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民 《中国企业家》2007,(23):73-73
2000年,我在一个场合初次见到任正非,虽然华为以狼性文化著称,但我感觉任正非不像狼,更像虎,他属于有"虎威"的领导。首先,任正非最强势的是他的商业嗅觉,这是一种对环境变化的认知能力。我觉得他在战略上真的是军事家的眼光,在大的战略上,比如对行业形势的判断,对竞争对手的判断,任正非具有强的战略性眼光。华  相似文献   

2.
4月28日,华为公布了任正非于3月30号在持股员工代表大会的发言摘要,在谈及接班人问题时,任正非承诺其家族成员将永远不会接班。摘要表明任正非有四名家人在华为工作,任正非认为"他们都是凭自己的劳动,在华为努力工作"。同时,任正非指出他们并不具备华为的接班人必须具备的相关能力,所以他的家人仅是职业经理人员,决不会进入接班人的序列。这意味着他的独生子任平和担任华为CFO的女儿孟晚舟将来都不会成为华为的一把手。  相似文献   

3.
有人问华为任正非:凭什么超过爱立信?任正非答道:不喝咖啡。"华为从上到下都是大傻瓜,为什么呢?好不好都在使劲干,因为人多了,自然就可以摸到这个方向。"2015年1月22日,华为的灵魂人物任正非,在"2015冬季达沃斯论坛"上再度语出惊人,其中不乏大智若愚。华为一直以来的成功,在任正非眼中,最大的长处就是"傻"。但是,在这种"傻"的状态下,15万华为人都能努力,"拼死命地努力",自然而然地持续增长,以至于2014年的整体业绩(2890亿元)几乎追平思科。永不消退的斗志,是华为价值观中"以奋斗者为本"的体现。套用任正非的话,华为从不看别人的增长,只让自己像  相似文献   

4.
秦姗 《中国企业家》2013,(19):70-71
IT产业剧烈变革,很多光芒万丈的名字已经抹去华为要从肌体最深处的血脉与传统思维、行动模式做最深刻的决裂一开始,作为华为企业业务BG(业务运营中心)的CEO徐文伟并不能真正理解总裁任正非提出的"黑寡妇"言论的真正含义,直到2011年底,当年华为企业业务陷入困境,总裁任正非在务虚会的发言之后他才有所感悟。"黑寡妇"是一种交配后雌性会吃掉雄性的毒蜘蛛。任正非在2010年提出来,希望华为不要做"黑寡妇",要开放、合作、实现共赢,多把困难留给自己,多把利益让给别人。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源》2015,(4):76-81
提到华为,许多人便想到"狼性文化",甚至误认为是狼性文化促进了华为在世界企业之林崛起。但是殊不知,华为狼性文化背后,还有另外两种动物精神隐现——"乌龟精神"和"眼镜蛇特质"。其中,"乌龟精神"已经散见于华为总裁任正非的公开与非公开讲话中,也真正被贯彻到华为的战略与执行中。"眼镜蛇特质",则是任正非近年来深入思考并逐渐开始在华为推行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华为无疑是"狼性"文化的"始作俑者",这种凶猛而极具侵略性的企业文化风格虽历经许多非议和反思,但依然能够为诸多中国企业带来无尽益处.任正非首倡"狼性"文化之初,在于对危机的警觉.  相似文献   

7.
任正非好象注定就是中国企业界的风云人物,不时做出惊人之举。时下,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深圳华为"集体辞职"事件,再一次让任正非和他的华为企业高频率地在各大媒体上曝光。业界人士对华为此番举动莫衷一是的各种评说,更加剧了其典型色彩。华为以10亿资金开路,拉开了"主动辞职",再"竞争上岗"的序幕,到底是要做什么?  相似文献   

8.
馨渝 《中外管理》2005,(8):106-107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华为3COM合资公司出现亏损,也许能让华为思考如何更好地走向国际化。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任正非这位具有忧患意识的商业领袖,应能从中反思华为在成为全球性跨国公司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9.
华为股权迷局——论战员工持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外管理》2003,(8):12-13
2001年3月.正值华为将年销售目标豪迈地指向了400亿,而美国《时富》杂志刚刚为华为做出了上百亿美元身价评估时,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出人意料地发表了一篇题为《华为的冬天》的文章。文称:“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而且我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相似文献   

10.
读者     
新浪网读者看"年度领袖排行" 我最崇拜华为的任正非。我觉得排行榜上所有的企业家加起来,都不如任正非。因为他是我在电视上至今没有见过的一个人,他也从不在公众面前有意高谈阔论。这就是人格的魅力。 CMN  相似文献   

