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知识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现代企业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企业供应链级的竞争,此外,在目前庞大的知识体系下,企业的竞争优势已经从原来的设备、资本和劳动力转移到增值快、模仿困难的知识,供应链的管理应超越传统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管理模式。本文在传统供应链管理、知识管理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共享与创造机制,充分体现出供应链企业间的知识整合能力,为供应链企业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的障碍知识共享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虽已被我国许多的企业认可和接受,但真正应用的和应用成功的不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没有现成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知识共享是企业提高员工素质的一条有效捷径。知识共享能够促进员工更新知识,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鼓励员工共享知识,开展内部知识共享管理。克服知识共享的障碍,建立有效的知识共享管理模式,采取合理的管理对策是企业内部知识共享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跨区域发展,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大型企业的发展,而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这一新型管理模式正符合当前社会的需求。文章阐述了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的概念及其运作机制,并提出构建这一新型模式的具体措施,以期对我国大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多数企业在生产方式、组织结构、管理体制及企业观念上都很不适应。按照知识经济发展的趋势,现代企业必须突破传统的管理模式,通过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的转变,由传统型向现代企业转换,适应知识经济到来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6.
知识型企业管理模式的五大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知识经济时代下,知识型企业正在经历着管理上的知识变革,任何已有的和常规的管理模式都将被创新的知识管理模式所取代。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创新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不竭源泉和动力,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的主要途径。知识管理又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的根本途径。因此,知识型企业的知识管理模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归结起来有着以下五个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企业如何通过知识资本来获取竞争优势成为研究焦点。本文从知识共享的主客体出发,指出了知识共享意愿的激发和显隐性知识的转化是实现知识共享的主要任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企业知识共享模型,即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可以激发员工的知识共享意愿;促进知识的潜移默化、外部明示、汇总组合和内部升华,推动知识转化,最终对企业知识共享产生积极影响。最后,以沈阳万科为例,详细分析了沈阳万科的企业文化建设、知识共享导向的企业特色培训、企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和与知识共享相关联的员工激励等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在知识共享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与关键,对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从知识来源的角度看,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知识主要来自三方面:内部、客户、知识联盟。运用螺旋式SEC I知识转化策略实现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在企业与客户之间运用递进式双向知识转移策略,在企业与知识联盟间采取多层次知识共享的策略。知识共享体系的构建还需要从文化、组织、技术以及激励制度等方面建立起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中,传统的知识管理理念和模式已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企业需要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知识管理。一、传统的企业知识管理模式及其弊端传统商务环境是相对电子商务环境而言的,是相对较稳定的企业运作环境。传统商务环境中,变化以线性、连续性为特征。由于环境呈增量变化,企业高级主管能够通过检查历史数据预测环境变化的趋势,企业员工也可以根据历史知识和经验处理问题。由于环境变化是可预测的,企业知识管理实施的重点也就侧重于知识的积累、传播与共享,  相似文献   

10.
随着知识经济与节能环保混合时代的到来,企业在探究创新的过程中应当更多地考虑到履行社会责任、共享知识的活动对其创新能力产生的影响。通过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创新间的概念模型以及知识共享与企业创新关系模型,分析得到知识共享对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创新间作用机制产生的调节作用,以期为企业管理者的创新战略设计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企业内默会知识的共享能够为知识运用、知识创新和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奠定重要基础。但是,默会知识并不能自然地实现共享,只有在员工、制度和企业层面形成一定的知识共享驱动力,才能推动知识在企业内的扩散、转移和共享。这种驱动力的形成需要在企业内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构成要素的完善程度直接影响员工间默会知识共享的驱动力和实际效果。默会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可以从企业文化、薪酬机制、知识管理、信息技术、创新等主要要素方面予以构建。  相似文献   

12.
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新型管理模式,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应用知识管理模式的技术等方面还不成熟。本文从知识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在企业中采用知识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为企业应用知识管理模式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企业知识共享中的博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知识共享机制必须考虑知识共享过程中各方主体的利益关系.本文分析了企业知识共享中存在的四种博弈关系,为企业制定知识共享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IT业中企业竞争力总体水平不高,知识共享和创新程度较低,在与国际IT企业竞争中,无论市场规模、利润还是品牌影响力等均为逊色。IT业与传统行业不同,它在信息革命时期应运而生,属于新兴产业,有其自身的特点。作为管理者和决策者,唯有了解IT行业特征,才能从本企业实际出发,采取有利于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措施,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并基于知识共享和科技创新培育企业竞争力,赢得市场和消费者。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自主创新需要依赖创新型人才的知识创新活动及其相互间的知识流动和共享来予以实现。企业基于知识共享的自主创新微观动力机制包括创新机制、创新型人才引进和开发机制、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和自主创新动态管理机制,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发挥巨大的推进作用。同时,针对微观动力机制各组成部分需要企业根据自主创新战略、目标、人才结构和创新项目进行设计并适时地进行调整和改进,从而使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得以提升,为企业赢得竞争、获取市场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企业的管理模式在不段的发生变化.这不仅仅是因为经济的迅速发展,是为了企业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在国际上拥有竞争力.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各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大,如果企业要在市场上占有很大的竞争力,必然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这一个注重企业管理、 技术创新、 服务质量的时代,在其他企业中如果这个企业具有管理的优势,必然这个企业的发展应该不会太差.本文对企业的管理模式演化机制进行了分析,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了,新的管理模式必然取代传统的管理模式,一个科学、 合理、 有效的管理模式一定是企业所期待的,同时也会为企业指明方向,还会引导企业进入一个高层次的平台,一个科学的管理模式,必然会有一群优秀的员工,好的团队必然会成就一个好的企业.  相似文献   

17.
程乐 《中国中小企业》2023,(11):204-206
<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新的机会与挑战。本文概述了互联网时代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与趋势,并重点探讨了互联网推动人力资源流动、实现人力资源共享以及互联网与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此外,本文还分析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包括传统组织模式的科学性和适应性不足、管理体系不完善带来的挑战和限制、员工培训效率低下的问题以及创新性不足的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最后,本文提出了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供应链协同管理模式下的信息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付蓬勃  吕永波  任远  王永明 《物流技术》2007,26(6):88-90,93
首先分析了传统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供应链协同管理的内容,提出不同合作层次企业的四种协同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供应链信息共享的组织结构,建立了信息共享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最后对信息共享机制下的供应链效益做出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19.
《企业经济》2017,(9):23-28
顾客知识资源已成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来源。为打开企业通过顾客知识转移促进企业创新绩效这一过程黑箱,通过对小米公司的案例研究发现:转移意愿是促使顾客知识转移的重要前提;顾客知识转移经历了一个动态演进过程,在探索阶段顾客通过平台通道直接与企业进行知识交流与共享以形成知识转移,而在发展和成熟阶段则是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并从中吸收知识,进而再通过平台通道进行知识转移;组织治理机制相应经历了从仅有的信任、保障机制到文化机制构建和完善的演化。最后,本文为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出打通转移通道、开发顾客知识,拓宽转移通道、注重内容战略,构建文化纽带、驱动知识转移等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20.
高科技日益向传统企业渗透,企业的发展和创新也日益要依靠知识型员工,这对传统企业原有的管理模式及方法形成了冲击。为适应新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传统企业的管理必须要有所创新。管理的重心应从对物的管理转向对知识的管理,建立能适应高层次人才需求的激励机制及其约束、控制机制。要重视企业文化的构建,实施以人为本的柔性、人性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