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关于“跌价(减值)准备”计提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坤 《上海会计》2000,(3):34-35
1998年颁布执行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在原有坏帐准备计提的基础上 ,又提出了三项准备金的提取 ,即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并规定在“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以及境内发行外资股的公司中采用” ,“其他上市公司也可按相应规定计提”。本文拟结合上市公司跌价(减值)准备的计提现状谈点看法。一、“跌价(减值)准备”提出的背景及意义稳健性原则作为国际会计惯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原则 ,目前已被各国广泛接受和运用。“跌价(减值)准备”正是基于稳健性原则计提的。以期准确反映这些资产(投资)…  相似文献   

2.
《理财》2000,(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注册会计师在会计报表审计中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明确工作要求,保证执业质量,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第二条 本意见所称资产减值准备,是指被审计单位按照《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财会字[1998]7号)、《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财会字[1999]35号)和《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补充规定问题解答》(财会字[1999]49号)等规定(以下简称 “会计制度”)计提的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  相似文献   

3.
我国1992年执行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最早提出了计提坏账准备金的规定,但并没有做出强制要求;1998年《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要求一些比较特殊的股份有限公司(例如境外上市公司、香港上市公司及境内发行外资股公司)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时计提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到2000年,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要求计提的资产减值范围,由四项扩大到八项。其中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由此我国大部分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有章可依。  相似文献   

4.
关于股份有限公司的“四项准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群 《上海会计》2000,(5):31-33
财政部财会字[1999]35号文发布了《关于印发〈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要求所有的股份有限公司对应收款项、存货和对外投资等潜在的损失作出适当估计,并计提必要的资产损失准备,即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以下简称“四项准备”)。通知就这些准备的计提方法、会计处理等都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笔者认为,尚有一些具体问题值得进一步讨论。(一)关于四项准备的计提1.坏帐准备。关于坏帐准备的计提方法,通知规定由公司自行确定。通知附件所举的例子中,采用的…  相似文献   

5.
资产减值核算的国际比较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序  李震 《上海会计》2003,(9):11-12
一、 资产减值核算的国际比较(一)我国目前对资产减值核算的有关规定。1998年开始执行的《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财政部文件规定,公司应计提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四项准备金)。2000年底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对所有符合资产定义的不实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同时,规定企业不得计提秘密准备。1. 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计量。我国确认资产减值时采用备抵法。在“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减值作为其资产的减项列示。关于资产减值的计量,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分别就存货、应收账款、固定资产等八项资…  相似文献   

6.
浅谈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家财政部于2000年12月颁发《企业会计制度》,要求所有股份有限公司均应按照规定和公司实际情况计提坏帐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即六项计提)。本文拟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1992年的《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最早提出了计提坏账准备金的规定。1999年1月1日,我国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对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存货和长期投资四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从2001年1月1日开始对应收款项、短期投资等8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但无论"4项减值"还是"8项减值"都没有考虑到资产通常都是组合在一起提供经济利益这一客观事实,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大量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8.
李惠 《理财》2001,(5):16-18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财会[2000]25号文发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这是继1993年以来会计制度又一次大的变革。该制度于2001年1月1日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同时废止《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按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对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对外投资等潜在损失作出合理的估计,并计提必要的资产损失准备,即: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及在建工程减值准备(以下简称“七项准备”)。新《企业会计制度》就这些准…  相似文献   

9.
熊年春 《理财》2004,(4):38-39
资产减值准备是指企业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按其预计损失金额预先确认损失并计提准备。从2001年起,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准备在原有的四项基础上新增加了四项,即除了原有的对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存货计提减值准备外。还要对委托贷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这四项资产计提减值准备。这对完善我国会计制度,加强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  相似文献   

