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获得ISO9000国际标准认证的企业,如何坚持实施已经建立起来的质量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企业获得ISO9000认证只是一个开始,认证机构对企业每年要进行两次常规的监督检查,一旦在检查中发现严重问题或“严重不符合项”,就导致认证证书的吊销,撤消企业参加大型国际、国内项目的投标资格,不能在建设项目中使用该企业的产品,其企业从认证公司的“ISO9000认证供应商名录”中消失,企业无法进入发达国家企业集团的供应商名册,对产品出口带来致命打击.在认证机构监督检查中被吊销认证的企业我国已不乏其例.随着认证企业的日益增多,有必要提醒企业在认证后,且不可高枕无忧,掉以轻心,要维护ISO9000的认证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2.
截止今年3月底,上海有4000余家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7000多项产品取得产品认证证书;此外,还有185家企业获得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30家和7家企业分别通过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及HACCP体系认证.6月28日,上海市政府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上海市认证工作会议,就建立健全本市的认证工作体系作动员和部署.  相似文献   

3.
李俊军 《物流科技》2001,24(1):7-10
“入世“解决的是物流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和互惠的问题,而ISO9000质量认证是提供质量保证,使物流企业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并得到进一步发展.文章指出了物流企业实施认证的重要性,及正确选择质量要素、认证的方法和注意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日,山西省长治市高新区质监局发现中池联华公司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着不足,立即着手帮助企业编制了质量管理认证资料,并协助其完成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针对该公司未办理3C认证的情况,局领导要求相关人员积极指导和帮助企业开展认证.  相似文献   

5.
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后的质量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许多企业认真贯彻ISO9000族标准,积极通过质量体系认证,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这无疑是一条正确的道路.但是也有很多企业认为,取得了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在质量管理上已经做完了.似乎企业通过了认证就具备了挑战市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案情介绍 2006年1月,甲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稽查队接到群众举报,A企业出厂销售未经CCC认证的太阳能热水器.执法人员随即到A企业生产现场进行了执法检查,在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A企业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在其生产的太阳能热水器中增加了电加热元器件,并且出厂销售了50台此类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对此也无异议.但A企业负责人辩称,太阳能热水器不属于CCC认证产品目录内产品,无需获得CCC认证.因此,其出厂销售的行为不构成违法.  相似文献   

7.
《产品质量法》在规定生产者、销售者承担产品质量责任和履行义务的同时,也赋予生产者、销售者一定的权利。一.申请质量认证权 1.申请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权申请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是《产品质量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赋予生产者、销售者的权利。企业有权根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贯彻推行ISO9000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无疑已成为企业界的热点.在数量上,通过认证的企业逐年增加,而且参加认证的主体逐渐向中小企业转移;在手段上,贯标和通过认证已成为许多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手段.但同时,随着获证企业的逐年增加,标准的有效性也逐渐引起了业界的思考.如果说过去一段时期参加质量认证的主体是大型企业,而大型企业的管理本身就相对规范,有效性问题还不很突出的话,那么近年来由于主体向中小企业转移,有效性已成为突出的问题,现在甚至有企业在通过认证后产品马上出现重大的质量问题的事例.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国外出现了企业管理与伦理相结合的新趋势.1997年,在社会责任国际组织的倡导和组织下,通过了SA8000(SocialAccountability8000,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标准).目前,国际认证联盟(ISO)也正在抓紧制定全球性的社会责任认证体系.企业社会责任认证标准的出现标志着企业伦理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经济中雇佣伦理的关系日益显现,这在私营集团企业身上表现尤为明显.我国私营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得到迅速发展,大部分私营集团企业采取家族式管理模式,以传统家庭伦理观念为基础的集权管理是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0.
随着网络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外部客户和外地员工开放远程访问企业网络资源.但网络的开放性,导致盗取账号密码事件频传并严重影响到企业内部信息的安全,而双因子认证可以解决安全问题却因昂贵的采购维护成本,让中小企业使用者望之却步.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设计一套基于开放源码软件环境之下的双因子身份认证系统,为广大中小型企业和应用提供准确且安全的身份认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我国建材行业开展贯标和认证工作已有十余年历史。1988年,国家建材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组建了中国水泥产品质量认证委员会 ,同年成立了建材企业质量体系认证中心 ,1989年又组建了中国汽车用安全玻璃认证委员会。迄今,全国已有665家企业的水泥产品通过了质量认证 ,有101家企业的玻璃产品通过了质量认证。但到1998年底 ,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只有192家(其中有82家获得中国建材质量认证中心的证书)。而全国现有建材企业多达7000家 ,质量体系认证通过率仅为2 .7 %,其中水泥行业通过率为5%。山东省作为建材…  相似文献   

12.
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 一、企业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准备工作 1、统一认识.首要的是提高一把手的认识,一把手对质量体系认证有了明确的认识,而且下了决心,这是最关键的,在这个前提下统一领导班子的认识.有的企业把这个认识拿到职代会讨论,变成全体职工的认识,形成全体职工的共识,为质量体系认证工作打下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方诂 《上海质量》2001,(7):49-50
上海新新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以工业为主体的区属综合性公司.面对上海确定的整体经济发展规划、经济结构调整,以及走进WTO所产生的经营模式、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新新集团确定了以质量促企业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管理思路,并采取鼓励企业贯标认证的有效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到今年6月底为止,该集团公司共有2 3家下属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占该集团需要认证企业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后,我国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像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之类的企业也积极申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这对于提高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特别是质量管理水平,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这股"认证热"中,却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和研究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5.
如今,"质量体系认证"已受到企业的广泛关注,但在认识和理解上却存在着诸多的误区.走出误区,实乃当务之急. 误区1把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描述为通过国际质量认证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 为规范乳制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工作,促进乳制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自控能力的提高,国家认监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食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管理规定>等,制定了<乳制品生产企业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认证实施规则(试行)>并已于近日公布,现将其中关于认证的申请、受理、审核、监督等具体要求刊登如下,供相关企业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17.
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统计,至2000年12月底,全世界已在158个国家和地区颁发了408,631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中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的最新资料表明,截止2002年4月30日,已有41,786家企业持有带有国家认可标志的质量体系认证证书,这里还未包括数以万计的境外认证机构在国内所颁发的认证证书,这类证书估计也至少有25,000张.此间,近邻的工业大国--日本的认证企业也仅仅只有21,329家(其中14,912家由JAB认证),由此可见,中国已成为全世界名列前茅的认证大国.因而如何正确理解和对待ISO9001(认证就成了我国企业家务必关心的管理决策的一项内容.  相似文献   

18.
从1992年我国组建第一个质量体系认证机构以来,体系认证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质量认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经济体系,它的施行有助于树立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质量观念,俨然已发展成为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施行质量认证的必要性和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探讨质量认证给我国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9.
石化企业通过构建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主要针对B/S模式的应用系统,支持不同平台下(JAVA、ASP.NET等)信息系统实现系统用户的统一认证功能,同时也支持C/S模式信息系统的使用。各信息系统通过调用统一认证接口,实现基于数字证书、基于本企业AD目录和基于SSO的Token的身份认证。  相似文献   

20.
文章阐述CCC认证监督检查对企业的重要性,指出CCC认证监督检查与ISO9001体系检查的区别;澄清企业在接受工厂监督检查时对工厂质量保证能力部分条款认识理解上存在的迷惑;探讨企业在接受CCC工厂认证监督检查前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以及在工厂检查时,工厂如何更好地协助检查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