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复圣"颜子     
颜子,姓颜名回,字子渊,鲁国人,少孔子30岁。 孔子弟子,传言3000,贤者72人。在孔子弟子中,颜子有两个方面有其他弟子所不及,最崇拜孔子,最受孔子喜爱。  相似文献   

2.
孟炜 《宁波通讯》2009,(8):68-68
问题:据传孔子的学生子贱有一次奉命担任某地方的官吏。当他到任以后,却时常弹琴自娱,不管理政事,可是他所管辖的地方却被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兴业旺。这使那位刚卸任的官吏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请教子贱:“为什么你能治理得这么好?”子贱回答道:“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去做,所以十分辛苦;而我却是借助别人的力量来做好的。”你若是某一单位或部门的领导,读罢此故事有何感想?请谈谈。  相似文献   

3.
孔子问礼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第一人,相传他弟子三千,可谓是桃李满天下了。不过,孔子本人既是设坛授徒的老师,也是拜师求教的学生,他自己就曾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古代文献中明确记载的孔子的老师,就有老子、苌弘、师襄子、郯子和项橐5位,而向老子问礼,便是人们最熟悉的孔子拜师故事。  相似文献   

4.
孔子择婿     
再伟大的人也有着和常人一般无二的家庭生活。据记载,孔子19岁那年迎娶了宋国女子亓官氏,从此结束了单身生活,步入了婚姻。时过一年,孔家添丁,独子孔鲤来到了人世。当时的孔子虽然年方弱冠,却已是鲁国的名人。听说孔家有了弄璋之喜,贵为一国之主的鲁昭公连忙派人登门祝贺,并带子一条大鲤鱼作为贺礼。初为人父的孔子倍感荣幸,当即给儿子取名为"鲤",字  相似文献   

5.
孔子的门人之字多数为"子*"式,其中多数为孔子所取。孔子此举,在于寄托其"君子理想"于其弟子。孔子一生行君子之道,传君子之教。孔子的君子之道包括"文质彬彬"和"内圣外王"两个层面。孔子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君子",孔子要培养出具有德性的社会管理者。  相似文献   

6.
提起闵子骞,得让时光闪回到2500多年前。闵子骞,姓闵,名损,字子骞。春秋末年鲁国人(注:详址为今费县汪沟镇闵家寨村人),生于公元前536年,比孔老夫子小15岁。15岁那年,闵子骞成为孔子门徒,在七十二贤中,仅次于颜回,排名第二。闵子骞虽然不是济南人,但他晚年却一直游学于济南一带,且病卒于长清,归葬于华山脚下。今日百花公园内仍有闵子骞衣冠冢一座,毗邻闵子骞墓的南北通衢也被称之为“闵子骞路”。一代先贤闵子骞,留给济南的除了他的墓园和以他命名的道路外,更多的则是济南人世代口耳相传有关他的孝行佳话。  相似文献   

7.
【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译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走向世界》2011,(34):79-80
【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译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说:“起初我对于人,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王小康 《魅力中国》2010,(22):169-169
孔子(公元前551一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干,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是中华文化中的核心学说儒家的首代宗师,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  相似文献   

10.
李延菊 《走向世界》2011,(15):58-60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孔子说:"学了知识又能在适当的时候练习运用,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相似文献   

11.
《走向世界》2010,(19):93-94
【原文】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释义】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相似文献   

12.
吴安琪 《魅力中国》2010,(35):170-170
孟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他的很多思想是来源于孔子,孟子一直坚持人性本善的思想家,主张君主治理国家要以民为本,实施仁政。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身世     
王新元 《走向世界》2010,(19):96-96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春秋时期鲁国人,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他在中国历史上首先创办私学,整理保存了在他之前的古代典籍,开创了儒家学派,在中国及世界历史影响深远,被历代封建王朝尊称为“大成至圣先师”。  相似文献   

14.
孔子50多岁时,在鲁国担任了几年的司寇。司寇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审理案件、化解纠纷。春秋后期,礼崩乐坏,各种悖逆伦理、败坏风气甚至破坏秩序、危害社会的事情不断发生,人们之间的诉讼纷争不断。孔子做了司寇之后,决心改变世风。他希望培养起人们的廉耻心、道德感,重建公序良俗,最终实现“息讼”即没有官司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走向世界》2012,(28):83-84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孔子说:"君子用自己的正确意见来纠正别人的错误意见,使一切都做到恰到好处,却不肯盲从附和、同流合污。小人只是盲从附和,只求完全一致,却不讲求协调,不肯表示自己的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517年,鲁国发生内乱,很多人为了活命,纷纷逃往邻国,其中到兄弟之邦的齐国避难的人数最多。孔子及其弟子就是这些人中的重要成员。由于孔子知识渊博、学问高深,很多人纷纷前来拜师,达官贵人们也都巴望着能与孔子见上一面、叙谈一番。高昭子是最受齐景公器重的权臣之一,他早就对孔子抱有兴趣,便盛情邀请孔子到他府上,做总管其家族事务的家臣。并把他向齐景公作了鼎力推荐。次日上午,孔子应邀来到齐景公的朝堂。寒喧了  相似文献   

17.
一、先秦儒家追求成德建业与现代企业职工理想的满足《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夫曾讲过,“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襄公二十四年);《周易》讲“君子进德修业”(《乾·九三》),先秦儒家继承和阐发了这些名言所表达的人生观思想。孔子曾对他的学...  相似文献   

18.
正大局观,原本是围棋术语,指棋手对全局形势进行全面分析、观察的能力。放在当下,通俗地说就是不以小胜小负动心,关注整体局面,凡事长远考虑,以得与失的辩证关系看待问题。无论在哪个行业,有大局观的人一般都是团队的灵魂人物,能够决定集体的未来。本篇,请让我们穿越时空,从孔子的言行中管窥他的大局智慧。春秋时期,鲁国有一条法律规定,如果某一个鲁国人流落在异国他乡,为生活所迫,做了奴婢、臣仆,失身无助,若有人解囊相助,帮他赎身回国,那么,这位救助者可以到国库中取回  相似文献   

19.
《走向世界》2010,(25):103-104
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释义 孔子说:“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观察他为达到一定目的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了解他的心情,安于什么,不安于什么。那么。这个人怎样隐藏得住呢?这个人怎样隐藏得住呢?”  相似文献   

20.
鲁国的单父县缺少县长,国君请孔子推荐一个学生,孔子推荐了巫马期。他上任后工作十分努力,披星戴月、废寝忘食,兢兢业业工作了一年,单父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