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剑  李刚 《糖烟酒周刊》2004,(26):24-25
在人们的一片期待和猜测声中,近期,新的葡萄酒国家标准(预审稿)发布。标准起草人王树生等专家表示。新标准起点较高。同时又照顾到了中小企业和新兴企业的利益,对行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生产企业和流通领域反馈回来的情况看,大家对新标准普遍比较看好,并且希望新标准正式颁行后能够结束葡萄酒行业概念横行、市场混乱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糖烟酒周刊》2004,(27):21-21
  相似文献   

3.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7,(34):84-85
一直以来,浙江都是葡萄酒企业争夺的重点地区,其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和较早形成的葡萄酒饮用氛围,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不仅拥有杭州、宁波、温州三个战略核心市场,诸多地级市的葡萄酒消费量也相当可观。近来,随着葡萄酒消费的进一步升温,浙江市场也在发生着更深层次的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5.
6.
7.
福州和厦门葡萄酒市场不太一样,虽然也是张裕占据了市场主流。但是不如厦门市场上的优势大。华夏长城和云南红紧随其后,对张裕施加了一定压力。华夏在酒店几乎可以和张裕抗衡。而云南红则成功抓住福州市场上的空隙。拓市成功。西部葡酒品牌在福州市场上也比较活跃,莫高的宣传攻势,新天的低价葡酒普及成为市场上最大变数。  相似文献   

8.
9.
洋酒凶猛     
上世纪90年代洋洒进驻败北使得现在我们中的一些人对洋洲的二次进驻不屑一顾。当然也有一些人,对2004年的关税下调和已经市场上虎视眈眈的洋洒充满了不知所措的恐惧:不屑一顾也罢,不知所措也罢.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正在发生:洋洒正在向我们逼近.并且如野兽般凶猛!  相似文献   

10.
《糖烟酒周刊》2004,(30):23-23
  相似文献   

11.
长白山酒业长期以来一直以野山葡萄酒为主,但是随着山葡萄酒市场下滑,长白山也步入了一个发展的低谷。还记得2004年长春糖酒会上长白山老总张传海发出“山葡萄酒不相信眼泪”的宣言。从那时起,长白山酒业就致力于四方面工作的开展,寻求山葡萄酒市场的下—个春天。2006年,长白山酒业再度发力,卷土重来的力量不容小觑。  相似文献   

12.
13.
李博 《糖烟酒周刊》2006,(35):46-51
重庆设立直辖市后。吸引的外来投资增加,市场经济活跃度增强。在酒水市场上,酒水消费由总量增长期进入结构调整期。酒种消费多元化是越来越明显的趋势,品牌意识和品牌集中度增强的变化逐渐深入。 整体来看,白酒销售总量稳中有降,品牌集中度趋势明显;啤酒达到80万吨的容量,进一步发展空间不大;黄酒实现高开局面后,品牌落地成为新的课题;保健酒销量节节攀升,小餐饮渠道日益成为竞争主战场;葡萄酒市场处于进一步整合中,终端竞争能耗巨大,市场疲态显露;以伏特加和威士忌为代表的洋酒,在夜场渠道已经兴起,但进口葡萄酒销量比较小。 重庆市人口总数3200万,主城六区人口600多万,农村人口近2000万。三峡库区经济基础薄弱,缺乏推动经济发展的工业动力。当地中青人口大量外出务工,留守人口中老人、儿童所占比例很高,这对酒水销售有一定影响。[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糖烟酒周刊》2004,(17):22-22
  相似文献   

15.
《糖烟酒周刊》2004,(19):24-24
  相似文献   

16.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7,(20):82-83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体现在生产领域,则是要有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规范。然而,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标准又是阶段性的,当若干年前的国内消费者还在追捧半汁葡萄酒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发展速度能有这么快,高速发展的市场环境自然会产生诸多新的问题.比如单品种产品的命名与定义,比如原产地的标注与说明,再比如年份酒的界定以及质量等级的评价等等。  相似文献   

17.
近期,有人对市场上的各类概念产品提出质疑,并由此对当前国内葡萄酒市场的概念操作一味否定。应该承认,概念对于国内葡萄酒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虽然它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对于概念葡萄酒应该辩证对待。  相似文献   

18.
19.
《糖烟酒周刊》2004,(24):19-20
从2002年开始,受到假冒伪劣产品的株连,山葡萄酒市场一路狂跌,直到现在仍未能走出困境。从2002年到2004年这段时间,针对山葡萄酒的市场状况,我刊组织过多次报道,主题分别为假冒伪劣带来的忧患,山葡萄酒如何安身立命等。近期,本刊记者再次来到通化葡萄酒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山葡萄酒企业采访,在交流过程中,大家有一个共同的  相似文献   

20.
在进口葡萄酒的进攻浪潮中,卡斯特来了,并且来势凶猛。 作为世界第二大葡萄酒制造企业,中国业界对卡斯特的名字并不陌生。2001年,卡斯特与张裕合资成立了张裕&;#183;卡斯特酒庄,目前,“张裕&;#183;卡斯特”已经发展成为中国高端葡萄酒市场的代表品牌,“卡斯特”亦随着这一品牌的扩张得到了广泛传播,在业界思维中形成了高端、专业的印象。不过,卡斯特的此番到来并没有沿用其原有策略,而是直接将多款原装进口葡萄酒提供到中国市场。业界人士分析,卡斯特对高端葡萄酒市场必将带来重大冲击,很有可能改变高端葡萄酒市场的现有格局。 卡斯特的进入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那就是,在经历多年的鱼龙混杂之后,进口葡萄酒的品牌时代到来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