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机电工业》2007,(10):88-88
2007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经过各专业评审组初评和评审委员会终评,共评出建议奖励项目234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89项、三等奖128项。  相似文献   

2.
《中国机电工业》2008,(11):112-124
各有关单位:为了促进机械工业科技进步,调动机械工业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表彰在机械工业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人员,经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和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管理委员会批准,决定表彰2008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奖励项目共295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21项,二等奖109项,三等奖163项。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3.
《中国机电工业》2006,(10):94-105
2006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经过各专业评审组初评和评审委员会终评,共评出建议奖励项目207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74项、三等奖116项。为提高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质量,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接受社会和行业的监督,现将建议奖励项目向社会公布。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30天内为异议期。如有对建议奖励项目有异议的,请在异议期内提交书面异议材料。异议应包括异议具体内容和相关事实依据,以单位名义提出异议的,应写明单位名称、法人、联系人、通信地址、联系电话及传真,并加盖单位公章;以个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机电工业》2005,(10):102-112
2005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已经结束,经过各专业评审组初评和评审委员会终评,共评出建议奖励项目216项,其中,一等奖14项、二等奖82项、三等奖120项。为提高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质量,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接受社会和行业的监督,现将建议奖励项目向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一步提高评审质量和广泛听取意见。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委员会决定自2003年度开始,获奖项目都要在公开的新闻媒体上公示。为此,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已将“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公示及异议处  相似文献   

6.
倍受瞩目的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终于揭晓。2006年1月9~11日,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京召开。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2005年度机械行业共有13个项目获奖,其中:国家发明奖二等奖项目3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项目10项。同时,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马敬坤和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信息生产力促进中心王志华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工作优秀工作者”称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获得“国家科技奖励工作优秀单位”称号。据了解,从今年机械行业获奖项…  相似文献   

7.
《中国机电工业》2005,(10):18-18
本刊讯2005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会议9月27~28日在北京召开。在两天的会议上,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第二届评审委员会的29位专家对2005年度初评的一等奖项目进行了评审(详见本期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公告)。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于珍出席了评审会议并讲话。于珍会长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是根据国家科技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技奖励主管部门批准的全国机械行业综合性的科技奖项。自2001年开始评审以来,一直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已经建立起较高的声誉,尤其在机械行业中更是得到广泛的支持和重视。经…  相似文献   

8.
一.为提高“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质量,贯彻评审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制定本办法。 二.“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经评审委员会评定后既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的网站上及有关新闻媒体公示。自公示之日起一个月内为异议期。异议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可对  相似文献   

9.
2006年度机床工具行业“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已经确定。机床工具行业申报评审共有35项,最后获奖共17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1项。特别重要的是,这些获奖项目都是经用户使用并得到可靠性验证的具有自主创新的产品。  相似文献   

10.
《中国机电工业》2004,(10):64-80
备受行业关注的2004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日前在京结束,共有234项成果被建议授奖。其中,一等奖15项,二等奖81项,三等奖138项。 按照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规定,这些被建议授奖的项目从现在起进入公示阶段,公示期为30天。  相似文献   

11.
香港桑麻基金会设立的桑麻纺织科技奖今年共评出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3项。上期已经向读者介绍了特等奖和一等将项目,本期介绍13项二等奖项目中6项。  相似文献   

12.
行业资讯     
徐工两个产品荣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奖近日,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传来消息,徐工集团重型机械有限公司研制的QUY150履带起重机、徐州工程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筑路机械分公司研制的RP955型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荣获2005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工程机械行业一等奖空缺),徐工QY65K汽车起重机荣获三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是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共同设立,是国家授予相关企业科技研发工作的最高奖项,代表这一领域技术创新的最高水平。这些获奖项目共同…  相似文献   

13.
正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为2017年度国家科技奖颁奖。中国能建继凭借"特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之后,再次凭借"特高压±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荣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经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批准,2007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共143项,其中,授予"芳砜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等9项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数码  相似文献   

15.
冯丽 《中国纺织》2007,(9):63-63
2007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会议于8月11日在山东青岛结束,共评出一等奖10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67项,优秀奖22项。所有获奖项目将于近期在相关媒体上公示。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主任李金宝介绍,申报本年度纺织科技奖的项目共有201项,经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机电工业》2003,(19):20-2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科学技术部《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奖励在机械工业科技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单位,经国家批准设立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为维护奖励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奖励工作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不正当干涉。 第三条 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每年奖励一次。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经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批准,2006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91项,其中,一等奖13项,二等奖37项,三等奖29项,优秀奖12项。现将获奖名单公布如下一等奖(13项)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三等奖(29项)优秀奖(12项)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单位主要完成人2006年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相似文献   

18.
机械工业科技奖励工作是自1978年“全国机械工业科技大会”上对一批机械工业优秀科技成果、优秀产品和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开始,虽历经多次政府机关调整和改革,但科技奖励工作一直未受大的影响,到1999年为止共表彰优秀科技成果数万项,对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促进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和机械工业科技进步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1999年5月国务院以265号令发布实施了新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新条例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国防、国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记者庞利萍)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上,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结果揭晓.荣登榜单的通用类项目共有263项,其中化学化工类项目53项,约占获奖总数的20%.中国石化气田安全高效开采项目获科技进步特等奖. 在2012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中,共有9个化学化工类项目摘得国家自然科学奖,17个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27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奖总数与往年基本持平.获奖结果表明,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原始创新、自主创新与集成创新能力仍处于稳步提升阶段.  相似文献   

20.
《航天工业管理》2005,(3):47-48
日前,国防科工委出台了《国防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这是对2004年10月22日发布的《国防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做出的细则性规定。该细则适用于国防科技奖的申报、评审、异议处理和授奖等各项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