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台湾“中央银行”福建亚洲问题研究所黄晓敏为因应加入CATT并把台湾建成亚太金融中心,促使台湾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台湾正大力调整和改革各项金融制度和金融政策。台湾"中央银行"(简称"央行")作为金融主管机关,自然首当其冲,本文就台湾"央行"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2.
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发展演变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莉 《山东经济》2005,21(6):93-95
20世纪70年代掀起了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但直到80年代发展中国家才逐渐开始金融自由化的步伐。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缺乏完善的宏观环境和微观基础,金融自由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是金融危机的灾难。据此,本文首先对金融自由化理论的发展进行了梳理,就理论界讨论的“金融自由化”问题的争论进行了综述;其后针对金融危机,提出了发展中国家面对金融自由化时应注意的问题,即金融自由化要进行,但应该循序渐进,自由化的同时不应该放弃主权的独立性和必要的监管。文章意在为我国的金融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中央银行要有独立性,这一点似乎已成公认,但究竟如何把握其独立性的程度,则不仅是西方国家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而且也是我国在重构央行体制时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西方各国央行独立性的横向比较 总体上看,西方各国的中央银行一般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具体分析,情况又各有不同。 美、德、瑞典等国的中央银行独立性较大,一般具有较高的法律地位,直接对国会负责,政府不能任意干涉其货市政策,如双方有矛盾,则通过协商来解决。如原西德的银行法就规定:“德意志联邦银行为了完成本身使命,必须支持政府的一般经济政策。在执行本法授予的权力时,不受政府的干涉。”这就保证了央行有权独立制订和执行货市政策。财政部虽派人加入央行委员会,但没有表决权,如对联邦银行的决议有不同意见,则仅有令其推迟两周执行的权力。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也直接对国会负责,虽其总裁及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委员由总统任命,但其中七名理事须经参议院同意,且任期长达14年,任何一位总统任期最多不超过8年(两届),因而在任内都不能更换委员会的多数成员,这样就从制度上保证了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独立性及金融政策的连续性。 英、日等国央行的独立性则稍小些。与前一类相比,其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俄罗斯作为20世界如年代世界瞩目的转轨国家,在中央银行改革方面采取了不同的目标与路径.通过比较分析两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变化及程度,以及央行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旨在为中国提出中央银行改革的有效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马琳 《特区经济》2010,(11):80-81
中央银行作为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其政策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能否顺利运行,而其政策是否具有稳定性﹑一贯性,银行体制是否健全,对于市场投资者而言,具有重要的指标作用。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问题一直是各国金融理论的热点之一。但是,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在人事任命、政策决策、财务预算管理等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只有在立法和实践中更好地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地位,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央人民银行的职能。  相似文献   

6.
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发展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郭鸿飞金融是国民经济的中枢,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一国经济的发展。自七十年代西方学者提出"金融自由化"理论以来,东南亚和拉美国家掀起了一股以金融自由化为主体的金融改革浪潮。分析、研究这一发展中国家重要金融理论及实践...  相似文献   

7.
1844年中央银行悄然来到人间之时,人们对它还很陌生,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它的作用才逐渐被认识,在稳定币值与金融秩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央行昂首走在各类银行前列,独享货币发行权,充当最后贷款人,手执政府授予的尚方宝剑,执行金融纠察,为世人所注目。当国际金融市场终于送走了风云变幻的1995年,面对金融自由化的总体趋势,保持央行的相对独立性,以加强金融监管就更为突出。但各国的具体情况不同,央行的独立程度差异亦较大。两种央行建立模式的比较现代央行的三大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及货币信用制度的发展而逐渐完善起来的。在三大职能中,一般认为发行货币是央行的基本特征,因此,当货币发行集中于一家银行时,便标志着央行的产生。目前已建立的各国央行,一般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概念史的角度考察"中央银行"从出现至20世纪初在中外语言中的演变路径,探求这一概念与制度实现过程之间的互动。日本作为西方"中央银行"名称与制度的接受者与传播者,首先采用了这一译名,并且在中央银行的建设实践中不断向这一特定概念趋近,并最终建立了功能较为完整的央行机构,特别是垄断了货币发行权。近代中国的央行制度与日本有不解之缘,但非垄断性与非独立性使央行机构与统一货币的建立初衷有较大差距。中国独特的社会经济背景造就了"国家银行"等竞争词的产生,同时也孕育了近代多样性的央行体制。从中日两国的案例来看,制度的命名选择更多地取决于法律条文的影响,概念的变化足以折射出制度的动态变迁,而制度在趋近概念的实践过程中也可以影响概念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国政府的金融管理当局──中央银行理应成为金融宏观调控的主体,但是否可以说建立了中央银行,央行的调控主体的权威就得到确立,调控职能就能充分发挥?我国的现实证明:并非如此。央行作为货币金融管理当局,其调控的主体地位毋庸置疑,这主要表现在它代表政府制定金融法规,并监督执行,成为金融领域的执法者;利用准备金利率、汇率、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调节货币供给与需求,稳定货币流通,成为金融的管理者。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要求各专业银行也要加强金融宏观调控,专业银行也承认自己是调控主体,并且,专业银行的管理行也确有…  相似文献   

