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四大支柱"之一。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相比,更有利于解释长期的、持续的经济发展,解释为什么有些国家发展,而有些国家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本文试图引入人的经济价值这一概念来解释在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作用机制,即在说明制度与人的经济价值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人的经济价值、制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稳定联系。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西方经济学发展流派中,新制度经济理论作为研究热点,具有重要的地位.对新制度经济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新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主义"两种理论.但就目前的研究看,有些研究将两者等同,划归为新制度经济学的范畴;有些研究虽做了区分,但分析不够详细、深入.本文将从两者的经济观点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让更多的人在研究"制度"问题时更能抓住本质.  相似文献   

3.
从制度安排角度解释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是学者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解释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辩证关系;而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新增长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对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的关系又各有阐述.对上述理论围绕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关系进行了分析评述,并对两者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4.
论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家的四大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制度经济学中国家具有制度的最大供给者、产权的界定和保护者、制度的实施者、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矛盾的平衡者四大职能.关于新制度经济学国家职能的分析,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新制度经济的国家理论及其在制度分析中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制度经济学派出现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是由早期制度学派演变而来的。从制度学派的演变到新制度经济学派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旧制度学派时期;从旧制度学派向新制度学派的过渡时期;新制度经济学派形成时期。然而在新制度经济学派形成后其内部存在着两个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的亚学派一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和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前者继承了旧制度派的传统,而后者则运用新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和方法去分析制度的构成和运行,二者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从主体的角度来看,对于制度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三个层次,一是个体与制度的关系,这是关于制度的微观分析;二是集体行动与制度的关系,这是制度的中观层次的分析;三是国家与制度的关系,这是关于制度的宏观层次的分析.在国家理论上,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把国家作为影响经济绩效和制度变迁的内生变量纳入分析框架,并运用经济理论研究了国家的起源、作用和演变等问题.但缺乏公认的国家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中的不足或缺陷.  相似文献   

7.
在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初始条件、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这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并建立了一个初始条件、所有制经济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模型,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初始条件和所有制经济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所有制经济结构调整对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的作用大大超过了初始条件的作用。因此,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西部地区要在国家供给的制度框架下,积极推进本地区的所有制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的源泉:资源禀赋、技术还是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经济增长的源泉问题的探索,经济学界从来没有放松过。从传统经济学的资源禀赋决定论和技术决定论,到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决定论;从斯密到索洛,再到诺斯,分别论述了经济增长源泉问题的某一个方面。根据三种理论的系统梳理,指出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是资源禀赋、技术创新和制度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不是某种单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以诺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把制度因素引入到经济增长理论之中,并认为制度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从而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制度既定的假设条件,使经济增长理论更趋成熟和完善。但制度对经济增长起主要作用是有条件的,即在制度不均衡的条件下,制度对经济增长起主要作用,而在制度均衡的条件下,对经济增长起主要作用的是技术而不是制度。  相似文献   

10.
结合多学科相关理论建立经济目标吸引力增长模型,经济目标吸引力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即经济目标的正向与清晰程度、政府公信力、公众执行力、经济目标与现实的距离,其中政府公信力和公众执行力为核心的区间可变因素。在经济目标吸引力为0的特殊情况下,纳入经济目标吸引力的增长模型即拓展的罗默模型,因而其既继承了内生增长模型的优点,又克服了内生增长模型未曾考虑制度因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制度经济学以运动解释运动的缺点,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微型“引擎”,以解释经济增长中的“加速”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增长模型中加入内生制度变量的局限性,然后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出发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构造了一个包含外生制度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自该模型中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假设之下,在平衡增长路径上经济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率和制度变迁率之和.另外本文对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进行了比较,并按照技术进步分类方法对制度变迁分类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分析1978--2009年间中国经济增长率与消费增长率、投资增长率以及出口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的变动方向不一致,因此把消费、投资和进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是不准确的。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作进一步分析可知,制度创新才是中国30年高速增长的初始动力,投资、消费和出口仅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手段和途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彰显了中国企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为落后以及经济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使得中国现存的制度创新对经济的推动作用降低。因此,进行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将是后危机时代中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新制度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从方法论上讲,存在着个人主义方法论与整体主义方法论之争;从理论基础上讲,存在着是新古典经济学还是演化经济学作为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基础的问题;从人类行为研究来讲,存在着规则遵循者与理性最大化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制度形成来讲,存在着自然演化与人为设计之争.  相似文献   

