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土地评价是在一定的生产目的下评定土地质量等级、生产力高低的过程。土地评价工作对于查清土地自然、经济质量,确定土地最佳利用方式,合理利用土地发挥土地资源最大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方法的应用以及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推广,使土地评价工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逐步由定性评价向量化评价方面发展。本文就土地评价过程的几个重要环节定量方法的应用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土地作为自然的产物,在数量上是不可增加或减少的,但作为人类生存的资源,如耕地和林地,则由于人类的干预而存在着增减变化。全球人口剧增正在使土地资源日益显得相对短缺。因此,如何合理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求,已成为当前的一大课题。土地评价是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国外已形成了各种流派。了解国外有关土地评价的方法及其过程,将有助于我们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森林公园规划中对土地利用兼容性考虑缺失,常导致规划失灵。从森林公园规划中土地利用兼容性概念、类型、识别3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基础上,对森林公园规划中用地分类、土地评价、功能分区、项目策划等方面提出土地利用兼容性控制的具体方法与途径,以提高森林公园规划与管理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农业开发区可持续土地利用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简称农业开发区 )内的土地利用系统是由农业开发区这一特殊的土地利用方式和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土地类型构成的区域土地利用系统,包括非农业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土地利用系统。若要对该种类型的土地进行可持续利用评价,不仅需要考虑社会、经济、自然、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更需要综合分析农业开发区内非农业和农业用地的整体特征。对此,笔者在对济南农业开发区可持续土地利用的研究中试将区内两种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系统看成一个整合系统来分析考虑,将该系统分为土地层、土地利用方式层、社会经济层、资源环…  相似文献   

5.
根据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类型划分,将各省域划分为3大类8个基本类型;基于省域单元对耕地、园地、林地、建设用地等的利用效益进行了研究,初步分析了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6.
土地潜力评价的类型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评价是估价土地潜力和土地适宜性的过程,根据土地评价的目的和任务不同,土地评价可分为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土地评价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土地潜力评价作一概述。 土地潜力是土地用于一定方式或在使用一定管理实践方面的潜在生产能力,它是土地自然要素相互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能力。土地潜力评价是对土地固有的潜在生产力的评价,它不仅涉及气候要素的生产潜力,而且也包括土壤生产潜力及其它要素的生产潜力。但是,影响土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养分循环的主要生产性因子是气候和土壤。所以,土地潜力评价主要集中在对气候和土壤要素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利用1976年的MSS、1995年的TM、2004年的TM三个时期遥感影像数据对云南边境地区的土地覆盖动态变化进行监测。选取了土地变化幅度、单一动态度、绝对动态度、综合动态度、土地综合利用程度和马尔柯夫模型六个指标,利用RS、GIS信息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云南边境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覆盖主要以林地和裸地为主;土地覆盖变化幅度最显著的是建设用地和农田,而主导变化类型为林地和裸地;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方向是由林地向裸地和农田转化.  相似文献   

8.
