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临安市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天目山区,东邻杭州市余杭区,南连桐庐县、淳安县,西接安徽省歙县,北界安吉县,是浙江省陆地面积最大的县级市。临安产茶历史悠久,在西汉就有"梅福植茶"之说,至今已逾两千年。唐代中叶,天目山茶已是闻名于世的上品名茶,陆羽在《茶经》中写道:"杭州临安於潜二县,生天目山与舒州同"。明代,天目与虎丘、天池、阳羡、六安、龙井同列为六品名茶。天目青顶亦称天目山茶、天目云雾茶,原产于临安市境内的天目山麓,是在上世纪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研究地籍学的演进逻辑、理论体系和内容体系,完善地籍学科体系。研究方法:通过梳理、归纳已有地籍学研究文献,研究分析地籍学的发生、发展进程,揭示地籍学的演进逻辑,构建地籍学的理论体系和内容体系。研究结果:地籍学源于调整并规范人与地及其之上的人与人开展土地利用活动关系的土地利用初始秩序,尔后沿着地籍制度形成、地籍理论提出、地籍学科形成、地籍学科完善的时空轨迹发展递进而成。研究结论:(1)地籍源于人类初始调整并规范人与地及其之上的人与人开展土地利用活动关系的秩序需要,起步于采用国家意志建立租税制度并规范土地利用秩序,发展于人地关系的演变和技术进步,完善成熟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与实践,但是地籍学真正形成于21世纪初。(2)地籍学是一门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于一身的综合性交叉科学。(3)地籍学的理论体系框架,由地籍学范式所规范和决定,其核心内容是地籍管理;主要支撑技术是地籍测量(调查);核心理论是土地权籍理论,由实现"人—地—权"三位一体理论的地籍确权理论和表达人地关系权籍时空系统理论的地籍时空理论组成;研究内容体系包括学科基础、地籍制度和地籍措施三个部分。(4)地籍学未来研究的方向主要包括有关土地权籍理论的细化与深化、土地(不动产)权籍的确认与调处、3R(权利、责任、限制)不动产登记制度、地籍信息应用的途径和方法、地籍信息"筒仓"问题等。  相似文献   

