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在文化领域的关注焦点。我国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保护工作吸引了从国家到社会乃至每一个人的关注。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占有天然的独特优势。如何发挥高职院校的优势以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促进社会文化大繁荣,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6,(12):24-26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旅游形式。文章主要采集2006年到2015年的数据,运用UCINET软件分析近十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发展状况。分析发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重点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多角度研究上。基于此,文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的保护与传承、开发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具有历史悠久性、形态多样性的资源,对旅游业发展意义重大。而旅游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体验的载体,激发文化生命力,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性转化与发展的平台。文章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模式的基础上,针对旅游企业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旅游的困境,提出了严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底线,优化原生文化生态;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管理,开发创意项目;拓宽媒体传播途径,塑造文化品牌;联合利益相关主体,重视人才培养;打破产业融合壁垒,拓展多样形式的优化路径,有助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为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4.
正非物质文化集古代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于一身,是中国各族各地区文明交融汇合的产物。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增强民族情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以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由传承人传承和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对传承工作的相关态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良好与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5.
康婉平 《民营科技》2009,(10):138-13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阶段还是一个较为新鲜的研究领域,这项工作涉及面十分宽泛。从城市规划的角度讲,希望能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更新结合起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城市更新都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在城市更新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与利用方式。提出以“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多个层面上融入到城市之中。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6,(31):191-193
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常能够得到妥善的保护和利用,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则欠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无法对其进行妥善的保护和利用。为改善这一现状,我们必须提高欠发达地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其进行的保护措施,促进其在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实现这些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探讨,探索欠发达地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自身影像技术上的优势,佳能以“影像公益”的形式,积极参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步探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  相似文献   

8.
丛一 《中国质量》2014,(5):30-31
一说到“申遗”,多少与国家面子、民族利益沾边儿,总是热闹的话题。从去年韩国“越冬泡菜文化”中遗引得中国网友不高兴,到目前韩国“暖炕技术”申遗再起波澜,舆论及民意共同出演的这部轻喜剧,似乎有多集连续剧刚开场的架势。专家出来舒缓公众情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比较多,每年在文化部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都有几百个,因此在决定何种项目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须有轻重缓急。”话里话外透露出的意思就是,咱家的宝贝多着呢,别跟人家起急。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不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也有助于文化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现结合福建省泰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对运用商标战略保护、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探索,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0.
项勇福 《价值工程》2011,30(15):273-274
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既是每个民族对世界文化的丰富和贡献,也是建设现代民族体育文化的基础,加快非物质体育文化保护有助于进一步丰富非物质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内容。通过学校体育教学中进行渗透体育非物质文化,有利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而新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为继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1.
宝马文化之旅历时3年,足迹遍布10个省及直辖市,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普及做了大量的基础工作有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之称的西安鼓乐、雕版印刷、苏州评弹、江南丝竹,这些或陌生或熟悉的名词,都是传承了数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2.
从旅游开发角度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本文主要从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情况入手,阐明了通过旅游开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介绍了保护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科学可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方式,为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特色提供一定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本文将河南的区域文化与旅游状况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相结合,比较分析了在体验式旅游产品开发下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的三种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主题公园和实景舞台剧,并提出了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式开发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冷链技术的进步和餐饮行业的发展,机器生产的预制菜因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的特点而迅速流行起来。其中,许多预制菜借鉴了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预制菜虽然能够复制出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难以复制其背后隐藏的手工技艺和文化,也难以带来情感记忆,甚至对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化形成冲击。就当前而言,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主体上存在手工制作与机器生产、在认知上存在味道与健康、在生产上存在多样性与标准化的困境。基于此,文章以人类学的视角,就机器生产与手工执念、饮食健康与味道记忆、饮食类非遗的多样性与餐饮标准化三个方面对预制菜的发展给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带来的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产业化发展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评估,可以实现择优发展的可能性。本文在概述了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评估指标体系,并对吉林省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满族剪纸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该资源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许多具有民族代表性的传统艺术销声匿迹或被历史的浪潮推向边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各个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本文是在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性和制定障碍,并提出了自己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7.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日益提高。为了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政府必须承担起主导性作用,在提升保护意识、改进保护措施的同时,要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来,不断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许多具有民族代表性的传统艺术销声匿迹或被历史的浪潮推向边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为各个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本文是在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性和制定障碍,并提出了自己的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民间美术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信息。目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整理和保护行动落后于其消亡速度,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运用科学规范的方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山西剪纸为例,探讨民间美术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活态传承过程中标准化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实施策略。文章将对山西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梳理,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固化本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索在实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的有效手段,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0.
从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辉 《价值工程》2014,(36):295-296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的加强,对于民间舞蹈的发展和传承带来了更加优越的社会环境,这一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民间舞蹈文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性,同时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分析也形成了全新的文化解读。然而,当前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到位和不全面的问题也是值得去研究和关注的。时代发展赋予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文化内涵,这既是一种民族性格和民族信仰的体现,同时在促进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方面也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作为民族传统文化审美体现的重要方面,民间舞蹈是对我国各民族人民生活体验和思想精髓的有效概括,这对于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实价值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既需要从历史发展眼光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同时也应辩证地看待民间艺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发展与传承问题。本文从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方面探究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及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