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定寰认为,这次会议最大亮点是农村经营制度,把土地的三个权利进行了分配。三个权利是指农民的集体所有权、农村集体土地的家庭承包权和土地的经营权,实际上是“谁来使用土地”,确保农民有土地的经营权,让农村放心地把土地通过其他方式流转出来,让土地承包者、土地经营者来使用。农民放心了,土地私营者安心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也就有了基本保证了。  相似文献   

2.
李伟伟  张云华 《改革》2012,(8):91-97
我国农民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更多权利已经并应进一步赋予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已经赋予农民,但这三项权利需要强化;处分权应明确其权利客体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区分物权性流转和债权性流转;请求权(承包地返还、承包地妨害排除与妨害防止、足额承包地重大妨害补偿与征收补偿)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让人忧虑的是,最近10多年间,政策部门似乎也深受土地权利神话的影响。土地权利问题是当前学界、政策研究部门、媒体以及社会大众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主流观点认为,给农民更大的土地权利,  相似文献   

4.
岳凯旋 《魅力中国》2014,(8):278-278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在新时期充当着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角色。我国农业发展正向着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土地流转制度也是一种促进机制。然而,土地流转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农民权利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同时也缺乏一定得激励机制,导致农民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并不高,使得土地流转制度的作用不能很好的发挥。本文试着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改进措施的探索,希望能对土地流转制度的完善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5.
土地问题历来是农村和农民的核心问题。我国农村土地实行农村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农民对承包的土地享有使用、收益、转让及继承的权利”,这几乎是全部产权。但同时也规定,国家可以征用农民土地:农用耕地不得用于非农建设。那么,农民拥有的土地产权到底包括哪些内容.农民转让土地收益应得几何。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流转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农村土地流转涉及非农建设用地的土地流转、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建设中土地规模经营涉及的土地流转以及农村居民点建设中的农民宅基地流转。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了种种侵害农民土地权益的情况。该文在对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以及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确立农民的集体土地终极所有权,实行城乡统筹、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相关土地征用法律和行政法规中强化的是土地征用中的权力,忽视土地征用中的权利保护.引发了不少征地纠纷,文章通过对农地征用过程的权力与权利关系的分析,提出规范土地征用程序,认真对待农民的土地权利,赋予农村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8.
关于完善现行土地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制度是反映人与人、地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制度,本文通过与传统土地制度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一些完善现行土地制度的建议,如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权能,完善农民进城定居中的土地权利实现机制,建立地产交易市场,鼓励集体经济组织之间农用性质的土地产权交易,试行国家对集体土地产权的收购政策等。  相似文献   

9.
实践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物权的功能和效力还不够强大,由此造成我国农地产权的不稳定,从而影响了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稳定农民对于土地的权利势在必行.稳定地权的两种主要方式--土地私有化和永佃制都存在较大的缺陷.而在对土地承包权改造基础上建立的农地持有权是稳定地权的可行路径.农地持有权是一种独立的物权.农地持有权可以从根本上稳定农民对土地的权利,解决当前在农村土地利用中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侵犯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土地征用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树远  杨世安 《发展》2003,(1):67-69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土地征用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追求公平正义观念的权利意识不断增强。随着对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重新审视,现行土地征用制度上所存在的问题越来越凸现。在我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民是当然的市场经济主体之一,农民的利益应当受到市场经济规则的制约和保护。土地征用目的正当性的限制我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其中“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就是土地征用的正当理由。各国对土地…  相似文献   

11.
征地制度改革与失地农民权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以来,我国在扩大农民土地权利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刺激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但应该看到,当前农民的土地权利仍然很弱。用不同方式侵犯农民的土地权益,已成为新形势下农村矛盾的焦点。为了探索征地制度改革与失地农民权利保护,课题组对分布在四个省市的四个县(市、区)、39个村庄、1000多个农户进行了调查,着重了解了失地农民对征地制度改革的意见,基于大量第一手调查资料,对征地制度改革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完善土地产权制度,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权利,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不受侵犯,是“三农”政策的核心,也是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稳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宋东明 《辽宁经济》2004,(11):30-31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改革的重点涉及到农村土地利用的问题。土地承包经营权正是在遵循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思路下产生的,其在初期确实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这一土地权利结构的形成和运作多年,不仅十分粗略,而且当前其日益暴露出的问题也大大折抵了它的积极效应。这显示出在农村土地利用问题上,土地承包经营制度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调查研究报告》2006,(33):1-31
内容摘要:本报告概述了中国目前土地政策所面对的主要挑战,讨论了五个相互联系的议题:农村与城市土地制度仍然维持着二元性,以及国家垄断城市土地的一级市场;强制征地和补偿措施的不公平性;农民的土地权利很弱;地方政府对土地转让收益及土地相关融资的过度依赖;‘降低农地流失率的困难;土地法律框架的不完整性。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问题突出引起广泛关注。农民土地使用权受限、收益权受损和处分权受控,原因是土地所有权主体模糊、经营权定限和流转制度残缺等制度缺陷。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基础上,构建农民土地财产权实现机制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以确权扩能为中心的法律制度建设,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权利,明确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排除村委会处分集体土地的权力、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和规范集体土地征收行为,必将促进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而要解决农民问题必须首先解决与此紧密联系的土地问题,土地问题是影响中国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20世纪三位历史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都对土地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索。有一根主线将三的探索联系起来,同时三的探索又存在着差异。对此作比较研究,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7.
改革农地制度 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在影响农民收入方面存在着一系列不合理问题。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是要盘活农村土地资产,通过制度变革的力量将农村土地资产尽快转化为土地资本。当前重点一是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关系,明确地租范畴;二是积极培育农村土地要素市场,实现农村土地权利的可交易化;三是统一城乡土地制度,实现土地资本在城乡之间的市场化流动;四是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尊重农民的土地经营使用权;五是改革农村土地税赋制度,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18.
城乡统筹要求协调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使得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有平等的社会保障权利、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但目前包括苏北地区在内的很多地方在推行城乡统筹政策时,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集中居住,引发"被上楼"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通过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制度的实施来保护农民的土地权利。  相似文献   

19.
在近日召开的中国转型时期政府改革国际研讨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顾问张皓若说,占中国人口近70%的广大农民,是基本权利保障最薄弱的环节,农民的权益与城市居民相比不平等,这已是中国社会发展失衡的重要表现之一。他认为应当从三个方面保障农民的权益:首先是土地问题。一个可行的办法是将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变为在承包期内农民可以支配的财产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土地流转随之快速增长。土地是农民得以生存的根本,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随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日渐活跃,涉及农村土地流转的纠纷数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由于我国土地流转制度还不完善,过快的土地流转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云南民族地区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土地流转中存在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