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福利的重要因素。文章实现了一个面向气候保护的多国宏观动态经济模拟模型(MICE,Multi-Region Dynamic Integrated model of Climate and the Economy)。MICE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各国不同气候保护政策下的社会经济影响。利用该模型模拟了各国在三种情景(基准情景、合作情景和非合作情景)下全球及各国的经济情况和碳排放情况。研究发现,在基准情景下,中国在2100年的人均碳排放和人均累计碳排放(从2005年到2100年)仍较低,在模型研究的六个国家(地区)里中国处于倒数第二位;如果全球主要碳排放国家不达成合作减排协议,那么没有国家会采取主动性的减排政策;全球合作减排不但能够保证温度上升得到控制,而且经济情况在三种情景中也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2.
奥巴马执政后推出了以“巧实力”为核心的外交新战略,将气候议题纳入到国家“巧实力”范畴,并灵巧运用气候力量达到修复国家形象、促进与他国关系、巩固美国全球领导地位、抢占经济发展新契机、遏制对手发展等多重目的,从而更好地维护了美国国家利益.在奥巴马政府以“巧实力”战略为指导的气候新政面前,我国既拥有众多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我国需提前做好气候战略布局,扩大在气候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同时加强国际气候合作,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以保障我国在未来的国际气候新秩序中占据有利位置,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前,“生存权”与“发展权”之争已成为影响未来国际气候谈判进程的关键因素之一,关手我国与小岛国与最不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甚至还成为部分发达国家要求我国承担强制性国际减排义务的“借口”.为打破发达国家设置的陷阱,分析研究“生存权”和“发展权”问题十分必要.本文通过梳理气候谈判格局的演变历程,在科学界定“生存权”和“发展权”概念的基础上分析其政策含义,从气候公平的角度提出了国际气候谈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最后对中国如何应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全球正在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高温热浪、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气候变化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不确定性,即气候风险越来越大,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在参考大量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此对气候风险的概念给出新的界定,针对存在的气候风险剖析防范与管理气候风险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中美气候政策背后的解析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美两国均尚未承诺实质性碳减排,在气候政策上存在一定相似性,但背后深层原因截然不同。中美气候政策的具体国情,决定了参与后京都气候谈判的不同境遇。美国的科技和经济实力超群,且地方政府和民间已经开展诸多碳减排的探索和实践活动,虽然目前态度消极,但未来转向强制减排的困难较小。而中国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仍将增长;科技水平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出口和投资,中国面临经济增长和气候谈判的双重压力。本文就中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推出具有话语权的碳排放标准体系、全方位应对碳减排等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2023年全球气候状况》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多项气候指标创下新高,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三种温室气体浓度分别比工业化前水平升高了50%、64%和12%;2023年近地表平均温度比1850—1900年的平均水平高1.45±0.12℃;2014—2023年,海平面上升速率已经达到了4.77毫米/年,比1993—2002年升高了一倍多。气候变暖导致2023年极端气候频发,地中海热带气旋“丹尼尔”是2023年造成人员死亡最多的气象灾害,极端高温干旱气候还在欧洲、加拿大以及美国夏威夷引发了极具破坏性的山火。极端气候严重冲击了全球农业发展,导致全球面临粮食安全问题愈发严峻。为应对气候变暖危机,各国应切实履行各自的减排承诺,加快建设气候适应型社会,保护自然生态环境,遏制全球气候变暖趋势。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全球性环境保护问题的日趋突出,全球环境治理业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以及国际组织高度重视的课题.全球环境治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国际气候政策的转移,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将受到国际气候政策的双重影响.由于政策转移的驱动机制的差异,国际气候政策转移可分为学习型政策转移、强制型政策转移以及道义型政策转移三种类型,不同的政策转移类型将对我国产生不同的影响.应该通过构建学习型政府,增强政府的政策学习能力;推动政策智囊机构建设;加强政策转移的战略部署;增强国际气候政策转移的文化与体制敏感性;充分考虑国际气候政策的本土适应性;积极参与国际气候政策协商以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等一系列措施应对国际气候政策转移的消极影响,主动提升我国的气候治理水平,建构更为积极的气候变化政策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9.
2024年3月11日,欧洲环境署发布的《欧洲气候风险评估》报告指出,欧洲气候变暖速率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气候变暖最快的大陆。同时,该报告还总结和分析了当前欧洲在生态系统、健康、食品、基础设施、经济和金融五大领域面临的36项气候风险。其中,8项气候风险已经达到临界水平,欧洲国家必须采取更多紧急应对措施才能避免危机恶化。温室气体过量排放是欧洲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而极地放大效应、高空双急流、陆地特性等因素则进一步增加了欧洲的变暖速率。为应对气候变暖,欧洲提出和实践了一系列减排目标和措施,为全球气候事业树立了榜样和标杆。为应对迫在眉睫的气候风险,欧洲未来还需要采取更多措施,提升社会气候适应能力,降低极端气候危害。  相似文献   

10.
全球气候变暖 2014年史上最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5年1月26日,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平均气温为14.6℃,成为自1880年有气温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2014年,全球各地旱灾、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极端气候事件趋多、趋强,并已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甚至生命。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部分,气候变化会对人类产生重要影响,已经观测到的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与未来的可能影响正在向我们敲响警钟: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它正在发生并将持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