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加入经济全球化以来,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外商投资企业飞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001年以来外商投资企业对GDP的贡献率已多达53%。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大力发展外商投资,积极创造优良环境,目前外商投资企业已经成为辽宁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之一,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2005年到2007年湖北省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的现状分析和1992年到2006年的湖北省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协整分析,得出总论:湖北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与湖北的经济增长有长期的稳定关系;但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口与经济增长没有长期的稳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外商投资一直被认为对我国经济腾飞有不可忽视的贡献。本文着重从外商投资企业的区域、行业分布失衡现象入手,分析外商投资企业的现状及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导该类矛盾的主要成因,并对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展示外商投资企业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日前举办"2020年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百强发布会".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尚玉英出席会议并致辞,巿商务委等单位领导共同为2019年度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收入、进出口总额、纳税总额和创造就业百强企业的前十名授奖牌.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会长黄峰在会上发布了《...  相似文献   

5.
近期,外资企业撤离中国的报道常见于报端,研究外商投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着现实意义。利用1983-2013年的经济数据,对我国FDI、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有明显带动作用,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一定影响。FDI对经济的影响有滞后性,且影响持续较长时期。我国应当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从法律法规方面创造有利于外商投资的环境,推动外商投资转型,吸引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及研发设计等高附加值的投资。同时,需要帮助国内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走出去以此带动国内经济的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6.
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出口的重要促进力量,对我国经济增长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别对1981-1997年和1981-2001年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出口总量及结构、基础设施投入与外商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总量增长贡献巨大且呈上升趋势,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中的作用有所提高,今后应加强对软件环境的建设,吸引更多外资流入,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湖北与浙江两省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成为各地发展经济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它弥补了国内私人和政府投资资金的不足,有效地刺激地方经济增长。作为中部的湖北省,与地处东部的浙江省,在利用外国直接投资(FDI)方面有着显著差距,两省的外国直接投资绩效也不相同,浙江利用FDI的总量规模和增长速度比湖北要高,来源结构更为合理,外商投资企业对出口的贡献更为明显;湖北利用FDI的质量更高,外资对湖北经济增长的贡献更为重要,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外商投资不断增加,极大地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和宏观经济管理制度的改革,为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对我国及各区域外商投资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利用ARIMA模型,对我国和各区域外商投资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外商投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平稳增长,东部地区外商投资保持增长的同时,中西部地区或出现小幅波动,我国外商投资区域不平衡状况或将加剧,因此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本对宁夏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投入要素在宁夏经济增长中究竟有多大贡献?本文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以宁夏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例,通过建立有效劳动模型和人力资本外部性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分析影响宁夏经济增长的人力资本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0.
陈明 《北方经贸》2012,(4):39+41
根据菲德模型的构造思想,将国民经济部门分为教育部门和非教育部门,并且假设教育部门和非教育部门边际要素生产率存在差异,构建出教育产业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测度广东省教育产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和间接贡献。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article we ask a series of related research questions concerning China's recent industrial policies, particularly the 10th and 11th five‐year economic policy plans. Our questions go to the nature of China's long‐term competitiveness of its national champions, and to what extent Chinese government policies are evolving to domestic protectionism that adversely affects foreign invested enterprises' (FIEs) competitive position in the Chinese economy. We thus evaluate the nature of the five‐year economic policy plans, their adverse impact on FIEs operating in China, and the rise of designated Chinese national champions (in the 11th five‐year economic policy plan) to compete with major FIEs on a global scale. However, we suggest that the role of the Chinese government's recent industrial policy, when compared to Michael Porter's “Diamond of 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recommended government policy approaches, may not augur well in the long‐term for China's national champions. © 2013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the complex institutional environment surrounding foreign-invested firms (FIEs) affects their corporate political strategies (CPS) in China. Analyses of data on 442 FIEs operating in China show that the relative potency of dual institutional pressure from FIEs’ home and host countries shapes their strategic choices. Institutional factors at the country, region, and firm levels not only affect firms’ adoption of multiple firm-based tactics but also shape their collective-oriented associational activities. Moreover, participation in both foreign and domestic business associations enhances an FIE's adoption of firm-based political tactics, but joining domestic business associations has a stronger effect.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发展水平不仅是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本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从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计量分析方法中演化出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估算方法,并从国民收入增长额和增长速度两个不同视角,比较分析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同时对两类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并对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估算方法的研究进行了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人力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计量模型,采用我国1990—2005年间的数据对该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初等教育对经济增长弹性最大,中等教育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三个层次中最大,这与我国一直比较重视中等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我国高等教育的弹性较小,没有充分发挥出对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与要素投入密不可分。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索洛余值构建旅游经济增长计量模型,对2001-2010年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因素进行定量测算与分析。研究发现,十年间,江苏省旅游业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并表现为典型的要素驱动型增长,其中资源要素对江苏省旅游经济增长贡献最大,资本投入要素次之,劳动投入要素居于第三位,而技术进步对于旅游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小。因而为了加快转变旅游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江苏省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技术进步将是旅游发展的主导力量和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我国物流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与应对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林杰 《中国市场》2009,(19):24-26,32
结合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建立了影响我国物流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模型,并根据相关数据对我国物流业经济增长相关因素的贡献做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物流业产出增长主要由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和技术进步共同推动,我国物流业现阶段处于规模效益递增的发展阶段,属于主要依赖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对此,提出了我国物流业今后重点依靠科技进步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测度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归纳了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方法研究的发展进程。在分析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测度方法与生产技术水平相适应的关系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生产函数计量估计方法、增长核算方法和基于信息技术的增长核算方法这三种主流测度方法,概述了其计算原理、计算公式和适应性,并指出测度方法需要进行新的探索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江西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额都得到了快速扩大。利用出口弹性指标、贡献率指标以及增值率指标对比,分析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对江西经济增长的贡献,提出一般贸易的贡献高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较小,但2006年后加工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加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制度因素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主题,通过对浙江省和江苏省1995~2007年间的实证研究,进行两省的比较分析。首先应用GRANGER因果检验讨论变量间合理的关系,并依次应用C-D生产函数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定量测算江、浙两省制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后,本文得出结论,认为制度因素,尤其是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对江、浙两省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拉动作用,制度借助于物质资本的投入对经济增长产生贡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我国1985-2006年间外商直接投资、税收优惠额以及外资企业有效税率之间的协整检验,计算了外商直接投资对税收优惠额和有效税率的敏感度系数。通过方差分解,指出有效税率对吸引FDI的贡献度比税收优惠额对吸引FDI的贡献度更为显著。通过脉冲响应分析发现,税收政策的变动在早期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较为明显;从长期来看,其影响力会随着时间而逐渐衰减,最终趋于平稳。本文利用以上结果,分析了"两税合一"对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动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