10.
<正> 从1984年开始,新西兰的金融体制经历了一场以放松管理为特征的自由化改革,改革的范围包括政府减少对货币政策操作的干预,取消外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的利率限制,放松金融机构业务分工限制等,而其中新西兰中央银行体制的改革尤其引人注目,它使新西兰中央银行——新西兰储备银行——由发达国家受政府控制最严的中央银行之一,变为西方国家独立性最大的中央银行之一。本文试图对新西兰中央银行体制改革的原因、改革的内容及其影响,以及对我国正在进行的金融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作一剖析,以求教于学术界同行。  相似文献   

11.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生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说明中央银行独立性是一个内生变量,也就是说中央银行独立性是由一国的法律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其他一些因素所决定的。如果中央银行独立性是内生的,那么现有的一些研究结论就值得怀疑,即对中央银行独立性与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判断可能是错误的,继而从这一结论出发,提高中央银行独立性以实现低通货膨胀率的说法也就不成立。  相似文献   

12.
析论经济全球化时代的金融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70年代,以肖和麦金农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家针对发展中国家要求经济起飞的紧迫愿望提出了“金融深化”理论,其核心理念是强调金融运行效率(即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的能力)在以货币信用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中对经济增长的决定意义。它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改革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些国家为消除经济领域的金融压抑而进行的金融自由化改革总体上都反映了上述核心思想:(1)利率自由化,放松政府对利率波动幅度的限制;(2)银行业务自由化,包括取消银行信贷限额、歧视性再贴现、降低法定准备工作金、放宽金融机…  相似文献   

13.
张敏 《改革与战略》2008,24(6):59-62
中央银行独立性包括法定独立性和真实独立性两个方面的内容,还存在若干其他的分类。中央银行独立性和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是中央银行独立性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实证研究表明,转轨经济中中央银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增强中央银行独立性对于转轨中国家而言,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央行独立性是经济政策研究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而独立性的度量问题又是重中之重,由于中央银行测度中会牵涉到众多因素,导致度量方法的选取存在不同的观点;围绕着央行独立性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诸多争论。文章基于文献研究的视角研究以下两个问题:中央银行独立性的测度方法;独立性与通胀的关系。结论认为目前在我国通货膨胀与央行独立性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LS测度更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一、日美金融改革的共同点日美的金融改革,就其概貌来说,有许多相似之处,改革的目标都是为摆脱政府限制,建立自由化体制,即改革均以金融自由化为中心进行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回顾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度实践与成效的基础上,分析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现状,进而探讨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度建设路径。考虑到我国经济体制尚处于转轨时期,经济运行环境相对复杂,而且,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较低,财政政策的影响依然较大,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建设在借鉴国际经验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增强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二是完善货币政策信息披露制度;三是提高金融知识的普及力度;四是提升交流与沟通的艺术。  相似文献   

17.
金融自由化,金融抑制与信贷配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回顾发展中国家金融自由化的历程,以利率市场化为主要内容的金融自由化在使发展中国家经济获得巨大活力的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与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不同,发展中国家金融改革实际上是一个金融自由化与金融抑制并存的过程,其间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信贷配给”是当前包括中国在内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的主要特征。实现利率市场化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根据这种“双重信贷配给”机制确保利率市场经对经济增长的稳健促进作  相似文献   

18.
朱菁 《特区经济》1993,(10):15-17
<正> 我国前段时期的金融改革活动,注重对金融业的放松管制、刺激竞争和活跃微观经营机制,对央行的宏观金融调控强调不够。正因为如此,造成了随后的经济过热和金融混乱。朱镕基副总理严厉的“十六点”措施,将加强国家的宏观金融调控能力。但加强宏观调控,并不是简单的金融管制和宏观紧缩。金融业的完善经营机制、加强竞争和放松管制只有在适度的宏观调控和稳定的经济环境下才能取得成功。实质上。放松金融管制和国家调控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的议题。发达国家在60年代末掀起的金融创新浪潮,影响深远,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运动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发达国家在金融创新的同时,对金融领域仍有一定的管制和监督。至于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低、金融市场欠发达以及收入分配不均等原因,国  相似文献   

19.
论提高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是世界性的潮流,也是各国银行立法的大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不断增强的,但也存在许多问题,银监会的成立将改变这一状况。当前应以此为契机,采取措施提高我国中央银行独立性。  相似文献   

20.
发展中国家金融制度安排的适用性浅析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系张俊迄今为止,有关金融制度和金融市场效率的讨论都取决于金融制度的安排,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一国金融改革的风险、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性质和程度。因此,对于包括东欧国家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金融改革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