10.
八项计提对上市公司的影响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8年开始,我国要求上市公司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即老四项计提。2001年,我国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制度中除要求上市公司继续老四项计提外,还应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委托贷款减值准备新四项准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八项计提的实施,有力地夯实了上市公司资产,进一步挤干了上市公司业绩水分,逐步限制了上市公司粉饰业绩的手段。但是,笔者认为新规定也存在着些许不足之处,如坏账准备的计提尚不够彻底,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计提减值准备后,折旧和摊销的基数尚不够明确,利润追溯调整后的结果是否被有关管理层认可等,最后,笔者提出八项计提在今后的实践中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在《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现已被新颁发的《企业会计制度》所取代)和《证券公司会计制度》中,对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和自营证券跌价准备,都作出了如下核算规定:1.公司出售或收回短期投资时,按实际成本转帐,不同时调整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待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时再予以调整。2.公司生产领用、出售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不同时调整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待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时再予以调整。3.公司出售自营证券,一般不同时调整已计提的跌价准备,待期末一并调整已提取的跌价准备。从上述规定我们可以对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2.
金未 《上海会计》2003,(8):62-62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及有关会计准则的要求,企业应对资产计提八项减值准备。涉及到的资产项目、计价方法及计提减值准备使用的资产备抵账户和相应的损益账户可归纳如下:资产项目 计提减值准备的方法 资产备抵账户 损益账户短期投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投资收益应收款项按估计坏账率计提坏账准备管理费用存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存货跌价准备管理费用法长期投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长期投资减值准备投资收益孰低法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营业外支出孰低法在建工程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在建工程…  相似文献   

13.
王云 《上海会计》2005,(2):19-20
一、关于减值准备计提的相关规定 (一)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一般原则。《小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对小企业会计核算采取从简原则,规定小企业只计提流动资产(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存货)的减值准备,不计提长期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委托贷款、无形资产)的减值准备。并规定:(1)短期投资和应收款项,应根据谨慎性原则,按照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跌价准备或坏账准备;  相似文献   

14.
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了新的38号具体会计准则,涉及到资产减值的损失的是第8号具体的准则——资产减值。在新准则出台之前,没有系统的关于资产减值的准则,只是在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将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这八项纳入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范围。这项会计制度的实施,对有效避免国内企业不良资产的产生,提升企业的资产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根据新会计准则,主要就系统规范企业资产减值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与趋同方面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5.
《安徽水利财会》2004,(3):37-44
按照会计制度及相关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等,提取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计人当期损益,在计算当期利润总额时扣除。  相似文献   

16.
黎艳霞 《上海会计》2002,(11):77-77
贵刊2001年第3期刊登尤雪英同志的文章《试谈现金流量表编制中的净利润调整问题》(以下简称《尤文》),作者总结的调整规律非常适用。但有几个细节,笔者有不同看法,特提出来与作者探讨。首先,新会计制度增加了资本减值的内容,除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外,还包括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这些减值准备都影响净利润但不涉及现金流出。所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净利润调整的第一项应为“计提的资产损失准备”,而非只含坏账准备的…  相似文献   

17.
《小企业会计制度》在遵循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条件下,结合我国小企业的实际情况,充分体现了小企业自身的特点及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资产减值计提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特色。《小企业会计制度》中仪要求对短期投资、存货及应收款项等流动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不要求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本文仅选择小企业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的选择、可变现净值合理界定两个问题进行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对各项资产的减值问题规定了应计提八项准备。本文对减值准备的一般原则和基本方法问题作了分析,并具体阐述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流动资产的减值问题。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财会字[2000]4号现将《改变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和方法的会计处理规定》印发给你们 ,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 ,请及时函告我部。附件 :改变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和方法的会计处理规定2000年3月10日改变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比例和方法的会计处理规定最近 ,我们收到一些上市公司来函 ,询问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关于印发《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有关会计处理问题补充规定》的通知”(财会字[1999]35号)文件(以下简称“财会字[1999]35号”)时 ,改变了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和比例应如何…  相似文献   

20.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期末应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其中涉及到会计报表抵消分录的,主要有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中除了规定坏账准备的抵消外,并没涉及到其他资产的减值准备在合并会计报表时的抵消问题。根据平时的实践经验,谈几点关于存货跌价准备抵消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