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前经济社会中,品牌已深人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消费者也越来越多地享受着品牌带来的实惠与便利。在汽车(轿车)消费市场,品牌的演变日新月异.短短的十年光景。轿车品牌就由原来的老三样,发展到数十种之多.它们与大量进口“原装”洋品牌同台共舞.逐鹿中原;品牌营销正成为我国汽车市场营销领域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2.
丁邦清 《广告大观》2004,(11):138-138
与经济打交道的人,越来越多的从嘴里嘣出“品牌”(BBAND)这一词汇。品牌无疑是由商标发展而来的,商标原始的作用是向发明人的专利提供法律保护和区分识别的工具。品牌一词起源于19世纪威士忌酒木桶上的区别标志。品牌发展到今天,其意义和作用大大超过了原来的法律保护和区分识别的职能。如果说品牌是一个人,越来越多的人在谈论着他,那么他姓什么?有人说他姓钱、  相似文献   

3.
徐霆 《销售与管理》2005,(12):108-108,110
“一株”口服液是中国市场上少有的一个历经十数年而依然“健在”的保健品品牌。产品自1990年进入市场以来,几度起起落落。96年后.产品销售进入高速增长期,并迅速由一个区域性品牌发展成为全国性品牌。到1999年,销售达到高峰,全年销售额接近8个亿,此后销量开始下滑.到2003年,“一株”口服液的全国市场销售额已不足1亿元。  相似文献   

4.
安徽金口酒业有限公司从1999年的几个人、几条枪发展到现在的规模,从18万元的启动资金激增到目前近亿元的销售额,除了公司总裁唐兴华先生一直倡导的“诚信经营”以及“利润由经销商赚,市场由金口占”的营销策略外,还源于金口酒业一直坚持了品牌运营战略。今年上半年“金坛子——皇品”酒的面市就是公司进行品牌运营战略新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5.
商品的符号化:从使用价值到符号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商品在价值结构上具有两面性。其一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品质、功能等;其二为“符号价值”,是由商品的品牌、设计、广告以及企业形象等塑造出来的。许多成功品牌的成就证明,一种产品打开市场销路,越来越多地取决于消费者感知到的符号价值。  相似文献   

6.
贾丽军 《广告大观》2010,(1):153-153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金融体制的改革、外资银行的涌入、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升,使得国内银行业不可避免地由卖方市场转为了买方市场。在巨大的冲击面前,国内银行业意识到,品牌将成为未来决胜市场的重要砝码。越来越多的银行企业将品牌营销纳入了企业发展的经营范畴,并且涌现了不少优秀品牌。如兴业银行的对公业务品牌“财智星”、北京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品牌“小巨人”、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品牌“和卡”等等。  相似文献   

7.
周涧 《商界名家》2004,(3):111-111
有一支团队,高举“科技”大旗,致力担当中国显示产业先锋尖兵,十五载市场征战,由一个不知名的小厂发展到今天成为叱咤国内彩电行业的一流品牌,这便是“创维”。  相似文献   

8.
《机电产品市场》2006,(8):62-64
2006年6月11日,“品牌万里行”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正式启动。由100多名媒体记者、专家学者参加,30多辆汽车组成的“行万里”宣传车队从北京出发,以“商务长征”的形式,全面展开“品牌万里行”系列宣传推广活动。  相似文献   

9.
董妍 《国际广告》2009,(11):23-25
青岛啤酒(以下简称“青啤”)作为最早一批进入台湾市场的大陆产品,从商标被抢注、少量的贸易出口,到为当地带来一股“青啤热”;从广告受限,到与当地代理商合资建厂,其品牌发展之路一波三拆。青岛啤酒在台湾所遇到的坎坷,恰恰是很多大陆品牌在台湾发展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双周时事     
《糖烟酒周刊》2005,(11):B006-B006
中华品牌获烟草行业唯一的“中国出口名牌”称号 在两年多调研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由商务部组成的专家组经过层层筛选和评审,于近日正式公布了《2005-2006年度“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名单》,上海烟草(集团)公司的中华品牌榜上有名。据悉,此次全国各个省市共有国有和民营的498个品牌上报商务部,最终只有190个品牌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11.
想要雇佣顶尖的人才吗?最好把“雇主品牌”先扔掉吧。不错,对于一个雇佣者来讲,创建一个坚实的“雇主品牌”是赢得伟大声誉的基本条件一一这表明你已拥有很好的产品和服务。许多人将“雇主品牌”视为能否招聘到最好求职者的关键。但是,如果你真的想要吸引和留住最好的人才,往往最好的办法就是转变你的品牌建设方略一一由“雇主品牌”转为“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2.
《广告大观》2003,(11):82-82
在2003年初,喜之郎公司向市场推出新包装的200克果肉果冻,随后发动了一场“大碗”果肉果冻普及运动,计划通过产品创新——“大碗装,杂果多”,将消费人群从小果冻的小孩,少女,母亲人群拓展到大果冻的家庭全众,使果冻产品由休闲小食品转变为主流休闲食品,提高市场份额,进而提升品牌“亲情无价”的价值观,强化品牌与产品的高关联。  相似文献   

