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告大观》2007,(6S):118-119
知识就是经济.这个观点在网络威客上表现得再明显不过了。所谓威客,源自于英文Witkey.意义是个人的智慧,知识、专业专长可以通过互联网转换成实际收入的模式。预计2007年中国威客模式的用户规模将增长至900万人.同比增长达到1400%。如此庞大的用户群.难怪众多大型网站不愿放过这个商机.纷纷开设威客平台。威客的代表网站有雅虎的知识堂.K68.cn.百度知道等。而新浪的爱问则是威客模式中较为成熟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关于威客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胜男  胡俊美 《商》2014,(2):86-86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一种新的模式随之出现,该模式以互联网为平台,以按劳计酬为标准,以人为中心,将知识、智慧、经验转化为实际的收益,创造除了板高的商业价值,这种新生代模式就是威客。威客(witkey)成为第一个在中国被发现的互联网新领域。威客理论的提出给网络经济时代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郑新刚  黄蜜 《广告大观》2006,(11S):68-70
渐露头角 近期,威客群体的威客模式受到媒体的空前关注,除了最早为威客的发展呐喊助威的网络媒体外,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也纷纷开始介绍威客,更振奋人心的是,中国最权威的媒体中央电视也浓墨重彩也向全国观众推介了威客群众和威客模式。威客一下子变成了一个热门词汇。  相似文献   

4.
刘爽  罗添 《中国市场》2009,(11):33-33
<正>"2008年的经济危机说不定会造就下一个阿里巴巴。"一位威客行业的业内人士这样评价威客网的前景。在网络上,有人发布急于解决的难题,通过"发工资"征集有能力的人来完成任务,顺利完成任务的人就被称为"威客"。2007年8月,教育部将"威客"(witkey)列为公布的  相似文献   

5.
"威客"这种新兴网络服务,相比于博客、播客等网络服务,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既是一个和现实紧密结合的大型网络悬赏游戏,又形成了清晰的盈利模式,因而吸引了很多网络投资者的眼光。在《快公司2.0》组织的"威客"沙龙上,威客模式的开创者们——创易网COO张海帆、K68威客网"站长"阿康、猪八戒威客网董事长朱明跃等齐聚一堂,对威客这种新兴网络商业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威客"除了是一种网络服务,也可以理解为通过创意和智慧在网络上替企业、个人解决问题而赚钱的人。对做威客网站的人来说,威客平台是一个三方(求助的企业或个人、威客、威客网站)都可以获利的载体——对于网站来说,它是一个蕴含大量商业机会的营销平台;对于需要解决问题的企业和个人来说,它是一个集中大众智慧的平台;对有一技之长的人来说,它是一个可以施展自己能力,同时使自己获得真金白银的地方。  相似文献   

6.
威客作为一种新型的运营模式,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本文主要简述了威客和威客模式概念,对基于威客模式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进行了优势和不足的分析,并对威客模式的图书馆信息服务实现途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导型经济形态,威客模式作为一种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更是悄然兴起,而占领了市场的一席之地。本文就威客模式知识经济的发展现状以及互联网环境下的知识价值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如何创新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蒋桦 《电子商务》2015,(1):14+17
威客模式是目前兴起的一种将人的知识、智慧、经验、技能通过互联网转换为实际收益,从而达到各取所需的互联网新模式。在阐述威客模式理论的基础上,就该理论在小微企业发展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威客模式为基础的小微企业产品开发机制、小微企业人力资源机制、小微企业营销推广机制、小微企业品牌价值提升机制,并提出了应用威客模式理论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其能够对小微企业发展形成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威客网站还处在待发展状态,2010年,众包概念曾在中国非常盛行。实际上,它对我们的冲击力是思维层面的,或者说是媒体层面的。但2年过去了,这个词逐渐从大众的眼中消失。理由是,我们至今看不到一个完全依靠众包崛起的成功案例。本文从众包引入威客的概念,对现存网站的模式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了威客模式的前景并不光明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从2005年至今,威客模式逐渐被大家认识和接受,但是在当今世界,改朝换代的今天,威客模式逐渐显露出它的弊端,必须引起充分重视,并采取相应办法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国内竞标式威客网站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威 《商场现代化》2007,(15):57-58
本文探讨了国内竞标式威客网站的发展规模、发展环境、面临的问题、现有的运营模式,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大型网络企业涉足竞标式威客网站领域并成为其主体;威客网站介入劳务交易过程的程度加深;与悬赏金挂钩的积分悬赏制度逐步成为主流;经过竞争和淘汰,将形成业内具有绝对领先地位的威客网站。  相似文献   