土地可持续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也逐步成为研究的重点;以孝感市为例,从土地利用潜力与生态环境建设适宜性,土地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对孝感市土地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进行分区,最后对生态建设用地布局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土地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一项基本工作和重要内容.以主流GIS软件为平台进行二次开发,建立了土地适宜性评价系统LSES.该系统集数据管理、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评价于一体,有力地促进了土地利用与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现代化,为土地管理、规划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空间分析和辅助预测工具.实例研究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76年的MSS、1995年的TM、2004年的TM三个时期遥感影像数据对云南边境地区的土地覆盖动态变化进行监测.选取了土地变化幅度、单一动态度、绝对动态度、综合动态度、土地综合利用程度和马尔柯夫模型六个指标,利用RS、GIS信息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云南边境地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地覆盖主要以林地和裸地为主;土地覆盖变化幅度最显著的是建设用地和农田,而主导变化类型为林地和裸地;土地覆盖变化的主要方向是由林地向裸地和农田转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规律,为城市发展提供合理土地利用政策,同时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以支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方法]通过遥感影像获取长时间序列的土地利用数据,探讨近30多年来绍兴市的土地利用变化,进一步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型,对绍兴市土地利用变化过程、趋势、变化轨迹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1)绍兴市土地利用在1980~2000年相对稳定,在2000年后变化强度逐年增强,2005~2015年土地利用转化量增多和类型多样。绍兴市东北部平原和县区核心区域是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活跃区域,主要是其他类型土地向建设用地转移;(2)1980~2015年绍兴市土地利用变化轨迹主要受到人口增长和GDP增长的影响。[结论]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使城市人口和土地面积迅速增加,造成城市边缘的农业用地转化成了建设用地。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及政府政策的制定,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进而影响土地利用类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资源开发规模和强度不断扩大,土地退化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其弊端。[方法]文章以2003年、2006年、2009年的旅顺口区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GIS软件的叠置分析,空间分析对研究区土地退化分区分级研究。通过掌握土地利用变化的数量、时空模式及变化趋势来揭示研究区在不同时期、不同资源开发强度下土地退化的时空特征。[结果]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土地退化类型在2003~2009年主要为土地污染、次生盐碱化、草地退化;荒草地和耕地面积在6年间共减少2068.12hm2,耕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2.85%,荒草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2.37%,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2.25%,其他未利用地土地利用动态度为6.84%;在不同的研究时期和区域,土地退化的强度不同;根据分区区域面积加权计算,旅顺口区的耕地退化指数小于3,预计土地退化程度属于轻度退化,研究结果可信。[结论]旅顺口区土地退化分区分级研究为今后旅顺口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决策和生态环境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构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技术体系。研究方法:归纳综合法。研究结果: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技术应关注土地调查与监测、土地评价、土地预测与模拟、土地利用规划等技术以及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标准的研究。研究结论:一是加强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二是开展多学科、多领域合作研究,推进形成集成创新成果;三是加强成果示范和推广,推动科技成果的应用与转化;四是以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技术研究促进土地利用规划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首先提出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评价方法与原则,并建立区域和土地利用分区的节约与集约利用土地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湖南省土地节约与集约利用水平的动态变化发展趋势以及农用地集约利用的效益,最后利用加权求和的综合方法,计算出湖南省农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综合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土地评价是估计土地用于不同目的的潜力的过程。土地评价的基本特点是将土地利用的要求与这种土地所提供的资源相比较。其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土地潜力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本文论述的是土地潜力评价方法。一、基本概念土地潜力是指土地用于一定方式或在使用一定管理实践方面的潜在能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不同类型土地的用地需求日益膨胀,以农地与市地土地整理,未利用土地开发和废弃地复垦为内容的土地整理工作应运而生,这对于缓解日益紧张的人地关系,满足不同类型的用地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受历史和客观现实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新疆的土地整理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方面尚不成熟。因此,借鉴国外土地整理经验,对指导新疆土地整理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庆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大庆地区为例,融合ETM 与SPOT遥感影像,结合GIS技术,定量分析研究了区域内土地观结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的相互转化状况,基于生态学中的马尔科夫模型,通过1986~2001年的转移矩阵,分析了土地利用各种斑块的转化状况,其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利用变化是土地利用类型从低生态位层次向高生态位转变的自组织行为。对不同层次的土地利用生态位进行控制与协调,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生态位势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模型,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定量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作用的强度。通过对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与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的相关分析,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土地评价过程需要自然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方面力量的配合。特别是适宜性评价总是或多或少结合经济分析来进行,按海曼的观点,经济分析是土地评价过程的四大组成部分(生物条件评价、财务与经济分析、社会评定、监测与评价)之一,在作定性分析时,只是一般地应用经济学、不必计算收益和成本;而作定量分析时,就要从经济上比较投入和产出,这在决定土地适宜性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介绍在土地评价中常用的两种经济分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南昌市为例,定量分析了土地利用动态变化过程以及土地利用各类型之间的相互转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据此分析南昌市1998~2001年间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同时运用马尔柯夫模型,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演变趋势预测进行了分析,从而达到全面把握城市土地变化规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