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稻移栽后,叶色淡黄,长成一撮,迟迟不返青发棵,这种现象叫“坐蔸”。对早稻产量影响大,轻者减产20~30%,重者50%以上。常见的有“冷噤”、“瘦噤”、“肥噤”三种。 一、冷噤。一般发生在冷水串灌的田、冷浸田或烂泥田中。由于田冷、泥浮、水温低,插秧后迟迟不返青,不发根,返青后不发棵。  相似文献   

2.
各地种植水稻的沙泥田、黄泥田、麻沙泥田、扁石泥田和石灰泥田等土质一般有效含锰量在10~100ppm之间,属严重或中度缺锰土壤。种植在这些田土的水稻,缺锰早期表现为叶色淡,植株比正常株矮10厘米左右,返青、分蘖较迟,每株早期分蘖较正常植株少3~5个。严重缺锰时,叶脉间断失绿,并  相似文献   

3.
《江苏农村经济》2010,(10):45-45
水稻最佳追肥期:水稻对氮肥的吸收是从返青后开始逐渐增加的,分蘖盛期才达到吸肥最高峰。为了促进水稻早发棵、早分蘖,应早施和重施分蘖肥。一般可在插秧后7~10天,每亩追肥尿素10公斤,抽穗时再追施尿素15~20公斤。  相似文献   

4.
一、三排一排:在水稻分蘖临界期到倒二叶露尖期(抽穗前20天),应排水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生长。禾苗长势旺,叶色深绿的田块以及肥田、冷浸田要重晒,促其叶色褪淡;禾苗生长较差的田块以及瘦田,地下水位低的田块应进行多次轻晒,晒露结合,程度以田间不陷脚为好。二排:在水稻抽穗前5  相似文献   

5.
水稻僵苗的主要类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僵苗,又叫翻秋、坐蔸、迟发等,主要是指水稻移栽后返青和分蘖期间发生的一种障碍性生理病症。主要表现为水稻移栽后10-20天,秧苗发根受阻、蹲苗不长、分蘖少且迟、叶片僵缩、稻株簇立。水稻僵苗可导致水稻生育期推迟10—15天,产量降低10%-25%,严重的减产35%以上。这种病症在水稻栽培中大量发生,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的提高。为了明确水稻僵苗成因,进行切实有效的防治,我们于2006年、2007年、2008年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田间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水稻僵苗,又叫翻秋、坐蔸、迟发等,主要是指水稻移栽后返青和分蘖期间发生的一种障碍性生理病症。主要表现为水稻移栽后10-20天,秧苗发根受阻、蹲苗不长、分蘖少且迟、叶片僵缩、稻株簇立。水稻僵苗可导致水稻生育期推迟10-15天,产量降低10%-25%,严重的减产35%以上。这种病症在水稻栽培中大量发生,严重影响了水稻产量的提高。为了明确水稻僵苗成因,  相似文献   

7.
旅顺海带生长在东经120.51度至121.28度,北纬38.40度至39.10度之间的地理位置,沿岸海水PH值7.9—8.4,年平均水温在12℃左右,最高水温27℃,最低水温1℃,这个温度非常适宜海带养殖,海带生长期为每一年的11月份至第二年的5、6月份,生长期一般半年左右。  相似文献   

8.
我们农场位于黑龙江省的北部,年平均气温在0℃左右。冬季很冷,11月—2月的气温在零下22℃—27℃;夏季期短又比较热,7月份的气温在33℃—34℃;年平均降雨量在500公厘,但多集中在7、8两个月。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我们农场在开始养猪最初几年都是采且全年分散产仔的办法。结果在冬春产的仔猪,由于猪舍里的温度过低,一般在零下15°—20℃,终日挤在褥草里睡觉,不能正常哺乳,加上外边天气过冷,因而运动  相似文献   

9.
小麦春季晚霜冻害对小麦生长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研究晚霜冻害的发生与防治,对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霜冻发生规律与特点山西省晋城市麦区终霜期一般在4月初,此时小麦进入起身拔节期,生长锥发育进入小穗分化期,小麦已逐渐失去抗寒力。但在4月份,常常有西北冷气团南移入侵形成的大风降温天气,放晴后冷气凝聚,有短时间的小于0℃低温,形成“混合霜冻”。历年4月份晚霜冻,或迟或早,或轻或重,时有发生。多的年份2~3次,少的年份1次。以3~5天为间隔周期,低温日数多为1~3天。4月份晚霜发生时间越晚、温度越低,对小麦造成的危害就越重。  相似文献   

10.
<正> 病毒性草鱼出血病,由呼肠孤病毒引起。主要危害2.5—15cm的草鱼,有时2足龄以上的大草鱼也患此病。一般在8—9月份流行,水温在27℃—30℃时最为流行,从感染到死亡一般7—10天,死亡率高达70%—80%。它的危害较大且治疗也较困难,给许多养殖户带  相似文献   

