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其在明清时期的广泛传播对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了不可或缺的深远影响:树立了集"忠义"和"神勇"于一身的崇拜偶像—关羽,提升了民族笃信好义精神,提高了民族凝聚力,增强了民族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2.
生活     
《经济》2004,(11):94-95
爨底下村又名"古迹山庄",是门头沟区斋堂镇所属的一个自然行政村,距北京市区90公里。该村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现仍保存着500间7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是我国保留较完整的山村古建筑群之一,村里建筑的墙上还保留着明清时的治家格言,照壁题字,抗战时期敌我双方的标语,以及互助合作、抗美援朝、大跃进,文化大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标语,步入其中,犹如走进历史长廊,村分上下两层,看似古堡又似山城,高低错落,线条清晰,座北朝南,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建筑艺术高超,颇具特色,被称为北京地区的"布达拉宫"。■演出世界舞王京…  相似文献   

3.
人口增长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历代经济学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明清时期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人口快速增长的时期,也成为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在收集和梳理国内外大量学术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多维的观察视角,对已有的发现和争议进行了系统的述评,并着重分析了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对人地关系、劳动生产率以及劳动力结构的影响,进而试图解释明清时期人口快速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哲学家们向来注重对人性善恶问题的探讨,其中宋元明清微州学者的论说颇具特色,文章对宋元明清时期微州学者人性论的来源加以探究,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即儒家性善论、道家元气论、释家佛性本体论,确切地说宋元明清时期微州学者人性论应该是在儒家性善论为主体,道家元气论、释家佛性本体论为两翼的这种"一体两翼"模式影响下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宋代以后,商品经济从封建经济中脱颖而出,迅速发展。至明清时期由于可垦荒地的减少,传统农业资源业已充分利用。因此,人们更多地把眼光投向尚未充分发展的商品生产与流通领域,此期就成为我国在传统农业与手工业生产基础之上,商品经济大发展的时期。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差异巨大,各地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不同,尤其是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与落后的西北地区相差悬殊。在这种情况下,西北地区是如何在明清我国传统农业已达到顶点。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作出反应的。这是治明清社会经济史所必须解决的问题。明清时期,虽然总的情景是…  相似文献   

6.
钟和 《江南论坛》2010,(9):60-61
严克勤先生所著的《仙骨佛心——家具、紫砂与明清文人》一经面世,即在国内读书圈尤其是明清文化研究者中广受青睐,其销售量也让书店垂青不已。仅在无锡百草园书店,该书一上架,便迅速成为同类图书销售量之首,上架以来无数次"断档"。  相似文献   

7.
学界大多认为"贾而好儒"是明清时期徽州商人的特色之一.然而,在同时期的江浙、山西、广东,以及陕西、江西等地的地域商人中,这种"贾而好儒"的习性也甚为流传.事实表明"贾而好儒"并非徽商的特色,而是较为普遍的存在于明清时期的一般商人群体之中.明清商人较为普遍的"贾而好儒"是当时的文化经济环境及明清商人的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建立在自然经济基础上的某些儒家观念对于商人集团的羁绊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明清是一个经济转型期,徽州妇女处在这样的一个转型期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其中并存着"妬妇比屋可封"和"新安节烈最多"的现象。经过仔细研究分析,发现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是宗族势力强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戴光中 《商周刊》2012,(10):38-39
宁波商帮生生不息,得益于甬商精神的传承弘扬。 前世今生 宁波处于我国东部海岸线的中段,扼南北水路之要冲,拥天然深水之良港,是东方"海上丝绸之路、陶瓷之路"的始发港之一。早在唐代,就有"只要银钱多,不怕落油锅"的甬商横渡东海,前往日本、高丽经营航运和贸易。代表人物李邻德、张支信及其家族,多次往返,被正统史书称为"唐商团"。  相似文献   

10.
商帮是古代的地区商业集团,它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的联络、计议之所的一种既"亲密"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明清时期最著名的十大商帮为安徽商帮、宁波商帮、广东商帮、福建商帮、龙  相似文献   

