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媛媛 《魅力中国》2014,(10):123-123
语言是人们进行思维、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工具,是社会交际的重要载体。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讲究语言艺术,使语言美与音乐美达到和谐的统一,能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本文阐述了教学语言的标准美、文学美、韵律美。  相似文献   

2.
长诗《荒原》是英国著名作家艾略特的代表作。在欧美现代文学史和诗歌艺术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也是象征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从文学艺术作品的欣赏角度上看,它的艺术价值以及在这其中所蕴涵的艺术美主要体现在抽象的象征主义美、突出的现实主义美、独具特色的意境美和结构与神话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
当你开始谈论家庭、世系和祖先时,你就是谈论地球上的每一个人。 ——【美】阿历克斯·哈里  相似文献   

4.
赵慧敏 《魅力中国》2010,(17):310-310
语文作为一门以语言为基础的交际工具学科,它的课堂教学离不开语言。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师生之间信息的传递和情感的交流,都必须以语言作为凭借。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对语文教师来说,语言是将文本文学与学生沟通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就要求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和道德修养。还应努力追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用语。因为高水平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那么,究竟怎样的教学语言才能使语文课堂熠熠生辉、流光溢彩呢?笔者谈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5.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多层次的活动.它除了具有翻译活动的一般特征之外,还有其特殊的性质,这就是它的再创作或再创造性,亦即它的艺术性.文学翻译不仅要真实地体现和反映原著的思想和意境,还要能动、完美地再现和优化语言的表达形式,也就是我们说的传神.抛掉优美的语言形式和意境,就根本无法谈论文学翻译.文学翻译常见的弊病就是译文语言句式蹩脚生硬,缺乏文采.译者往往死抠语言本身,把字典里的解释直接用在译文里,"死译"、"硬译"、"劣译"文学作品,忽略了文学本身的模糊性,从而破坏了原著的意境和文学性.著名翻译家傅雷曾提到:"愚对译事看法甚简单:重神似不重形似."这一名论言简意赅,在学术界引起重视,并且逐渐形成一派学说.  相似文献   

6.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作品思想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载体,也是读者领悟作品思想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桥梁。生动的语言具有启示性,它可以唤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读者的头脑中产生具有光、色、态的具体形象,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的精美、品味生活的精彩,这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同时,从文学艺术上讲,又是诗人,书法家和楹联家。他一生,特别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写下了很多联语作品。这些作品,是联语宝库中一笔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闪烁着美的光华。 一、气势之美 纵观毛泽东的联语作品,乃如同他的诗词一样,完全可以从一个侧面窥视他的文学修养与艺术天才:无不凝聚着一种崇高的音乐感,乐曲化的铿锵的音韵之美;恢宏而且饱含着博大之势。  相似文献   

8.
诗耿是通过形象思维,用凝练、形象和有韵律节奏的语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文学形式.优秀的诗歌,形象鲜明具体,意境深邃阔大,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阅读鉴赏诗歌不仅能让学生丰富文学知识,提高艺术修养,而且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因为意境是诗歌的灵魂,所以在诗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领悟诗的意境,培养对诗歌的审美感悟和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9.
一、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朱光潜说: "美感起于形象直觉."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  相似文献   

10.
一、培养审美感受能力 视觉、听觉是审美感知的两种主要官能.朱光潜说:"美感起于形象直觉." 文学作品是作者用来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观点的,语文课的审美教育也源于作品的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剖析,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形象美、内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运用朗读,使学生的审美感知的指向隐含于审美对象的美,激发起审美主体心理上的喜、怒、哀、乐的情绪反应,让学生体会到审美的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文学教育重要内容的诗歌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优秀的诗歌,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语言精炼含蓄、生动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国仁 《魅力中国》2009,(29):158-158
诗歌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历来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誉。我国诗歌著称于世,自《诗经》以来,作品浩若烟海,博大精深,透出了我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炽烈的情感和杰出的智慧,遨游于诗海,其乐无穷。优美的古典诗歌作品,也是初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往往蕴含着丰富深邃的意境和情感,精炼优美的语言,生动多彩的形象,这些都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因此上好古典诗歌欣赏课,对培养初中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继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周晓燕  丁媛 《魅力中国》2010,(23):295-295
文学是座语言宝库,文学语言是一个民族的语言精华所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语言;阅读和学习优秀文学作品能培养语感,发展形象思维,培养文学鉴赏能力,不但能发展个性,健全人格,陶冶情操,而且能够提高文化素质和语言修养。我们提倡古代汉语课程的学习要以丰富的文本阅读量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文体不同的播音、主持作品对于有声语言的声音色彩有不同的要求,只有运用恰当的多样的声音造型,才能够充分表现作品语言的形象美。  相似文献   

15.
杨刚 《新西部(上)》2007,(5X):232-232
高尔基说:“文学的根本材料是语言--是给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思想等以形态的语言,文学是借语言来雕塑描写的艺术。”而词汇又是构成语言的材料,所以文学必须指导学生研究词汇,分析语言,在此基础上受到作品的形象的感染与思想教育。拿文言文来说,由于时代的不同,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也就有了不同。因此,学生学习文言文在语言上的障碍是比较多的,若不事先加以扫除,便不能进一步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认识社会生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 赵公庭是一个不事张扬、默默于艺术创作的人,而他的山水画却能让人怦然心动,看一眼便能铭记于心。那画中的意境让你激动,勾起你对美的向往和追求。欣赏赵公庭的作品,你会感受到一种恬静和谐的美。他或是用明丽、温馨的色彩语言,把人们带进和谐宁静如同诗一般的境界;或是用墨块和线条勾勒塑造山的险峻与水的广阔,给你视觉上的冲击与和谐的美感。赵公庭平时注意研究古今山水大师的作品,通过临摹辨析,取其精华,转为己有。同时"外师造化",数上黄  相似文献   

17.
王玥 《魅力中国》2010,(11):32-32
认同、选择并且实践“文学的权威性”到底意味着什么?被称为“文学”的文本从哪里获得其权威性呢?这权威的源泉、基础和保证是什么?谁或者什么东西又能使之合法化、证实它为其签署意见并对它负责呢?尽管这些年来,政府官员、大众媒体和教育工作者对文学多有褒扬,但是我们必须谨记并且直面这种现实——虽然这样做,对我这样的文学爱好者来说并不容易——越来越少的人真正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旧日被称作经典作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高中语文内容广泛、丰富,从教材所涉及的内容看,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均有,而其中包含的学习内容又非常丰富,作家作品、文学文化常识、实词、虚词、句式、修辞、文章内容理解归纳、文学鉴赏以及语言的运用等,都在学习要求之中.  相似文献   

19.
广告语之美     
广告语是产品个性或企业精神的高度浓缩,在广告作品中居于重要地位。它不仅能传播广告的核心信息,而且还以其形象之美、情感之关、形式之美、新颖之美、幽默之美蕴含着丰富的审美价值,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20.
台湾女性文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持续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题材看。它不仅涉足小说。而且在散文和诗歌领域均有不少佳作;从它反映社会生活的层面看,视野广阔,不仅创作了大量反映女性思想、情感、生活状况及其命运的作品,而且在台湾文学整体的每一阶段性主潮态势中。产生了足以代表该潮流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