12.
<正>"威客"是英文"witkey(智慧的钥匙)"的音译,"威客"就是在网络上出卖无形资产(知识商品)的人,即在网络上做知识买卖的人。去年以来,内地"威客"迅速升温,成为网络经济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中国大陆高校招生约530万人;2007年,中国大陆高校招生约567万人;2008年,中国大陆高校招生约599万人;2009年,中国大陆高校招生约629万人。今天,中国大学校园里的在校生总数已经超过2000万,这个市场相当于1/4个德国,1/3个英国的容量。除去学杂费,大学生一年的开销,包括教育、娱乐休闲、交友的费用,平均每人每年4000元,那么2000万大学生,就意味着有每年超过800亿元的市场。但在很多人眼里,这800亿的蛋糕却实在难成为一门好生意,太多的禁忌似乎总让人觉得无处"下口"。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了专做高校事件营销的东森校园公司CEO温质铭与王敬一起探讨大学校园里的生意经。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初,互联网开始加速发展,各种创新型应用和互联网新概念不断出现。威客网站在2005年百度等推出互动问答平台以及威客理论的提出之后迅猛发展,近年来正逐级走向成熟。本文用计划行为理论对我国目前威客模式下参与主体的动机进行分析,并提出我国威客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最后对其未来发展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5.
刘丹 《电子商务》2009,(4):30-31
<正>2008年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终端用户规模达到2236万人,与2007年的1813万人相比,同比增长23.3%。由于受到全球范围金融危机影响,中国企业即时通讯市场增速有所放缓,但是市场的潜在需求仍然没有全部释放,一旦经济回暖,市场将延续前期快速增长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周斌 《商场现代化》2007,(32):53-54
随着WEB2.0应用的普及,新的互联网商务模式不断产生,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商务模式,威客网站具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本文通过介绍威客网站的产生和发展,根据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AllanAfuah和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教授ChristopherL.Tucci对互联网商务模式组成部分的分析方法,对这种商务模式的组成结构做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威客模式(W itkey)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这种商业模式近两年发展非常迅猛,对经济生活产生着节约成本、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和创造新的就业方式和有利于扩大就业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但同时也存在着冲击正常的工作秩序、造成收入差距扩大和冲击正常的社会秩序等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因此,必须采取加强行业自律、尽快起草相关的管理条例和加强威客模式中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才能保证威客模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周云成 《商界》2006,(11):36-37
作为互联网上最新的一种商业模式,威客的兴起,将改变整个互联网的生态系统。这一次,中国的威客网站已经显露出领跑的迹象。中国第一次站上了互联网经济的潮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周斌 《商场现代化》2007,(11Z):53-54
随着WEB2.0应用的普及,新的互联网商务模式不断产生,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商务模式,威客网站具有清晰的盈利模式。本文通过介绍威客网站的产生和发展,根据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教授AllanAfuah和纽约大学Stern商学院教授ChristopherL.Tucci对互联网商务模式组成部分的分析方法,对这种商务模式的组成结构做了较为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威客竞赛是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而产生的一种竞赛模式,是实现大众创新的一种新途径。任务设计是威客竞赛的重要环节,对企业能否获得满意的解决方案有重要的影响。在威客竞赛平台猪八戒网上收集了937项有效的、可直接观测的创意类竞赛的数据后,文章实证分析了威客竞赛中任务设计对任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奖励金额和竞赛期限正向影响关注人数、提交方案数和有效方案数,而任务描述长度和提交方案数、有效方案数显著负相关。此外,发布者信用等级越高,提交方案数量和有效方案数量就越多。相关政策建议:威客竞赛任务发布者要重视发布任务的设计细节,合理设计任务奖金、竞赛期限和任务描述长度,同时发布者要努力提高威客对自己及发布任务的信任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