14.
从主体的角度来看,对于制度的研究可以归结为三个层次,一是个体与制度的关系,这是关于制度的微观分析;二是集体行动与制度的关系,这是制度的中观层次的分析;三是国家与制度的关系,这是关于制度的宏观层次的分析。在国家理论上,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是把国家作为影响经济绩效和制度变迁的内生变量纳入分析框架,并运用经济理论研究了国家的起源、作用和演变等问题。但缺乏公认的国家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中的不足或缺陷。在“制度变迁与国家理论”这个栏目里,我们试图探讨一些问题,如制度经济学需要什么样的国家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国家理论…  相似文献   

15.
研究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失业之间的关系,对我国全面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两大国家宏观调控目标,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的理论机理分析表明经济增长与失业之间存在多种相关性,且是间接联动。通过1978~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联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两者之间长期负相关,说明我国经济增长对充分就业有一定拉动作用,但拉动程度不大,可通过提高劳动力的边际报酬增强拉动程度。促进失业劳动力再就业降低转型过程中经济增长带来的负效应,这一点极为重要,避免重现我国20世纪90年代经济结构调整下的经济增长与高失业率并存的局面。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政府良好的制度供给,有助于同时实现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微观基础和跨期替代形式上,考虑技术研发存在着显著的外部效应和垄断效应,将Romer内生性增长模型、Obstfeld和Rogoff粘性价格跨期模型相结合,建立一个两国模型,从技术进步视角研究汇率制度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结果显示:汇率制度对经济增长有一定解释能力;在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汇率制度与经济增长的联系方式不同;中国有管理的汇率制度以及现阶段实行的人民币盯住美元政策使有效劳动力、经济结构等因素更好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本文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发展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诸多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工业化时期所采用的经济发展模式大都是"先发展,后治理",这一发展模式虽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展经济,但是单纯实行该发展模式,可能造成社会环境的极大破坏.本文从经济学分析出发,阐述了在"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理念下,如何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测度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运用1992—2014年全国31个省区的有关经济数据,构建了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计量模型,深入考察并解释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第一产业比重与经济增长呈反向关系,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与经济增长呈正向关系,特别是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更能推动经济增长。在我国四大经济区域中,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也有所差异,第一产业比重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反向关系在东部地区最为明显、第二产业比重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关系在东部地区最为明显、第三产业比重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关系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际服务贸易与经济增长关联性日益显著的统计现象,提出"服务出口促进经济增长"假说,并采用协整检验方法,分别对发达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以及美国、中国的经验数据进行了验证。检验结果表明,服务出口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线形组合,服务出口能在长期内促进经济发展,并且除了发达经济体外,其他检验对象都存在服务出口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即服务出口与经济增长互为双向促进的关系,说明服务出口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不仅仅是一个统计现象,而是带有普遍意义的经济增长规律。  相似文献   

20.
学界对于中国古代食盐专卖制度研究大多基于历史学范畴而鲜有经济学视角,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新经济史"研究,以明朝"开中法"这一特殊历史阶段下的食盐专卖制度为例。依托史实,从国家性质与垄断利润角度解释了食盐专卖制度实行的动因,并进一步探讨其结构性问题:由于分利集团各自集体行动、腐败寻租以及共容利益的缺失导致制度运行效率与相应的社会福利损失。同时通过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的理论,从动态演化角度阐释了专卖制度"锁定"与衰亡的内在逻辑。最后指出,只有构建保护私有产权的强化市场型政府才是推动经济增长与繁荣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