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对全国31个省份6.8万个农村住户和7100多个行政村的抽样调查, 2005年末,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达18319万人,比上年增加957万人,增长5.5%。已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37.4%,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并呈现出以异地转移为主、就业以制造业为多、西部地区转移人数少等特征。  相似文献   

2.
更阳 《老区建设》2007,(10):7-9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是一个多民族、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十分艰巨。2006年底全省总人口548万人,农牧民总人口359万人。农牧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65.5%,农村劳动力185.2万人,占农村人口的56.27%。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105万人,每年还新增5万左右的劳动力。从性别构成上看:男性劳动力为98.7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3.3%,女性劳动力为86.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6.7%。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农村富余劳动力集中在西宁、海东9县,劳动力占全省农村人口的88.9%。[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星子县位于江西省北部,农村人口20.6万,耕地面积14.3万亩,人均耕地不足0.7亩,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农村劳动力富余的农业县。近几年,星子县积极统筹城乡发展,鼓励、引导农民从土地劳作中走出来,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进劳动力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2007年全县农村转移劳动力9万余人从事经商、务工等,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56.1%,年创汇收入5.8亿元以上,占全县农民纯收入的69%,被评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县。  相似文献   

4.
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性问题。近年来,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作为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进一步加快,非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比重由2003年的21.7%上升到2004年的26.8%,提高了5.1个百分点,劳动力资源配置逐步趋向合理。  相似文献   

5.
根据国际上“就业结构偏离度”方法测算,目前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总量约1000万人,累计已实现产业转移的劳动力为575万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57.5%;未实现产业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为425万人,占42.5%。另据32个市、县2310户农户的抽样调查,到2003年底,广西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中,累计已实现产业转移的人数占26.0%。  相似文献   

6.
李宏 《发展》2005,(6):26-27
甘肃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三农”问题是制约全省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农村人口占全省的79%,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山地、高原、沙漠、戈壁占全省国土面积的80%,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农业经济所占比重仅为18.4%,人均占有土地资源的数量过少,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过剩,土地报酬递减。因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直接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人的提高。在劳动力转移的具体措施上,应采取综合的、多元的、配套的方法,通过多层次、全方位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空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实行城乡统筹,努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基于陕西省6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典型村的526份样本数据,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即PSR模型)对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发展的绩效水平予以系统评价。研究表明: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发展的总体效果较好,就地转移促进农村发展的绩效水平明显高于异地转移,农村留守群体扶助机制完善程度欠佳。据此,从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促进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完善留守群体扶助机制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青  王丽娟 《辽宁经济》1999,(11):23-23,38
我国是一个人口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年增长率平均在2.5%左右,40年间,劳动力就增加了1.66倍,而工业化国家劳动力增长一倍却用了90年。辽宁省人口自然增长率1997年为3.2‰,高于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水平。相对辽宁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来说,受人口增长速度影响,劳动年龄内人口数增加的速度较快,劳动力资源总数占总人口的比重逐年上升。由此可见,辽宁劳动力资源的构成正在向稳定型发展。(一)劳动力的供给预测根据劳动经济学原理,决定一个国家劳动力供给的四个要素是:人口,劳动力参与率,平均工作…  相似文献   

9.
《中国城市经济》2008,(11):94-94
记者从山东省统计局获悉,由于小城镇的迅速发展,山东省大批农村新增劳动力实现就地转移,全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的71.6%在县域内实现,使全省城乡统筹发展呈现出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0.
陈添生 《福建经济》1991,(5):31-32,9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困扰我国农村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闽东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7%,人力资源丰富,但呈出“高数量低能效”特点,给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了很大难度,成了闽东经济发展的基本限制因素,闽东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具有特殊的艰巨性和紧迫性,探索闽东剩余劳动力的开发和利用,对于落后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何鹏 《北方经济》2007,(2):74-75
众所周知,企业在生产产品或者服务的过程中,资本、劳动是投入的主要生产要素,在这两个要素中,资本和劳动的稀缺性与丰富程度则取决于一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资本相对稀缺,劳动却相对过剩,农村存在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根据国家农调队的农村劳动力专项年度调查显示,1997年至2000年全国农村转移劳动力数由8315万人增长到11340万人,年均增长率达10.9%,总体上转移速度较快,2002年全国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超过9400万人,比2001年增加约470万人,到2003年末,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达16950万,比上年增加490万人,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34.9%。但是从2004年起至今,我国却多次发生了大范围的“民工荒”现象。  相似文献   

12.
《老区建设》2008,(1):50-50
2007年以来,江西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围绕一个中心、签订两个合同、加强三项管理、建立四个对接机制,落实和健全五项激励政策”的具体工作要求,大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努力破解工业园区招工难。到10月份,全省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78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1.73%;其中省内新增转移就业29.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5%:向工业园区转移就业23.09万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7.59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96.25%;其中金蓝领工程56.31万人。阳光工程25.2万人,雨露计划6.08万人。  相似文献   

13.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技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农村剩余劳动转移的艰巨性。目前,我国农业人口占70%,依现阶段的技术状况和生产力水平,农林牧渔业内部只能安排2-2.2亿劳动力,且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率有机构成的提高,这些部门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不但没有增长,而且呈下降趋势。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和预测表明,今后每年需要转移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约为800万人以上,1.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天等县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面积32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8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97亩,全县总人口40.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8.76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3.5万人。近年来,天等县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抓住“两广”对口帮扶的机遇,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创新思路,强化服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5年全县累计转移就业8.7万人,劳务经济收入达4.38亿元,相当于全县财政收入的4倍,全县农民人均劳务纯收入约690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3%。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滦南县委、县政府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手段,打造和不断畅通水源充足的“零成本”增收“干渠”,取得了显著成效。2002年以来,全县已向周边市县输出农村劳动力5.2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17.9%,占全县向非农产业转移人数的58.4%;其中向京津、大连、唐山市区有组织高层次输出1.2万人,占输出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1%,这些输出人  相似文献   

16.
就地就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凯 《广西经济》2007,(3):42-43
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关键又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提高农民非农化水平。广西是一个农村人口比重较大的农业省(区),现有总人口4925万,其中农业人口3984万,农村劳动力2275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产生并转移就业,为加快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宁波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城市化推进的步子更快,去年我市的城市化率已达56%。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明显,农业劳动力占社会劳动力比重已下降到20%左右。在城市化的浪潮中,大量的农民开始进城买房,享受市民的生活,但也出现了城里人“下乡”的“逆流”。  相似文献   

18.
王胜颜 《老区建设》2008,(15):53-55
江西省寻乌县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山区农业县。2007年,全县农业人口26.30万人,农村劳动力13.14万人,分别占全县总人口的87.7%和43.1%。随着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沿海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本县果业大规模的发展,该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悄然发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垫江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至2006年9月底,全县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近20万人,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量的43%,占农村富余劳动力总量的77%。2005年全县劳务收入首次突破10亿元,人均创收5263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1290元,劳务输出是该县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这对促进该县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由于家庭成员的外出务工,引起其家庭的残缺不完整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却是严重而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美  李桂梅 《发展》2006,(8):44-45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从农业以外的产业中获得效益,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途径.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甘肃省作为农村人口占70%以上,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问题更为突出,农民要求走出去摆脱贫困的愿望更为迫切.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2046万人,农村劳动力约1200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达300多万人.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山地、荒漠、戈壁占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