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 事“实施天保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样的标语和口号在云南各地随处可见。为了这一目标,祖祖辈辈以森林为家、以森林谋生的少数民族群众收起了刀斧,荒废了新垦的山地,从砍树人变为了种树人。20世纪60年代为支援国家建设,从东北来到云南边疆的森工企业,全部就地变成森林管护企业。这一变革是国家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作出的英明之举,但对它所涉及的每一个人来说,是一次艰难的抉择。2000年,云南省有9个县列入长江上游国家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县,天保工程在全省展开。截止2002年1月,退耕还林还草30万亩,造林种草99万亩。云…  相似文献   

2.
黄殿生 《经济月刊》2010,(11):112-112
近年来,承德县坚持把退耕还林工程作为改善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累计造林面积已达68.3万亩,其中配套荒山造林38万亩。以退耕还林为依托,先后营造以刺槐、油松、杨树、落叶松等树种为主的生态林26.1万亩,带动发展以核桃、苹果、山杏、大枣、板栗、梨等为主的经济林42万亩,县内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森林草覆盖率已经达到60.9%.  相似文献   

3.
一、国债资金集中投入带来良好效果 实施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四期、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逐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吉林省自1998年开始,相继开展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始终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精心组织.超前运作,强化管理,认真落实国家的各项政策措施,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流     
《环境经济》2009,(10):71-71
我国退耕还林十年超四亿亩1.24亿农民从中受益 我国退耕还林实施10年来,累计实施面积达4.03亿亩,其中退耕地造林1.39亿亩,荒山荒地造林2.37亿亩,封山育林0.27亿亩,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退耕还林工程范围涉及25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3200万农户,1.24亿农民从中受益。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介绍说,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效果突出体现在“四个增加、四个减少”上。  相似文献   

5.
王玲 《市场经济研究》2002,(3):39-39,44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21世纪初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地处中国西北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被三大沙漠包围,特别是南部土地荒漠化问题十分严重,一直因扰着当地经济发展和农业的繁荣。目前中国政府制定了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保护西北的生态,这也是西部开发战略的一个重要前提。2002年,国家安排宁夏180万亩的退耕还林(草)任务,其中退耕还林80万亩,荒山  相似文献   

