草行业与其它企业一样,满足消费,增加企业效益,为财政创造更多的积累是企业根本目标。名牌能影响一个企业的生存,可以牵动其它产品的价值提高,提高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和效益。卷烟创名牌、争效益具体来说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经济增长方式与生产要素的组合问题,我用“GW”表示生产效益(其中“G”代表产出商品所能实现的货币量,“W”代表产出商品),“K”代表投入的生产资本总额,“Cpm”代表生产资料不变资本,“Vs”代表科技生产力可变资本,“V_A”代表活劳动力可变资本。我用以下数学程式表示它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即GW……K=Cpm+V_A+Vs。在现代社会中,生产某种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应该基本一致,劳动生产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也应该是统一的,起码在理论上应该如此。国内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不等和各种生产资料、劳动力价值的不等变化比例,只能说是生产部门自身和市场不发达所造成的,否则,就不可能形成统一的生产标准、市场价格和统一的大市场,就不可能平等竞争,也不可能和国际市场接轨并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因此,上述关系式应该是成立的。我认为同一时期的社会生产,从经济增长的角度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高效型(GW↑/K),即在简单再生产过程中,投入的资本总额(K)不变,同等生产周期或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商品数量及其所实现的价值量增多(GW↑);二是维持型(GW/K),即投入的资本总额不变,产出的产品数量及其所能实现的价值也不变;三是扩展型(GW↑/K↑  相似文献   

9.
关于深化劳动价值认识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深化劳动价值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作为劳动的重要形式,其创造的价值应该得到社会承认;其二是要求正确理解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两个理所当然的现实经济问题,由于过去存在种种理论扭曲,而形成障碍。要克服就必须做到下面四个确认:其一创造价值只能是创造剩余价值;其二,剩余价值具体表现为实际价值;其三,劳动创造价值主要借助于“刀”和“器”即物化劳动;其四,只有确认物化劳动能创造价值,才能使按资本、按技术分配有充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胡钧 《改革与战略》2011,27(11):9-15,65
前一篇(《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货币转化为资本》)分析了资本的流通形式,在流通中资本家购买了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买来是为了消费它,劳动力的消费就是劳动,下面就着手分析资本的生产过程,即劳动力的消费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