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高房价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军 《北方经济》2007,(5):28-31
一、引言 近几年,我国房价一路高歌猛进,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显示,1994~2003年(除1999年),全国商品房价格一直处于上涨中,大约平均每年保持5%的涨幅,1994年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为1409元/平方米,到2003年已高达2379元/平方米.针对房价上涨过快的现状,从2003年6月央行121号文件开始,向驶入高速发展通道的房地产业发出首个"紧缩信号"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然而,从2004~2006年部分大中城市房价上涨仍然较快.  相似文献   

2.
据阿拉木图市“商业不动产中心”房地产公司提供的资料,近5年来阿拉木图市的住房价格大约上涨了8倍。其实,世界各地的住房价格都在上涨。最近5年意大利的房价上涨了51%,法国的上涨了60%,荷兰的上涨了63%,英国的上涨了109%;美国的房价平均上涨了49%,比如,纽约市每平方米住房的平均价格已达到4000美元。  相似文献   

3.
赵晓 《宁波经济》2008,(6):40-41
尽管有灾难的影响,而且今年的经济会在外需下滑下靠内需继续支撑,但经济增长速度仍然不会低于10%,而物价升幅可能会在6.5%上下。中国经济不仅已经告别通货紧缩时期,也已经告别高增长、低通胀时期。中国的资产价格特别是房价会因整体物价的上扬从而出现上涨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上海近代稻米市场价格变动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表1汇编了上海粳米价格的统计资料。上海稻米市场以粳米销路最广,其价格左右着籼米与糯米的价格,可用以代表上海的米价,同时,为便于将米价与一般物价作比较,在表1列入了上海一般物价指数的变动资料。 表1显示近代米价变动的主要特点是市场价格在波动中呈持续上涨的趋势。我们先撇开解放前最后2年米价的非正常状态,以1947年与1912年(民国元年)比较,米价共上涨47061倍,平均每年上涨1346倍。如果把统计上溯到步入近代的1840年,当时米价据清朝米价资料折算为3.79元,则从1840年至1947年米价上涨103871倍,平均每年上涨971倍。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区商品房价格持续上涨,平均每平方米房屋销售价格从2000年的1450元,上涨到2006年的2196元,今年1-5月进一步上涨到2344元。房价的不断上涨,牵动着老百姓的敏感神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看待当前房价?我们认为,至少需要回答房价水平是否合理、房价上涨的原因及其未来走势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岳萍 《中亚信息》2006,(11):36-36
据俄罗斯不动产市场分析中心统计,2006年前9个月俄罗斯房价平均上涨了73%。而“Maaab—HeДBНЖЙHMOCTB”不动产公司统计的数据是75.5%,平均房价为4665美元/m^2。另据不动产市场分析员安德列-别克托夫说,2006年9月莫斯科的平均房价为4528美元/m^(比2006年1月上涨了66%),10月份的涨幅不会超过5%;年底前莫斯科的房价月均上浮2%-5%,平均每周上浮0.5%-1%。按专家的说法,在稳定的不动产市场上房价的月均涨幅应为1%~2%。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我省物价出现持续高涨势头,1993年全省商品零售物价总水平比1992年上涨了13%,今年又在去年高张幅的基础上继续高涨,进入了恶性通货膨胀时期,这一问题已成为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 物价变动现状 我省物价今年1—9月份平均上涨21.3%。此次物价大幅度上涨,始于1993年4月份,截至目前为止零售物价高涨幅已持续18个月,而且,  相似文献   

8.
近来,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焦点。2007年上半年,CPI平均上涨了3.2%,在今年的两会上,商务部表示中国物价呈"高开低走"的趋势,CPI增幅控制在4.8%以内,但全国物价的上涨给整个宏观经济形势和人们的生活仍将并继续带来很大的影响,而对于电信行业这样的基础行业来说其影响就更大了。文章将对CPI上涨对电信业的影响及其应对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云舒 《东北之窗》2008,(2):24-27
1物价可能出现拐点提示:2007年1至11月份累计,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已经同比上涨4.6%。11月份,CPI同比上涨6.9%,更是创下了1996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今年的物价走势会怎样?  相似文献   

10.
袁军 《北方经济》2007,(3):28-31
一、引言 近几年,我国房价一路高歌猛进,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显示,1994-2003年(除1999年),全国商品房价格一直处于上涨中,大约平均每年保持5%的涨幅,1994年全国商品房平均价格为1409元/平方米,到2003年已高达2379元/平方米。针对房价上涨过快的现状,从2003年6月央行121号文件开始,向驶入高速发展通道的房地产业发出首个“紧缩信号”后,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抑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然而,从2004~2006年部分大中城市房价上涨仍然较快。  相似文献   