11.
2001年,华为集团总裁任正非写的 《我的父亲母亲》一文从华为内部流传 开来,至今仍时常被人提起。任正非在 文中详述了父母亲的坎坷一生,并为自 己没有好好照顾他们而愧悔不已。 2005年,参加"两会"的鄂尔多斯 集团董事长王林祥为了自己的煤电项目 审批眉头紧锁,但还是要去医院守护将 做大手术的岳母。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家》2003,(8):66-66
港湾网络的李一男和他原先供职的华为一样,都很低调。华南理工大学少年班出身的他,30岁时成立港湾网络公司前是华为的常务副总裁。据说李一男创业,任正非相当支持,虽然港湾网络也许将成为同华为分庭抗礼的对手。李一男的风格正是港湾网络风格的  相似文献   

13.
北大光华张维迎再陷"内斗门"继北大光华教授邹恒甫因被辞退而公开指责院长后,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再次因人事问题出现纷争。带薪休假,看上去挺美黄金周调整问题,连着带薪休假的问题,已引起一场场口水仗。节假日调整看似简单,其实牵连极广。华为"集体辞职"风波华为出台先"主动辞职"、再"竞业上岗",重新与公司签订1~3年的劳动合同。此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般的看  相似文献   

14.
<正>选对企业接班人是权力传承的关键之笔,选定的接班人要能成为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等各因素的继承和执行者,同时要能忠于企业,继承发展,立足当前,开拓创新任正非隐退之后,谁来掌控华为?作为全球第二大电信设备厂商,已经66岁的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企业内部有着无法取代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任总之后,华为能否续写传奇"一直是华为员工私下谈论的话题之一。很显然,面临"接班人"的并非只是华为一家企  相似文献   

15.
压强战略已经成为华为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中国新时代》2005年1月号在对中国企业跨国梦的探寻中,得出的一个结论。就像1992年,华为的销售额首次突破亿元,却敢投资1亿元研制新技术,在倾其所有之后,任正非竟冒险向大企业拆借利息高达30%的资金继续跟进。当时的任正非很清楚,只能成功不许失败,“如果研发不成功,我只有从楼上跳下去。”结果,任正非没有从楼上跳下去,华为实现了通信核心技术方面的第一次突破。此后华为开始有力地抵抗了跨国企业的围攻,这被称为华为第一次“飞跃”。2005年,任正非和他率领的华为取得了国际化的丰硕成…  相似文献   

16.
荐书     
吴建国 《中国企业家》2006,(23):150-150
华为和任正非一直以来的低调是人所共知的,所以撰写一本描写华为和任正非的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毫不夸张地说,华为是中国最难写的企业,但是,华为也是中国最值得写的企业,因为华为之于中国,在这个时代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华为与联想、TCL等企业一道,已经是“中国崛起”在商业领域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家》2022,(2):2-3
许久未曾发声的任正非出现在公众视野.1月6日,他给母校都匀一中致信写道:现在虽是冬天,但是春天很快就会到来.巧合的是,华为员工论坛转发了他21年前访问日本写下的"学习过冬"的文章. 当下的华为,无疑正在经历最漫长的冬天.自2018年12月孟晚舟被无理拘押,到2021年9月回到祖国,近三年里她的命运一直备受国人关注;华为...  相似文献   

18.
许锋 《人力资源》2017,(5):42-43
职场"35岁现象" 今年2月份以来,传言华为开始清理34岁以上的员工.据说从整个经营业绩来看,华为2016年的销售收入虽对比于2015年增长了不少,但是利润却不明显.而任正非在很多内部的讲话里也多次表达出:"你不干活儿或者说你没有创造价值,那么公司就不养你"的想法.一时间,类似"华为无情"这样的批评开始满天飞,大家也对此事各抒己见,从职场的职业的角度来看,很多人将其归结为"35岁现象".  相似文献   

19.
华为总裁任正非写过一篇文章《华为的冬天》,很多IT界的人士都知道,这是任正非在公司内部一次会议上讲解的公司管理要点报告,他说:“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大,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我们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这也许就是我们的灾难。”“记住一句话:‘物极必反’,这一场网络、设备供应的冬天,也会像它热得人们不理解  相似文献   

20.
<正>就任正非十五年的管理变革轨迹来看,走过了"摸索—复制—创新"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对于支撑华为的快速发展都不可或缺华为之于中国,无异于丰田之于日本,同样,华为管理模式也如丰田模式的一样,成为影响中国管理的一面旗帜。多年来,任正非每次对企业管理的思考,都会成为当年的热点话题。本次金融危机之后,任正非提出的"一线战斗力"观点,更是引爆了中国企业家加强一线管理的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