11.
书斋是传统私家园林中书房、山斋的统称,而其功能又不止于文艺活动。书斋随着中国古代士大夫文人的人格和艺术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而变迁,经历了汉魏六朝在私家园林中无特定选址、唐宋作为宅园的中心,以及明清蜷于园内一隅这3个主要演变阶段。至明清,书斋往往自成一处独立的小院,除了书房的基本功能以外,还可以独立承载园主人的日常起居、爱好雅嗜等,是明清文人宇宙观日益狭小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2.
明清诉讼中的“依法审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雄涛 《开放时代》2009,(8):83-100
明清诉讼并不以律例为准据,“庶不与律例十分相背”一语,道出了律例仅仅作为一种宽泛的制约因素而存在。“律例规避”案和“非必然因果关系”案表明,对争讼各方利益的均衡考量才是诉讼的根本准据。正是情理、律例与利益平衡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才造成了“依法审判”的假象。在“依法审判”之争的背后,凸显的是我们对西方法律和诉讼模式的执着。实际上,确定性的保障并非只能靠“依法审判”一途,明清诉讼正是在对利益平衡的追求中实现自身诉讼和法律的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以两部前后有继承关系的影片为蓝本,分析了两个问题:第一,新旧《庐山恋》反映的爱情价值观对比:对于1980年版《庐山恋》大家褒大于贬,《庐山恋2010》大家贬大于褒。第二,新旧《庐山恋》反映的权力对爱情造成的影响:1980年版《庐山恋》是政治绑架了爱情,《庐山恋2010》则是物质诱惑了爱情。通过讨论影视旅游中的爱情主题,认为爱情主题需要跌宕起伏、高潮不断的情节。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晋商文化占据中国商界上百年。他们坚守中国传统的"诚"的理念,以信用为基础,创立了票号,也就是近代中国银行的雏形。诚和信的理念为现代会计制度奠定地基础,丰富了会计文化内涵。晋商会计就是中国近代会计的典型代表,而晋商发明的中式复式记账——"龙门账"在世界的会计史上熠熠生辉。晋商文化精髓仍须要现代会计人一代一代传承、创新,发展。今天的会计科学,完善会计技术,提高会计审美能力,追求会计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5.
晚明江南园林开始兴起使用黄石来叠造假山,明末清初以后,黄石被大量运用到造园中,形成了与太湖石分庭抗礼的局面,这是晚明至清初江南造园的转折中一个细微但重要的变化。梳理其兴起的过程和影响,并从多方面来探究这个现象背后的影响因素:除了石材资源与成本的影响外,晚明造园画意原则引导下叠山技法的变革是主要的原因,其背后还有当时社会审美思潮的推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坚实的分析可知,清朝中晚期之后,各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清政府推行"护汉抑回"的民族歧视政策及西北吏治之败坏,土地兼并严重,加紧对人民的重税盘剥,加之同治年间的西北大灾荒,是陕甘回民大起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孙齐鲁 《开放时代》2010,(3):150-158
《中国古典哲学略述》是冯达文先生新近推出的一部研究中国传统哲学的力作。该书的理论贡献表现在多个方面,其中对孔、孟原创儒学之“世间情”的发掘,对汉唐哲学之“宇宙论”模式的反思,对宋明理学心性论之“俗世化”的追问,都别具一格而发人深省;尤其是书中一以贯之的“信仰”与“价值”主题,曲折而清晰,宏大而深邃,或是冯先生对中华民族之精神历程的独到发现。该书的出版,无疑是当今中国哲学研究领域的一件幸事。  相似文献   

18.
《五公山人王先生行略》为新见李塨的一篇佚文,作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恕谷后集》未收。佚文为明末清初北学派学者王余佑的传记,篇幅较长,其中不少细节为其他文献所不道,对于了解北学派的师承关系以及明末清初遗民社会生活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隋唐以前,对蒙学教师的历史记载很少,蒙师在社会上也不受重视,社会地位不高。在明清之际,特别是清朝,随着社会的发展,蒙学教育的成熟,蒙师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在蒙师的构成、选择和待遇上都出现了不同于前朝的情况,充分显示了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