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本文着眼于工作搜寻理论,旨在通过大学生工作搜寻这一行为解释劳动力市场职位的问题.文章的建设性在于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主要因素归结于大学生工作搜索这一主观行为,除了理论的分析,还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和机构对于改善劳动力市场供给环境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商》2015,(17)
本文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现阶段研究生"择业难"的原因展开了探讨。首先,研究生倾向于选择大中城市和待遇优厚的单位,必然导致这些地方竞争异常激烈。从长远利益考虑,边际效用有递减的趋势。其次,研究生注重自身的长远发展,在劳动力市场上,搜寻最满意的工作,表明研究生作为理性的经济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并力图以最小的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第三,研究生自我认知和市场需求认识不足,带来的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也导致研究生"择业难"。为此,改变研究生"择业难"的现状,不仅要从学校、国家两方面入手,还应更多地宣传及引导研究生自身转变思维,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大学生就业难"与"民工荒""公务员热"等问题层出不穷,结构性矛盾突出。这种矛盾,既有类似于成熟经济体由于局部摩擦而引起的失配状况,更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不平衡在就业领域的集中反映,其本质就是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系统性不匹配问题:一方面,找工作难的供给困境普遍;另一方面,招工难、稳工难,尤其是技术岗位难以及时补充等需求困境普遍。而目前,解决劳动力市场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显效最快、效率最高的方法就是在供给端——深化在职培训,改善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结构。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不是统一而是分割的,我国劳动力市场由于历史、政治、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因素,突出表现为体制上和制度上的分割。无论是体制性劳动力市场分割还是制度性劳动力市场分割,都会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为此,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难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5.
刘哲 《现代商业》2011,(27):187+186
针对我国近些年来出现的"用工荒"问题,本文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展开了论述。文章首先叙述了用工荒问题出现的时代背景,接着从刘易斯拐点理论、工作搜寻理论和劳动力市场的供给需求理论三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用工荒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作者根据分析的结果从政府、企业、劳动者三个方面分析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渐渐消退,全国经济开始复苏。在这大好形势下,却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与农民工"招工难"并存局面。本文提出通过企业转变用人观念、大学生转变就业理念、农民工转变择业观念的方式化解"两难"矛盾,提出使用加快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建立劳动力培训服务体系、完善国家政策保障制度和打造信息沟通平台的方法解决"两难"并存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家玲 《北方经贸》2014,(12):259-259
劳动力就业市场"用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现象让人困惑,这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反映了在市场供求总量基本相当的情况下,人力资源供给与岗位需求之间的不匹配,在劳动者难以实现就业的同时,另有企业则难以招到员工。其对策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环境的能力;准确定位,培养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8.
夏晴 《中国市场》2011,(13):124-12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本文试图运用职业搜寻理论、保留工资理论和二元劳动力市场理论,对高校毕业生"知识性失业"问题进行探讨,并从高校毕业生、高等院校、政府部门三个角度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方主要的失业理论包括古典学派的自愿失业理论、凯恩斯学派的非自愿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失业理论等。目前我国大学生存在就业难问题,主要原因有劳动力市场和教育体制之间未能有效衔接,以及社会福利和城乡差异等因素。当前在短期内存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与我国的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根据西方失业理论,得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几点有益启示: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加大农村投入,重视政府在劳动就业中的作用及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博士毕业生相关数据和就业状况的分析,认为博士毕业生在就业选择方面出现了多元化的现象。博士毕业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其主要原因在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不平衡和教育与社会的脱节等方面。有效应对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需要通过博士毕业生个人认真准备、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措施和立法机关进行相关立法完善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11.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经历了从"统包分配"制度到人才市场自由择业机制的变革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围绕这个问题,从自由与选择价值理论角度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中政府调控缺位、人才市场割据等阻碍就业的因素,提出政府就业政策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张双娜 《消费导刊》2009,(23):238-238
结构性失业是近年来人们所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是一种由于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结构不相适应而形成的失业现象。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特点表现为,在就业市场上,同时出现"两难"和"两荒"并存的现象,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下岗职工再就业难"和"民工荒"、"高级人才荒"。这一特点的形成与我国当前教育及培训体系的不健全密不可分。因此,我们必须从加大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改革专业和学科设置、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以及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等方面入手,提高我国劳动力素质,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以此来缓解结构性失业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就业优势不再明显,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国内外学者对于就业难带来的问题和原因已经做了大量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讨论扩招对就业难带来的影响,并认为"实习难"堪比"就业难",由"实习难"进一步推进了"就业难"。本文还强调了家庭环境是导致就业难的关键因素,并基于就业市场的复杂性和中国社会文化经济的特殊性提出相关对策,以使就业市场形成良性竞争,国家应在真正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同时做到人尽其才。  相似文献   

14.
马晓婕 《消费导刊》2009,(1):204-204
本文从工作搜寻基本理论出发,介绍并评价了工作搜寻理论的基本框架及主要分析模型,并对工作搜寻理论进行了评价和展望。文章认为尽管工作搜寻理论存在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但对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微观行为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由于近几年高等教育的改革,高校的大规模扩招,就业竞争压力大,就业难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具备良好的择业心态对现阶段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显得尤为重要。这里首先分析了大学毕业生树立良好择业心态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大学毕业生树立健康择业心态的措施与建议,为大学毕业生认真对待就业难问题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6.
根据Spence的劳动市场信号发送理论,雇主的工资表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均衡类型。其中的一种混合均衡,即无论高能力劳动者,还是低能力劳动者都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的均衡状态,能很好地解释我国目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要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需要国家完善教育投资结构,而且需要企业改变用人观,还需要求职者更讲诚信。  相似文献   

17.
刘茜  徐文彬 《现代商业》2012,(2):281-282
一向以劳动力过剩著称的中国,近年来连年出现"用工荒",不仅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发展快、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地区,连人口大省河南、山东等也出现了"用工荒"。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一样令人担忧。如何解决这种对立而尴尬的现象,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凯恩斯主义者从微观角度出发提出效率工资理论,试图以劳动力市场的信息结构来解决非自愿性失业和工资粘性问题。效率工资理论是新凯恩斯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现存的民工荒、大学生就业难等问题具有较强的解释和借鉴意义。文章结合中国具体国情,简要阐述效率工资理论,同时对我国出现的一些就业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只是一般就业问题,而女大学生就业问题除了就业问题以外,还有可能带有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歧视的问题。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在于我国的整体就业处于严重又复杂的时期,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的矛盾十分严重,造成的很大的就业压力。虽然,这种“问题”是所有大学毕业生需要接受的。可是,“难”在于,供给与需求关系的不平衡引起对女性的各种排挤,性别问题使女大学生面对了困境。没有工作经历的高校女大学生,如何才能解决职业发展与规划难题,成功实现职业生涯发展已成为一个必须关注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就业困境中大学生心理调适与定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出了特有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困惑。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对就业难的背景作简单分析,以期帮助大学毕业生认清形势,从而在"自愿失业"的艰难抉择下,调适择业心理障碍,为自身终极价值目标的实现而含泪播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