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12月18日.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CIS)在各方瞩目下.顺利上线实施。经过深圳、北京、天津、河北、上海、广东6省市支票影像交换的成功试点.支票影像交换改革已在全国如火如荼地铺展开来。预计2007年6月底之前,全国其他地区将全面实现支票影像交换,实现支票全国通用。  相似文献   

2.
建设银行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是指运用影像技术,将实物支票转换为支票影像信息,实现纸质支票截留,通过人民银行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将支票影像信息传递至出票人开户行进行提示付款,等待出票行反馈回执信息后进行收款或退票处理;同时,接收他行提出的支票影像信息,核验支付依据无误后,据以进行确认或拒绝付款处理,并向提出行反馈相关回执,从而实现支票全国通用的支票业务处理系统。按照人民银行统一部署,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于2007年6月25日在全国成功上线。自建设银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成功上线以来,在程序运行.业务处理方面总体上平稳正常,提出和提入业务量在逐渐攀升,实现建设银行支票全国通用的势头令人乐观,但据笔者了解,建设银行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提入业务的退票率仍然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设银行支票影像交换业务的迅速发展。本文以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为例,简要分析一下建设银行支票影像提入业务的退票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人民银行在立足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建设了以影像技术为支撑的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CIS),通过实行支票截留,改革支票清算模式,实现支票全国通用。  相似文献   

4.
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简称影像交换系统)的推广应用,通过运用影像技术将支票的实物传递转化为影像传递,实现了支票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使用,满足了社会经济活动对支票全国使用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支付工具体系,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2007年6月25日,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基本原理是:运用计算机影像技术将实物支票转换为支票影像信息,通过网络将支票影像信息传递到出票人开户银行提示付款的业务处理系统,从而实现支票的全国通用.该系统涉及的关键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6.
2007年6月25日,人民银行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正式运行,从而实现了支票全国范围的互通,结束了我国支票只能在同城使用的历史。影像交换系统通过支票影像化与电子交换实现纸质支票截留,以及跨地区行间清算。  相似文献   

7.
2005年以来,随着现代化支付系统在全国的推广应用,特别是随着大额支付系统、小额支付系统和全国票据影像交换系统的推广应用,票据影像的使用也普遍推广起来,而相应的票据影像OCR(Optical Character Recognition,光学字符识别)文字识别技术成了当务之急的问题,尤其是支票号码的OCR。目前国内的OCR软件不少,而真正适用我们的票据影像交换系统的软件却寥寥无几。如何实现支票号码OCR呢?笔者认真研究了全国票据影像交换系统中的票据影像,凭多年的工作经验,利用C语言,成功地研制了一套针对票据影像交换系统支票号码OCR的软件。  相似文献   

8.
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进金融业务创新,实现支票的全国通用,在中国人民银行的主导和大力推动下,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即将在金融系统全面推广应用。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是指运用影像技术将实物支票转换为支票影像信息,通过计算机及  相似文献   

9.
翁建文  泰渊 《金融会计》2013,(10):20-24
2006年12月18日,人民银行总行在北京、上海等城市成功试点运行了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在试运行成功的基础上,2007年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上线。系统通过跨区域全国交易、电子信息、票据截流、影像传输、无纸化清算票据款项,突破了支票原有的同城清算模式,实现支票在全国流通。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的推广运用对我国现代金融市场建设,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和广大企事业单位资金清算方式变革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因此,研究如何保障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高效、稳定、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退票问题对全国支票影像交换业务正常运行产生的负面影响及应对对策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朱军 《金融会计》2009,(1):31-34
随着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在全国的全面推广,我国现代化支付系统在加速社会资金周转、方便日常支付、促进区域经济交流与发展等方面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全国支票影像交换业务退票率较高的问题,已成为困扰以及阻碍此项业务发展的瓶颈。笔者将就如何有效降低全国支票影像交换业务退票率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支票全国通用,中国人民银行建设了以影像技术为支撑的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是指综合运用影像技术和支付密码等技术,将纸质支票转化为影像和电子清算信息,实现纸质支票截留,并利用网络技术将支票影像和电子清算信息传递至出票人开户行进行提示付款,实现支票全国通用的业务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2.
目前福建省宁德市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已上线运行,本文通过对制约全国支票影像交换业务开展、影响支票全国通用的诸多因素进行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支票清算效率.促进支票在全国范围内流通.为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快速的资金支付保证.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于2007年6月底正式开通。为了更好地支持此系统上线运行.博世金电科技公司推出了新一代多功能银行柜台支票打码机系列产品。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银行建设的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以下简称“影像交换系统”)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河北、深圳等6省(市)成功试点运行,为我国支票实现全国通用奠定了良好的开端。这是我国支付体系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按照工程实施计划,中国人民银行于2007年6月底前完成影像交换系统在全国的建设推广,支票可在全国范围内通用。  相似文献   

15.
2007年6月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在全国推广运行,改变了支票只能在同城使用的模式,实现了支票的全国通用。但目前该系统利用率很低,未达到人民银行总行推广此系统的初衷。笔者通过对使用单位的调查了解,深入分析了制约支票影像系统业务发展的因素,提出大力拓展支票影像业务的设想,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以下简称影像交换系统)整个运转过程中,银行中介功能的作用效果直接影响着影像交换系统的运转效率,而银行专业人员的工作质量则直接决定着银行功能发挥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银行建设的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以下简称影像交换系统)在北京、天津、上海、广东、河北、深圳等6省(市)成功试点运行,为我国支票实现全国通用奠定了良好的开端。这是我国支付体系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按照工程实施计划,中国人民银行于2007年6月底前完成影像交换系统在全国的建设推广,支票可在全国范围内通用。笔者对影像交换系统建设和运行中需要注意的6个问题进行了仔细研究,并做出以下归纳。  相似文献   

18.
2007年6月25日,支票影像交换系统正式运行。支票影像业务的开展.实现了支票全国通用,进一步拓宽了支付结算渠道,方便了企业之间异地资金结算、节约了社会资金成本.促进了区域间经济交流与发展,但支票影像业务在开展过程中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结合盘锦市实际情况。分析了支票影像业务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金融》2007,(10):54-54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7年6月25日开通了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以下简称影像系统),实现了个人支票在全国范围的互通使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金融电子化》2010,(6):75-77
全国支票影像交换系统自上线以来实现“一票在手,走遍神州”,突破不同银行的边界壁垒和异地区域空间限制。但当前支票影像交换业务发展缓慢,退票率较高。本文将以大连地区为例,对如何发展全国支票影像交换业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