3.
杨虎  胡明 《中国农史》2013,(1):79-85
明代中叶之后,随着江南地区工商业、近代工业的繁荣,市镇作为当地乡村的经济中心,开始大量出现,到20世纪30年代达到了近代的顶峰。乡村作为一定市镇的"乡脚",把市镇作为经济、文化中心,也与市镇保持一定的政治管辖关系。但是并没有形成完整的市镇管理,及市镇对乡村的管理职能。清末市镇开始有完整的管理机制。直到民国区级政权的建立,确立了市镇在乡村管理中的地位。政治上级的位置进一步强化了市镇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中兽医学的形成始于唐代,至明代中叶以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在这三百一十六年的历史历程中,畜牧和兽医的兴衰并不一致,在明初的一百年间,养马业由于国防的需要,在长江流域中下游得到较大的发展,以后则逐渐衰败,而兽医学术在明初是以继承为主,逐步发展提高,至晚明时期,受马政破坏,牧业生产凋蔽的刺激,为振兴养马业,总结提高,万历年间出现了几部重要兽医学专著,使明代的兽医科技成就上升为我国封建社会传统兽医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5.
基于"3S"的内外业一体化地籍变更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促进现代测量技术和信息化成果在地籍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保证地籍数据的现势性,在传统地籍变更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3S"的内外业一体化地籍变更模式.利用"3S"技术、无线电通讯技术、网络技术使得外业变更地籍调查与内业数据处理一体化,做到实地调查实地变更,遇到问题现场解决,与传统工作模式相比大大提高了地籍变更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工资小史     
工资小史秦朝以前,我国没有完备的工资制度。直到汉朝,才规定了各级官阶的薪俸,按年付给,称为年俸。“月俸”始于南朝宋代元嘉末年。东汉以前,一般俸禄都是发放实物。至唐代,虽然多数还是发放实物,但有的已改为全部发钱。到明代中叶,由于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官...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通过对宗地统一编码分析,研究旧宗地代码向新宗地代码无损转换的方法。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例验证相结合。研究结果:(1)宗地统一编码过程中,应使用相同的范围作为城镇地籍调查、村庄地籍调查和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地籍区和地籍子区的范围;(2)对城镇地籍调查、村庄地籍调查中的调查区与街坊组合代码进行压缩,可实现新旧宗地代码的无损转换;(3)江苏省仪征市的转换实践表明该方法可行。研究结论:所有权宗地与使用权宗地新旧代码无损转换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正据一些机构和媒体调查,"农民不愿进城落户""城里买房户籍在村"现象在一些地方提高户籍城镇化率改革实践中,正较为普遍地出现。这一现象引起关注,一些观点认为这是"逆城镇化"现象,存在很大隐忧,需要采取措施遏止。从目前所谓"逆城镇化"现象来看,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人进了城镇,或者在城镇买了房,但户籍还在农村,有的甚至人与户籍都进了城镇,但农地"三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追踪法律地籍领域模型(Legal Cadastral Domain Model, LCDM)的发展演化,掌握地籍概念模型研究的国际前沿,为建构中国地籍概念模型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方法:文献调查法和文献分析法。研究结果:LCDM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历史阶段,已经从平面模型发展成立体模型。核心组件包括私权和公权两大部分,私权包括共用权、物对物权、人对物权、潜用权和资金担保权5个组件,公权包括通用和专用两个组件。研究结论:LCDM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并在世界主要法系的典型性国家进行了实证检验,证明了模型的通用性和有效性。中国地籍概念模型的研究可以从LCDM中汲取理论营养,从而一方面提高地籍系统建模的规范性,另一方面增强地籍系统与其它系统的互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唐代的饮茶风习——唐代茶业史研究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饮茶风习传播、盛行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建唐之初至公元8世纪中叶为第一时期。此时的饮茶风习,仍然局限于江南几个地区,但茶叶商人的足迹已踏入北方,并与回绝有了茶马贸易。公元8世纪初,饭茶风习通过两条渠道渐向北方流传。一是通过应举登科,命以朝官的南方士人和从闽、岭南而来的宦官,在达官贵人中间的传播;二是由寺院僧侣以及他们的信男信女在民间的流传。从公元8世纪中叶至8世纪末为第二时期。此时,饮茶风习在北方广为传播,在皇宫、贵族、达官、文人骚客、寺院僧侣中,人人相习茶饮;但在下层社会中传播的速度相对较缓。公元780年后为第三时期。随着饮茶风习在北方的传播,南北之间的差异渐趋缩小。饮茶风习不论是在社会上层,还是在乡村僻野已弥漫开来。有关茶叶的著作亦接连出现,对唐代饮茶风习的盛行,又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饮茶风习的盛行,茶叶需求量的增加,反转来又促进了唐代茶叶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J2EE的集成地籍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现状与J2EE技术架构的分析,针对已建成系统的不足,指出了J2EE架构应用于地籍信息系统建设的优势;根据地籍管理业务的特点,提出了基于J2EE的集成地籍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从多源、多尺度地籍时空数据的组织与集成以及针对不同地籍管理业务特点的应用集成这两个层面,讨论了地籍信息系统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明代中叶以后,由于浦阳江下游彻底改道向北入钱塘江,致使中游诸暨地区的水环境发生根本改变,而期间湖田开发也在持续推进,下游河道变化引起的排水困难与湖田围垦矛盾更为剧烈。地方官员坚持湖田、河道并治原则.湖田以筑埂御水,畅流导水,并极力保存湖中低洼荡田蓄水之法缓解水患压力;河道方面则严禁阻断泄水的筑箔养鱼、占河植树等私利行为,并裁"汇"以利中游泄水。裁"汇"涉及中游与下游地方利益,而河流改道,也使这种矛盾对立的利益纠葛发生松动。  相似文献   

