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先海 《商》2002,(4):16-17
近年来。我市在稳定土地承包权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创新土地使用权流转经营新机制,大力推行业主承包经营。促进了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7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7%;参与开发的业主达7036人(其中异地业主286人)。经营面积22.25万亩(其中耕地10.15万亩.“四荒”12.1万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38.4%。涉及粮油、蔬菜、水果、蚕桑、药材、水产、畜禽、旅游等产业。业主经营对我市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土地增值增效、农业科技推广和政府职能转变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华云 《致富天地》2007,(7):15-15
近几年,为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各地农村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从而重新调整了农村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配置,推动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以云南省曲靖市为例,现在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1.31万亩,占承包总面积的2.08%,其中:转包的2.81万亩,转让的1.04万亩,互换的2.03万亩,出租的2.49万亩,人股的180亩,其他形式流转的2.89万亩。[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土地流转在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现对学者关于土地流转发展历程、影响土地流转行为的因素、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方面的文献进行了归纳和分析,以期能为进一步开展土地流转方面的研究提供方向,为解决土地流转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序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流转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有转包、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耕地性质发生变化、农民土地流转权益受到损害、农民长期利益诉求受到忽略等问题,应该通过完善关于土地流转的政策和法规、培育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等手段促进农村土地自由流转。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江西赣南农村地区444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从土地流转形式、流转价格和流转意愿角度分析该地区的土地流转现状及成因,发现该地区主要的土地流转形式是代耕和转租;转租价格具有随意性;农户流转意愿较低,这与流转收益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村土地市场不成熟、乡土情结等因素密不可分。要解决当前问题,必须规范和完善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加快土地流转市场化,健全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及存在风险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莉 《消费导刊》2009,(24):42-43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为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明确了根本依据。河南农村土地流转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与农民工大量外出务工相伴而生,从最初的自发无序流转到现在的有序规模流转,流转对象、方式、速度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详细研究其中存在的风险,对于完善我省土地流转制度、保障农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流转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营口市的土地流转存在流转规模有限、流转规范性和稳定性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创新土地流转模式、提高土地流转规范程度、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宣传培训等,是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及规模经营的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文 《财贸经济》2011,(1):130-135
在对不同时期土地规模经营与土地效率二者关系进行考察后,本文发现规模经营与土地效率之间的相关性在不同时期有着方向上的变异性。因此,通过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进而提高土地效率存在着一定的外在约束性条件。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也存在着有效供给不足使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损耗的困境。通过建立影响土地流转供需双方决策行为的模型,本文分析了影响土地流转的各因子及影响程度,旨在为制定更有效地促进土地流转的相关政策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9.
《商》2015,(15):59-60
农垦是有着1200万人的社会经济系统,由于历史形成的体制上的原因使得其社会负担沉重。本位以广西农垦为例,就如何建立完善农垦土地价格流转作了探讨,主要从收益现值和土地承载力需求两个方面来测算农地流转价值,在满足土地承载力需求的前提下通过流转双方的博弈,形成最终的流转价格。  相似文献   

10.
在丰润区委区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丰润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安排部署,切实做好全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工作。全区以促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和推进土地流转发展为主线,以加强服务和监管为保障,以强化管理信息平台建设为载体,以加大扶持力度为抓手,强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土地流转环境,推动土地流转健康有序发展,进一步全面提升了丰润区土地流转工作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5,(11)
对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深入探索分析了平原农区土地流转的现状,发现了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当地土地流转对农业发展、农民收入的影响,提出了可行性性建议,有利于促进淮滨县土地的高效规范流转,使土地规模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劳动力转移等。  相似文献   

12.
《商》2015,(49)
我国是农业大国,对于我国而言土地问题至关重要,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问题又是土地问题的核心。只有了解了一个制度的设立、变革、流转、消灭等各个环节,才能深入理解这个制度,以达到法律服务社会的目的。本文简单介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基本理论,通过分析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对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庄浪 《农机市场》2012,(5):26-27
在传统农业大省河南,原来碎片化的土地正在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趋于集中。据前不久召开的河南省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座谈会上披露的数据,截止2011年底,河南省土地流转面积达1982万亩,占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的20.6%,  相似文献   

14.
鲁同群 《中国市场》2014,(26):78-79
本文阐述信阳土地流转的现状,剖析了信阳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推动信阳土地流转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流转信托是将金融创新与土地流传成功结合的具有创新性的土地流转方式。基于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发展背景对其进行 SWOT 分析,提出我国农村土地信托的发展需要尽快制定并完善土地流转信托相关法律与条例;建立健全完善土地流转信托配套体系,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土地流转;信托机构要加强相关人才储备,加快完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6.
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市在土地流转方面大胆的尝试,创新性的实践了"城市社会保障换农村承包地,以城市住房换农村宅基地,农村土地入股"等形式,使土地流转面积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加快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但土地流转过程中也遇到了来自农民、政府等多方面的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探讨解决的对策,建议性的提出了旨在加快土地流转,保障农民的利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四方面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高媛 《商》2013,(8):125-125
在我国非农化进程加速过程中,农村社会发展明显滞后。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农业比较利润低下和大量农业劳动力外流等原因造成大量的土地撂荒。而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及法律上的诸多限制,阻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为加快农地合理有效流转,政府应明确农地使用权主体,通过发挥市场的基础配置作用,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内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途径来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相似文献   

18.
《商》2015,(14)
信阳是个农业大市,由于发展基础较落后,目前信阳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总体规模偏小,当前信阳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出租、转让、互换、转包、入股、抵押、代耕等形式。但是现有的几种流转形式在实践上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内在缺陷。本文以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土地流转为个案进行研究,因其普遍性和代表性,深入剖析土地流转的现状,探索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问题,提出建设性建议。因此,对农村土地流转的调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建立级差性扶持机制。从区位出发,将土地划分为郊区、近郊、远郊或山区几种类型,从提高土地经营权流入者的积极性、加快土地流转的角度出发制定"级差扶持"政策,对不同区位的土地经营权流入者给予不同的奖励或补助;从流转规模出发,制定随着流转面积增大而逐渐提高的补助  相似文献   

20.
制约农村土地流转的因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提出促进土地流转的对策,以期促进土地流转的健康进行,从而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