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检验收入不公平感对个体创业的影响,并引入家庭背景和受教育经历来探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收入不公平感对个体创业产生显著且稳健的负向影响,即受访者主观收入不公平感越高,则创业的概率越低,且该结论在控制模型中潜在的内生性问题以后仍然成立。此外,所处家庭背景较好的个体的收入不公平感对其创业活动产生的抑制效应显著增强;具有高等教育经历的个体的收入不公平感对其创业活动产生的抑制效应显著减弱;收入不公平感对个体创业概率的负面影响主要发生在机会型创业,而对生存型创业的影响较小。最后,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收入不公平感对个体影响的潜在作用机制,具体包括创业意愿、风险偏好与创新精神等三个层面的企业家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与社会信任感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近年来中国部分流动人口“流而不迁”的典型事实,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CMDS)和城市特征的匹配数据,构建公共服务可及性综合指数,使用IV probit和PSM方法,探索迁入地的公共服务可及性对流动人口永久迁移意愿的影响及内在逻辑。研究结果表明,公共服务可及性显著提升了流动人口的永久迁移意愿,降低了“流而不迁”的暂时性迁居概率,且该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自选择问题后仍然稳健;公共服务可及性的“人口迁移效应”因地区差异、城市级别、户口类型、家庭规模而存在显著的群体异质性,因流动性质、个体特征而存在显著的个体异质性。进一步研究显示,主观社会融入感在公共服务可及性的“人口迁移效应”中发挥中介机制作用,公共服务可及性对主观社会融入感具有正向影响,提升了流动个体的永久迁移意愿。基于流动人口福利改进的伦理目标,本文认为:公共部门应兼顾公共服务的地区均等化和类别均等化;注重流动人口多维度、综合性的公共服务可及性水平提升;优化公共信息的传播路径并拓展流动个体对公共服务的表达渠道和参与范围,从而实现公共资源的最优配置。  相似文献   

3.
刘玉  张雪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3):115-122
构建效用函数公式,以北京为例,采用条件Logit模型从行业特征角度揭示了流动人口就业选择的偏好.研究发现:总体上随着行业产值比重的增长,流动人口的选择概率呈上升趋势,但工资水平越高的行业,流动人口的选择概率却越低.具有不同受教育程度、户籍类型、年龄、来源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作获得途径的流动人口在就业选择上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为了更好地促进流动人口的生存与发展,今后应进一步提升流动人口的就业竞争力,健全流动人口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市场环境,重视流出地区域环境建设,并继续完善首都人口疏解与安置政策.  相似文献   

4.
正每天新增个体工商户超过5户;每天有1家私营企业诞生;每天新增就业60人;每天创造产值475万元;……这是2013年云梦县推进创业回归工程,开展以创业促就业工作以来取得的显著成效。近年来,云梦县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就业,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呈现  相似文献   

5.
使用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文化融合对流动人口城市创业行为的影响.结果 表明,文化融合显著提高了流动人口城市创业的概率,这一影响是通过增加他们对流入地人身份的认同和在流入地的社会资本实现的.与"生存型"创业相比,文化融合对"机会型"创业的影响要大一些.另外,老一代、高中以下学历的流动人口城市创业行为受文化融合的影响更大一些.因此政府应尽快扫除阻碍流动人口文化融合的制度性因素,改善他们的居住和人文环境,促进其文化融合,最大限度发挥文化融合在流动人口城市创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信息荟萃     
谢旭人:今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着重把握四个方面工作重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把握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重点,一是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和居民的负担,今年将落实个人所得税法,减轻居民个人以及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负担,进一步促进收入分配方面作用的发挥。二是要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使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扩大财政补助的规模范围,提高城  相似文献   

7.
本文选取2000~2009年间我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通过选择恰当的空间面板计量模型(Spatial Panel Model)实证研究本地城市化进程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影响,以及相邻地区城市化进程对本地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对缩减城乡收入差距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存,取决于城市化进程的不同政策路径选择;省际间的城市化进程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的城乡收入差距也会受到临近省份城市化进程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关于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研究较为丰富,但多集中在企业劳动需求层面,较少着眼于居民劳动供给,更鲜有关注城市智能化对居民劳动参与的总体影响。本文基于2012—2014年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城市智能化对居民劳动参与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智能化提高了居民的劳动参与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城市智能化对居民劳动参与具有“推拉效应”。一方面,城市智能化提升了居民对互联网信息的应用程度,产生了信息约束放松效应,推动居民劳动参与;另一方面,城市智能化促进了产业智能化转型,拉动居民劳动参与。进一步的分析结果显示,城市智能化对年龄较大、多个孩子、收入较低、技能较低、农业户籍个体的劳动参与率影响较大,城市智能化驱动下就业更具包容性。同时,城市智能化显著提高了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因此,要充分发挥城市智能化转型的“稳就业”作用,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协同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与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鄂州市依托38个社区创业,服务项目达127个,带动了3821名下岗失业人员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出资一元即可申办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这两类企业的创业人员可自行申报资源共享数额,多少不限;困难群体可以试营业,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老弱病残人员等申请个体工商户登记的,可先试营业半年后再办正式执照,试营业期内,减免各种费用;进一步扩大优惠减免政策范围,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种养殖业个体工商户、专营农产品个体经纪人等可享受3年免收工商费优惠。  相似文献   

10.
基于原国家卫生计生委2014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本文探讨了保障性住房对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保障性住房与流动人口城市融入显著正相关,其估计系数要高于社会租房,但略低于自购住房,而采用"定居意愿"替换结果变量后的结论仍稳健;保障性住房对流动人口的经济融入、社会融入、文化融入具有显著正效应,但对心理融入的正效应并不显著;Oaxaca-Blinder分解表明,城-城和乡-城流动人口融入差异主要是由其经济社会特征差异引起的,但户籍制度及其形成的制度约束等不可解释因素仍有较大影响,而住房是城-城和乡-城流动人口的城市融入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