6.
从1999年开始,国家在西部地区开始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试点,2002年开始更大范围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推广。那么,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如何提出与演化的,目前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主要内涵与特点是什么,政策设计本身还存在什么问题,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研究。一、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演变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并不是始自今日,而是有着较长的一段历史的。1949年4月,晋西北行政公署发布《保护与发展林木林业暂行条例(草案)》、1952年12月中央政府发布的《关于发动群众开展防旱抗旱运动并大力推行水土保持工作的指示》、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的退耕还林还草(下):政策实施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3月,朱基在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有步骤而因地制宜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以及防沙治沙、草原保护等重要工程的建设,注意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逐步建成我国西部牢固的绿色生态屏障”。在退耕还林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西北地区都被作为政策运用的重点地区。一、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现状在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还草过程中,1999年进行退耕还林试点的有三个省份:四川、陕西、甘肃。四川是长江上游省份,陕西、甘肃属于黄河中上游地区。2000年,在国家制定的关于长江上游和黄河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试点…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部分旗县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效益显著,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为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退耕还林过程中陕北粮食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而粮食问题正是西部大开发中的的主要问题之一。陕北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在退耕还林还草的条件下,解决粮食问题更是至关重要。陕西北部地区素有“陕西第三粮仓”之称.通过调查和研究,探索其发展现状,分析其增产潜力.寻求其发展途径.采取“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的战略措施,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地区的粮食发展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恢复、改善和建设生态环境,成为世人瞩目的任务。在这种形势下,我国部分地区包括黑龙江启动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宜林地条件及特点了解认识不足,缺乏有效造林,从而严重影响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质量。对于这种情况,拟从退耕地立地条件分析入手,通过优良抗旱树种的选择和苗木定向培育以及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的工程措施和化学控制措施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国内外退耕还林工程的研究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一项涉及国家、地方、个人利益全面调整的综合系统工程,其政策实施的经济效率、预期效果和可持续性已日益成为全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国外退耕还林工程的背景、实施状况,并结合国内的退耕还林工程进行了对比研究,最终得出了国外退耕还林工程对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退耕还林工程的研究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照平  杨珺  杨超 《当代经济》2006,(10):91-93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一项涉及国家、地方、个人利益全面调整的综合系统工程,其政策实施的经济效率、预期效果和可持续性已日益成为全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国外退耕还林工程的背景、实施状况,并结合国内的退耕还林工程进行了对比研究,最终得出了国外退耕还林工程对我国退耕还林工程实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一、宁夏粮食产需基本情况 (一)粮食生产能力及粮食供给情况 根据统计局数据显示,1990年以来,宁夏耕地面积稳步增加,1997年的统计详查耕地面积为1906.5万亩。自2002年,由于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步伐的加快,耕地面积开始有所减少,预计2003年为1817.3万亩,减少的耕地多是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4.
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生态工程,其经济效率、预期效果和可持续性是全社会广为关注的问题。本使用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2003年对西部三省(陕西、甘肃和四川)退耕还林地区进行的农户抽样调查数据。对退耕还林工程的成本有效性和工程在经济上的可持续性进行了评估。我们发现退耕还林工程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瞄准效率和较低的成本有效性(存在较大的成本节约空间)。计量分析发现工程在促进农民增收和结构调整方面作用甚微,因此其经济可持续性存在很大的疑问。另外,本还就退耕还林工程的操作程序、政策改善的方向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于绍良 《环境经济》2004,(10):61-61
以退耕还林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是西部开发的重点工程。退耕还林实施5年来,取得了显成就,但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事实说明,恢复西部生态不是三五年就能完成的短期工程,需要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以钱粮补助直接到户为主要机制的退耕还林工程,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退耕还林有关概念,作业设计在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上所处的位置及其重要作用的论述,充分阐明了做好退耕还林作业设计的重要意义,做好作业设计是保证退耕还林工程顺利实施的关键,是确保完成造林任务、实现工程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因此,必须重视工程作业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以粮代赈、退耕还林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西部开发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英明之举,深受广大干群拥护。被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为进一步搞好我省的退耕还林工作,我们编制了《湖南省2001年-2010年退耕还林工程规划》。规划退耕还林1400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1100万亩,范围涉及全省122个县(市、区)。第一阶段2001-2005年,计划退耕还林854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700万亩;第二阶段2006-2010年,计划退耕还林546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400万亩。按此规划,国家累计投资将达270亿元。规划实现后,我省的水土流失将得到根本性的治理,生态环境也将会有根本性的改观。为使这一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生态工程真正达到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从而实现国家满意、地方政府满意、人民群众满意的目标,当前,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8.
陈健生 《财经科学》2007,(4):F0003-F0003
四川大学西部经济开发研究院杨明洪教授新著《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持续推进农户补偿、自我发展与政府支持》近日由巴蜀书社公开出版。  相似文献   

19.
外部性校正之争与建立退耕还林还草补偿机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具有“积极的”或“正的”外部性经济活动,作在分析了庇古等人的利益调整观点和科斯等人的改变利益调整的初始条件的观点这两种相对立的解决外部性问题观点以后,指出外部性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让政府找到一种内生交易费用与外生交易费用两难冲突的最优折衷方案,在解决退耕还林还草的外部性问题时保护产权模糊生是非常有利,因而应采取利益调整的办法,为此,作建议和加快建立退耕还林还草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自2000年开展退耕还林试点,2002年全面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在退耕还林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补偿政策、工程管理、后续产业培育等。文章据此提出了完善湖南省退耕还林工程的后续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