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中国的保尔     
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的大连宝原核设备有限公司就是留有“中国保尔”吴运铎印迹的原国营五二三厂。在厂区内的花园里,有一座吴运铎的铜像,铜像下方镌刻着一段文字,标题是《吴运铎在大连》:吴运铎(1917.1.17—1991.5.2),武汉蔡甸人,中共党员。1938年参加新四军。随兵工生产转战皖南、苏北、淮南、淮阴、沂蒙山等地。担任新四军军工部党支部书记,华中军械处副处长兼炮弹厂厂长,不顾个人生命安危,二次负重伤。1947年受华东局委派来连组织兵工生产。支援解放战争。  相似文献   

2.
苏航  佳述 《东北之窗》2011,(Z3):66-69
"吴运铎"回来了。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十年的初春时节,迈着轻快的脚步,带着胜利的微笑,回到了他曾战斗生活了三年的美丽的家园大连。那感觉,很像1948年的春天。当年国营五二三厂的老职工杜永生回忆说:那是五一节前,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吴运铎从死神身边走回到他的工厂,他到车间里转了又转,看了又看,和工人们热情握手,亲切交谈。后来在厂食堂(也是俱乐部),他领着工人们一起合唱《咱们工人有力量》。那激昂的感觉,真是"融合在集体的胜利里,那幸福也就有我的一份"。大连曾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角色。在解放战争的三年时间里,国营大连五二三厂共生产了53万余发炮弹,还有许多各类枪炮,为解放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重大贡献。淮海战役胜利后,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粟裕说:"华东地区的解放,特别是淮海战役的胜利,离不开山东人民的小推车和大连生产的大炮弹。"这大炮弹生产的最大功臣就是吴运铎。  相似文献   

3.
吴运铎书法     
毛颖 《东北之窗》2011,(Z3):65-69
雷管炸坏了吴运铎的手。为了修复前方急需的旧炮弹,吴运铎从报废雷管中拆取雷汞做击发药,虽然事先用水浸过,但雷管还是在他手中突然爆炸。他的左手被炸掉四根手指,左腿膝盖被炸得露出膝盖骨,左眼几近失明,半个月昏迷不醒。哑弹炸坏了吴运铎的手。1947年,在大连附近的实验场,吴运铎检查射出去的哑火炮弹。突然炮弹爆炸,一位同伴当场牺牲,吴运铎左手腕被炸断,右腿膝盖以下被炮弹炸劈一半,脚趾也被炸掉一半。在战争年代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吴运铎在军工厂多次严重负伤,身上留下大大小小无数的伤疤。他的生命奇迹般不死,他的手同样奇迹般残存下来。  相似文献   

4.
吴运铎书法     
毛颖 《东北之窗》2011,(5):76-76
雷管炸坏了吴运铎的手。 为了修复前方急需的旧炮弹,吴运铎从报废雷管中拆取雷汞做击发药,虽然事先用水浸过,但雷管还是在他手中突然爆炸。他的左手被炸掉四根手指,左腿膝盖被炸得露出膝盖骨,左眼几近失明,半个月昏迷不醒。  相似文献   

5.
为了从废旧雷管中人工挖取迫击炮炮弹的引发炸药——雷汞,吴运铎的左手失去四个指头,左眼被炸失明,膝盖严重受伤。但在病床上昏迷的吴运铎挥舞着缠满绷带的胳膊,高声喊叫:“我要回去,前方等着要炮弹啦。”就是靠着这股劲,吴运铎与同志们硬是在一个贫穷偏僻的农村,白手起家,创办出了新四军金湖子弹厂。  相似文献   

6.
吴运铎来了,他又走了。七·一前夕,献礼大片《吴运铎》剧组又一次来到大连。有着80年历史的进步电影院披上盛装迎接英雄归来。影院经理高力平说:“在我们电影院里举行《吴运铎》首映式,理由很充分,当年他曾在这座影院里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且我们影院是无障碍的,接待中残联的吕世明副主席和残疾人绝对没有问题。”我对他这个说法没有异议。但是我知道,  相似文献   

7.
王彦堂 《东北之窗》2012,(Z2):32-33
"为了更好地弘扬吴运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党为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完善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大连红色旅游新特色,特别建议在原五二三厂内建立一座吴运铎纪念馆。"在刚刚结束的政协大连市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市政协常委、市残联理事长李扬提交的《关于在原五二三厂建立吴运铎纪念馆的建议》的提案,立刻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苏航 《东北之窗》2012,(19):7-7
9月27日下午,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奖影片《吴运铎》的总制片人丛者甲致电大连市残联负责人,通报《吴运铎》获奖情况并对大连方面为《吴运铎》摄制做出的重要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9.
苏航 《东北之窗》2012,(21):4-4
由大连市残联参与联合摄制的建党90周年献礼大片《吴运铎》获得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引起热烈反响。11月23日上午,电影《吴运铎》获奖座谈会在大连天缘酒店举行。  相似文献   