13.
陈汐 《三联竞争力》2005,(12):46-47
多年来,上海家化50%的营业收入一直是由“六神”品牌贡献,但仅有一个“六神”无法抵御强大竞争对手冲击,也无力承受企业发展重任。2005年,上海家化以5000万元的广告投放作为开场,将老牌护肤品“美加净”投入到一场赌局中。  相似文献   

14.
《成功营销》2008,(2):59-59
前瞻观点:越来越多的品牌正在逐步建立各自的“网络口碑资产”。通过网络论坛,博客和其它正在中国兴起的网络口碑平台。品牌开始融入到与消费者的直接对话中,并以此为起点逐步从“顺畅的沟通”到“有效的互动”直至最后“相互的认可”。从而最终创造出围绕品牌的“网络口碑资产”。  相似文献   

15.
白酒业的营销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从“广告为王”、“渠道为王”到“决胜终端”,再到现在的“品牌制胜”,所以现在业内谈品牌的越来越多。那么什么是品牌?品牌的内涵很深,外延也很广,它可能是一种承诺,是企业对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保证;也可能是一种契合消费者心智的生活方式或文化的体现;也可能是代表特定品类的名字。  相似文献   

16.
码尚 《广告导报》2005,(12):26-27
“仅仅靠产品及包装的开发创新和促销品的发放,没有经营上的创新和品牌的形象升级,是不符合可持续性发展思路的。在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之后,怎样提高品牌的美誉度和消费忠诚度必须提到经营日程当中,因此,经营品牌而不是经营产品将是宋河战略升级调整的核心。”——这是宋河领航人一直强调的观点。从宋河延续原有品牌元素中的好酒概念(东奔西走,要喝宋河好酒)提升到“男人喜欢一种酒不需要理由”,到“宋河粮液,值得分享”,再到“分享宋河,共赢天下”,宋河在延续一贯的豪情气质的同时,逐渐将品牌文化与中原文化紧密结合。呈现出白酒性格最根本的豪情“赢文化”。而在文化营销的同时,宋河亦完成由销售型到利润型的转变,高端商务用酒——共赢天下酒的推出是一个标志,也同时成为宋河品牌新的里程碑。纵观宋河这一老品牌的重新崛起,我们也同样能看到关于豫酒的营销状况与发展。因为,毕竟在宋河崛起的同时,更多的豫酒品牌也在先后改制后借助资本和营销变革开始新的起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出口税政策的推出,将改变中国纺织品出口单纯打“价格战”的竞争.使行业的发展由数量扩张型转换到品牌效益型的新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18.
从第一个在央视做广告,到伊拉克战争期间的果断决策——“多一点润滑,少一点摩擦”的广告投放,再到第一个在业内建立和经销商的B2B电子商务平台,统一润滑油似乎从进入人们的视线开始就一直走在行业的前面。如今,在产品品牌打造完毕之后,统一润滑油又提出了品牌发展阶段的新主张:“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19.
(一) 上世纪80年代,江苏省镇江乡镇工业异军突起,发展迅猛。到90年代,开发园区的兴起,加速了产业逐渐向集群方向演进。通过退城进区、项目入网区,在空间形态上由分散走向集中,逐步改变了“乡乡点火、村村冒烟”的布局特征,实现了由“分散办企业”到“集中办工业”;同时,通过规划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企业间的产业关联和协作进一步增强,产业群体的规模、品牌逐步扩张,区域经济的竞争力大幅提高.实现了由“集中办工业”到“集中做产业”。  相似文献   

20.
由军事案例延伸到品牌管理,从中可以发现“游击战”的特点对“品牌战略”的实施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