13.
<正>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当前农村面临最突出的矛盾就是农村"空心化"和劳动力转移"精英化"。笔者年前调查了江苏省高邮市13个村农村人口、劳动力状况,结果显示:一是农村户籍人口多,实际居住少。13个村共有户籍人口46408人,实际居住在农村的13236人,占户籍人口28.5%。二是留守老人多,青壮年少。13个村共有劳动力21776人(含60岁以上辅助劳  相似文献   

14.
正船拳是江浙一带的拳术,又称"船头拳"。开口船头拳就是拳师在船头上打拳时边打边唱拳歌,舞弄刀枪剑戟时也边舞边唱,主要唱《三国》《八仙》《杨家将》等英雄人物。开口船头拳始于春秋,盛于唐代,强于明代。北桥祖先受越国水军操练和东吴水军作战影响,为护村保家强身,练就"船头拳"。唐代,北桥建了一座觉林寺,"船头拳"进入庙会表演,有些拳师把历代英雄人物编为拳歌,融入船头拳中,开口船  相似文献   

15.
户籍制度的存在,导致我国的城乡就业从原先的"三元结构"转变为"四元结构":存在着大量于城市非正规部门就业的农村户籍农民工。为了推行"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关键需要解决这部分劳动力的城市户籍。本文在对户籍制度改革多方博弈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hina Labor Force Dynamic Survey,CLDS)数据库,考察了户籍制度对农民工利益与流动的影响,调研结果发现:户籍制度导致了进城农民工在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和子女受教育等方面受到歧视,阻碍了农民工向城市的流动;而当这些歧视不存在时,绝大部分农民工愿意留在工作地所在的城市。  相似文献   

16.
"支撑管理、服务社会"是新形势下地籍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淄博市国土资源局紧密结合实际,着眼管理与服务,以宗地统一代码为引领,加强数据库建设,运用信息化技术,创新地籍管理新模式,构建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系统,实现了土地  相似文献   

17.
全面深化改革创新 切实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推进高水平小康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实现高水平小康目标必须完成的任务。盐城是一个农业大市,农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4.1%,农村户籍人口占全市55.5%,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三农"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十分突出。盐城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山区地区宅基地地籍调查效率,促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开展,以恩施市三岔乡三元坝村、燕子坝村、阳天坪村三个行政村为例,分别采用简易地籍调查法和数字地籍调查法对宅基地进行调查,并对调查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宅基地确权登记发证要求前提下,简易地籍调查法相对于数字地籍调查法可节省40%费用,提高30%效率。采用简易地籍调查法进行山区宅基地调查更具有可行性,对类似地区开展宅基地地籍调查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户籍,原本是对人口管理的一种制度。以后,我们在处理城乡关系上,由于采取了倾斜城市、倾斜市民的政策,不断扩大了市民与农民的利益差距,户籍制度就逐步演变了维系城市利益和市民利益的“闸门”。同时,我们又曾运用户籍来作为奖励和惩罚手段,这又给户籍打上了社会地位的烙印。最终城市户籍凝固成了一种权益和地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别比较了城市和农村流动人口与非流动人口的政治态度差异,同时考察了不同时期人口流动对城乡流动居民政治态度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第一,人口流动之于城乡户籍居民的政治态度呈现背反的影响态势:人口流动对农村户籍居民的政治态度具有消极作用,相比于农村非流动居民,农村流动居民具有更低的政府信任程度、社会公平感和制度化政治参与水平;恰恰相反,人口流动(指从乡村到城市的移民经历)对城市户籍居民的政治态度具有积极作用,相比于城市非流动居民,城市移民具有更高的政府信任程度、外在政治效能感、社会公平感、制度化政治参与水平以及更低的社会冲突感。人口流动之于城乡居民政治态度的背反效应,可能跟流动人口习得的"城市性"与保留的"农村性"有关。第二,不同时期人口流动对城乡流动居民政治态度的影响也表现出背反效应:相比于在改革开放之前(1949~1978年)流动的农村户籍居民,在市场经济时代(1993~2010年)流动的农村居民拥有更加积极乐观的政治态度;相反,相比于改革开放之前(1949~1978年)移民的城市居民,改革开放期间(1979~1992年)与市场经济时代(1993~2010年)移民的城市居民均拥有更加消极悲观的政治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