10.
吴运铎归来     
一个英雄的名字穿越历史的时空,几十年依旧光彩响亮。一部人生的教科书拂去岁月的尘埃,在今天还那么感人至深。三月初,为纪念建党90周年和人民兵器工业诞生80周年而摄制的宽银幕故事影片《吴运铎》在吴运铎工作过三年的大连杀青。影片截取了吴运铎1941—1949年的生活经历,选用在电视剧《毛岸英》中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好地弘扬吴运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党为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完善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大连红色旅游新特色,特别建议在原五二三厂内建立一座吴运铎纪念馆。”在刚刚结束的政协大连市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市政协常委、市残联理事长李扬提交的《关于在原五二三厂建立吴运铎纪念馆的建议》的提案。立刻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12.
于闯  王华 《东北之窗》2011,(Z2):75-76
在浪漫之都大连,有一条霓虹耀眼的繁华大街叫人民路。人民路72号,有一个很特别的爵士乐会所,叫"老地方"。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老地方就热闹起来。一杯潇洒,一曲悠扬,老地方就这样吸引着新朋老友,演绎着浪漫的夜生活。老地方舞台不大,空间确实很大.把各国朋友聚到这里,又把大连朋友带到世界。这里的主人是一个名叫崔晓峰的老板。采访他,他说千万别。他说,就采访吹萨克斯的丁诚老师和钢琴伴奏的万老师,而且透露了一个甜蜜的情节——他们是一对恩爱夫妻!  相似文献   

13.
李汝建,大连广播电视台对外传播交流中心主任,国内外有影响的纪录片大师。他的以小见大的每一部片子,充满了感染力,即便是一部宣传片也是如此。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他倾情拍摄的宣传片——《这里是大连》,让那些初来乍到的外国人。直观地认识了大连更多精彩质感的方方面面,认识了大连的开放气质和创新精神。他以大师级的责任感、使命感,观察着、纪录着大连和中国,历史的光彩与时代的面目,震撼着世界的心灵。  相似文献   

14.
尚德学 《东北之窗》2012,(13):30-32
电影《吴运铎》作为庆祝建党90周年、人民兵工建立80周年献礼影片。2011年6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首映式后,全国各地有关方面根据国家广电总局“要认真宣传好、组织好献礼影片的发行和放映”的指示,精心组织放映,现在已有35万多人次观看这部影片,按票房计算,已经超过1450多万元。  相似文献   

15.
绿野红旗     
正在大连,有这样一个地方——这里,曾经是距离大连市区最近的一个乡镇,位居城乡结合部;这里,连续多年将"东北第一镇"的金匾高高悬挂;这里,青山环绕、碧水涟漪,是"生态大连"的精华浓缩;这里,经济发达,居民幸福和谐,文明程度享誉全国;这里就是半个多世纪前诞生的红旗镇,如今的红旗街道,大连正在打造的西城国际旅游商务区。5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红旗人"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富民为第一责任",紧紧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以改革创新的大无畏气魄,一直走在中国农村领先发展的前列。  相似文献   

16.
大连欧计设(ODC)游艇制造公司的董事史蒂芬·高耐德(Stéphane Gonnetand)先生,自2004年来到大连后,就深深地喜欢上了这里。他说滨海的城市,像极了地中海的气候,而湿润的空气,则酷似他的法兰西家园。来大连后的9年多时间里,史蒂芬先生走遍了中国各地,他学会了使用筷子,喜欢上了吃饺子,还找到了中国女朋友。  相似文献   

17.
王彦堂 《东北之窗》2014,(12):24-26
正这里,是大连全域城市化、西拓北进、一轴两翼经济带重要节点;这里,是大连新市区彼此互补、联动发展的中心一环;这里,是保税区"三城联创"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税区未来高端服务业的重要聚集区和完善城市功能服务的重要承载地。这里,就是坐落于大窑湾疏港高速关家店出口处,以山水相间、低碳环保的绿色生态理念为特色的大连保税生态城。  相似文献   

18.
正报童邓印来生于1963年3月,是大连市球迷协会副会长。30年来,报童一直活跃在大连足球主场的看台上,带领球迷呐喊助威。在2014赛季中超开始之前,《大连晚报》记者采访了这位大连球迷的代表人物。他兴奋地回忆起上世纪末,体育场东北角的"球迷角"的热闹,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天寒地冻,那里总是人声鼎沸,人人都是"迟尚斌",人人都是"徐根宝"。由于对大连足球无比热爱,"报童"开始到"球迷角"附近卖报纸,从《体育天地》到《棒棰岛周报》,再到后来的《足球》、《体坛周报》……卖报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多跟足球有关的消息。他不但传播着足球信息,也为球队奉献着爱心。  相似文献   

19.
诗人之恋     
迈克是一位英国诗人,不远万里来到大连。这里有他喜欢的文学创作。有让他感到奇妙的东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当然,这里还有他的爱情。  相似文献   

20.
正22年前,大连保税区所在的地方还是阡陌纵横的一片黄土地;22年后,这里已汇聚了最前沿的高端科技企业、最活跃的创新创业力量、最有效的发展服务体系。眼下,大连保税区不仅已成为"东北对外开放制高点"和大连"全域城市化"的示范窗口,更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保税区,是全国唯一的集保税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管理于一身的特殊监管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2年来大连保税区一路风雨兼程、破浪而行。从一个企业到一群企业、从项目一期到项目N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