11.
透明膜覆盖栽培技术已普遍用于生产实际 ,而黑色地膜的应用却不太广泛。近些年经过系统观察与研究 ,发现黑膜用于瓜豆蔬菜有着独特的功能和增产效果。具体可以归纳为 :一、能防止高温对作物的不良影响黑膜透光率低 ,辐射热透过少 ,被覆盖土壤的土温日变化幅度也就较小。据试验测定 ,黑膜覆盖的土壤 ,在植株生长盛期土温比透明膜、裸地都要低1-3℃。由于增幅温度小 ,比较适合作物根系正常生长 ,特别是对土温要求不高的番茄、菜豆、甜椒等蔬菜的生长更为有利。二、具有较好的保肥能力黑膜覆盖的土壤 ,因土温变化平稳 ,作物根系发育良好 ,有…  相似文献   

12.
<正>南方广大的沿湖、沿江(河)地区,有许多低湖田、低洼田、冷浸田等;这些田一年只种一季中稻,每年9-10月水稻收割后就一直空闲到第二年6月。如将这些稻田与克氏原螯虾轮作,不仅水稻可增产5%~10%,而且每亩可以收获克氏原螯虾150~200公斤,产值超千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 池塘管理是养鱼的一个重要环节,从8月份起就为后期管理,此时正是鱼类摄食旺盛和增重长膘的时期。为达到增产增收目的,抓住时机,强化管理,才能保证鱼类快速生长。主要管理措施是: 1、增加施肥量:进入8月份池塘水温逐日下降,一般为20℃左右,是鱼类生长适宜温度。此时要增加施肥量,一般每亩施腐熟人畜粪肥250kg左右。尿素2—2.5kg或碳铵4—5kg,加过磷酸钙4.5kg,每7—10天追施一次,保持池水透明度25—30cm。 2、投足饲料:鱼类养殖后期生长速度较快,这时要保证鱼类有适口和质好  相似文献   

14.
<正>稻田养殖淡水小龙虾有多种放养方法。第一种。在水稻插秧后6月至7月初,待秧苗子返青分裂时投放幼虾,稻虾共同生长一段时间,水稻收割后部分未达规格的龙虾和选留的亲虾继续留田养殖到来年的5-6月份全部起捕。这种幼虾放养模式,分前后两个养殖阶段。前一段7-9月份,后一段为10月份至来年的五六月份。前一段,除要养殖部分成虾上市外,主要是为后一段养殖打好基础,保证水  相似文献   

15.
一、抓好育雏期的饲养管理 育雏期进行科学管理,是提高鹌鹑日后产蛋率的重要保证。确保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是温度的管理,一定要保证较高而稳定的温度:1-3天38℃-39℃,4—5天36℃-37℃。6-10天35℃,10-35天30℃-32℃。育雏宜采用单层平网方式,这种方法光照好,湿度均匀,卫生条件好,传染病发病率低。育雏期应分别在5日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气温回升 ,冬小麦将进入返青期。这时若遇上低温(俗称“倒春寒”) ,冬小麦最易遭受冻害而死亡。冬小麦返青期遇到低温 ,一般在细胞间隙出现结冰状态。由于细胞间隙的水溶液浓度比细胞液浓度低 ,因此 ,在细胞间隙首先发生结冰现象。如果温度继续下降 ,冰晶逐渐增大 ,就会引起液泡和原生质相继脱水 ,使蛋白质结构破坏 ,造成小麦死苗。但是 ,若气温缓慢回升 ,冰晶体逐渐融化成水 ,就可以被原生质重新吸收 ,使细胞恢复原状 ,小麦植株则不致死亡。华北地区的终霜冻一般在4月中旬 ,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 ,气候变化剧烈 ,因此晚霜冻出现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正>问:各种农作物最佳追肥期一般是什么时候?答:现简单介绍如下:玉米最佳追肥期在平衡施肥的原则下,玉米在拔节后至大喇叭口期,是吸收营养的高峰期,一般可在拔节前后追施第一次肥。每亩追施10公斤尿素;在抽雄穗前7~10天,应追施第二次肥,每亩可再追施20公斤尿素。如果底肥和种肥较充足,土壤又很肥沃,可集中一次追肥,结合第二次除草进行深施肥。水稻最佳追肥期水稻对氮肥的吸收是从返青后开始逐渐增加的,分蘖盛期达到吸肥  相似文献   

18.
<正> 一、概况云霄县上窑大队有山地830亩,属沿海低山丘陵区,坡度15—25℃,多花岗岩发育的砖红壤性红壤,土层一般在50—100厘米。无腐殖质层或者腐殖质层极薄,质地从中壤至轻粘土,沙石含量多,水肥条件差,由于人为的活动频繁,植被常遭破坏。年平均温度21℃左右,年降雨量约1800毫米,多集中在5—8月份,冬、春常干旱。  相似文献   

19.
我们牧场位于内蒙高原的东南部,平均海拔为1,350—1,450公尺,气候的特点是年平均温度低,月平均温度在0℃以下的有6个月左右,冬季酷寒而漫长,这样给我们养猪业带来了很多的困难。以前,我们牧场繁殖仔猪是采用全年分散产仔的办法,这样就使一部分母猪要在温度很低的11月—2月里产仔。在寒冷季节产的仔猪,一般生长缓慢,  相似文献   

20.
一、防烂种果菜类蔬菜种子发芽最佳低温度为11-12℃。叶菜类为0-4℃。一般情况下。播种后7天不出苗。说明种子已经腐烂。预防措施是选择晴朗温暖的天气播种,采用电热温床或酿热温床育苗,加厚覆盖物,以提高苗床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