11.
1994年以来,湖南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逐步向宏观调控所要求的方向发展,新出台的财税、金融、外汇、投资等改革措施运行基本正常,全省经济主流是健康的.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是物价涨幅过高.1—8月全省市场物价总水平居高不下,商品零售物价指数比去年同期平均上涨21.7%,上涨幅度比去年同期高8.0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均上涨22.8%,涨幅比去年同期高8.1个百分点.今年物价运行起点高,3、4月份稍有回落,5月份起开始反弹并表现强劲.  相似文献   

12.
雷涛 《环球财经》2012,(11):98-101
历史经验证明抑制物价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大商品供应,而不是限制交易。限制房价上涨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大住房的供应,特别是保障房供应  相似文献   

13.
《新财经》2013,(2):110-111
英国(Britain)2012年房价下跌1%英国全国建房互助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英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价格低迷,由于经济不景气,人们的购房意愿减弱,未来市场仍充满不确定性。不同地区房价走势差异较大。伦敦去年房价仍上涨0.7%,而北爱尔兰地区则大幅下跌8.2%。  相似文献   

14.
疏导流动性过剩献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增大,中国经济备受流动性过剩困扰。如果股市受到压制,流动性无法宣泄,将不可避免再次涌向房地产市场,推动房价上涨,或者引起物价全面上涨。  相似文献   

15.
质疑CP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价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物价问题是老百姓普遍关心的问题。自2003年3季度以来,各种商品及服务价格涨声一片,特别是食品和住房价格节节攀升,这种涨势在今年也没有明显下降,但国家统计局2005年4月20日发布的今年一季度我国经济的运行情况却表明,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仅上涨了2.8%。这与老百姓的实际感受产生了明显的差距,因此这一数据的真实性受到市场的普遍质疑。而CPI的统计中没有包含房价上涨的因素,被市场和部分专家认为是CPI失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房价、物价的大幅度上涨,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对个税改革的呼声很高,而2017年全国两会的召开最终也并未使个税改革的大幕全面拉开,文章在对个人所得税制进行国内外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改革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1998年国内住房改革以来.我国房地产业以超常规速度发展很快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第一大支柱。而各大城市房价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向上递增.2003年在高位房价的基础上.2004年全国商品房和商品住宅平均售价分别上涨14.4%和15.2%,南京市商品房价格上进幅度为17.2%,居全国第二。今年1-4月份.全国商品房平均售价同比上涨了12.5%。  相似文献   

18.
2009年以来,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商品住宅房价基本形成了三个层次的房价水平,这三个层次房价城市的平均房价与房价收入比具有明显的差异。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表明,引起各层次房价城市的商品住宅均价持续上涨的主要因素是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成本和货币市场流动性,它们对第一层次房价城市的弹性影响强度明显大于第二、三层次房价城市。资金市场预期对第一层次房价城市和第二层次房价城市中的杭州、厦门、宁波和广州的房价上涨产生了抑制效应,而对第二层次房价城市中的南京、福州、天津、大连和海口以及整个第三层次房价城市的房价上涨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房价、CPI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中美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货币还是利率的冲击,美国房价调整的幅度远大于中国;但是,内部比较来看,美国利率对房价的影响比货币供应量要大得多,中国则相反。中国房价的上升反过来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货币供应的内生性比美国更强。美国房价的波动比中国更为剧烈,而CPI相反;两国房价均比CPI上涨更快、波动更大。在中国,房价和CPI之间的相互作用远大于美国,CPI是推动中国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房价上涨后也会引起新一轮的物价上涨。美国灵活的通货膨胀制的货币政策虽然有效维护了物价稳定,但没有抑制房价泡沫和促进金融稳定;即使未来利率调控的条件成熟,中国将来较长时期内,应该继续采用以控制信道和货币供应量为主、利率调整为辅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20.
房价的上涨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伴随着房价的上涨,它必定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今年以来,建材、水泥、钢铁等价格的走高,也说明了这一点。而这些上游产业价格的上升必然会传播到更多的下游产业,于是,带动各种物价的走高,有引发通货膨胀的危险。有鉴于此,就有经济学家和一些政府官员出来讨论为了通货膨胀是不是应该控制房价的走高,其初衷是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