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为何而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诸多跨国公司巨头纷纷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不少人曾乐观地认为这是从产品到技术的输入的可喜转变,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他们给中国市场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2.
如今产品升级换代越来越快。消费者追求新颖、时尚、个性化,企业、开发商则竭力迎合人们这种喜新厌旧的心理,绞尽脑汁开发新产品,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我们换个角度会发现,新产品固然潜在的市场大,卖点多,短时间内会有明显优势,但老产品也并非全无是处。只要根据市场的新特点和用户的新要求不失时机地作一些新的改造,老产品同样也会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为企业创造出新的效益。这种现象在经济界被人称为创新未必断代,“枯树嫁接生新芽”。  相似文献   

3.
《楼市》2013,(Z2):104-105
家居设计之中,必须要有一个特质才能打动人,那就是一定要有自已的个性。家居市场是来来最有潜力的市场!那么在这个最有潜力的市场中什么样的产品最有前途?  相似文献   

4.
营销,到底是营什么?销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许多人认为,市场是产品的战争,最优质的产品最终会赢得市场的胜利.事实上,这仅仅是一个幻想,没有什么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在人力市场的价值,是从两种截然不同的因素衍生出来的——“潜力价值”以及“经验价值”。我们基本上是带着满满一袋潜力和空空一袋经验开始职业生涯,诀窍就在于,在潜力袋被掏空之前,先把经验袋装满。 你现在正处在事业曲线的哪个位置?你的价值是属于潜力型,还是经验型? 回答之前,你必须了解到,你的价值会随着事业进展不断改变,从潜力价值转到经验价值,再转回潜力价值。事业成功的第1个法则,就是建立并管理你的潜力与经验价值,在事业生涯的每个阶段为自己创造最大价值。[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诸多跨国公司巨头纷纷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不少人曾乐观地认为这是从产品到技术的输入,然而,事实如此吗?他们给中国市场带来了什么?国内企业该如何应对?[编按]  相似文献   

7.
初探网络传销及其监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销死灰复燃三、四年前,笔者曾亲眼目睹某些公司在上海的巨大声势,到处可见打着该品牌的培训班,随时会遇见有人对你说:“你听说过某公司吗?你想找一份兼职吗?你想知道你的潜力究竟有多大吗?请加入我们的行列吧,只要你在入会时买一套我们的产品,……”在当时被称之为“老鼠会”的传销组织中,这只不过是最显眼的一家,整个传销的轰轰烈烈还有散落于各个角落的小组织的推波助澜。传销,在国际上亦称直销,即直接销售,是从英文Direct selling翻译而来。据世界直销协会有关资料,直销是指在固定零售店铺以外的地方(例如:个人住所、工…  相似文献   

8.
高新技术产品一般是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开发的最新科研成果,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市场开发潜力大。产品属于技术密集、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更新换代快,容易引起质量革新,带来市场巨变,需求一般无弹性,  相似文献   

9.
《上海企业》2010,(1):46-48
在改革开放之初,曾有过一场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大讨论,讨论是从一个最基本的经济问题而起:长期以来,我们的生产,究竟是为了计划,为了上级指令,还是为了城乡人民的需求与消费?经济领导部门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此不解:“我们组织与领导经济建设这么多年,难道连这么一个基本常识都不懂!?”在这场大讨论中,城乡人民最终消费需要的“最后产品”概念出来了,认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生产,必须围绕着人民群众需要的最终产品而展开。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有关企业规模划分新标准,年销售额在5亿元以下的企业属中、小型企业。而我国的绝大多数企业是属中、小型企业的范畴。所以,研究分析这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对国家的长治久安,对于振兴民族工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商榷。 一、行业定位。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之特点就是规模小,资金实力小,人才少,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小,难以把握市场变化的脉搏,对产品的走势认不清、看不准。从国内市场看,低水平产品充斥市场,高档次产品清一色进口,形成了产品过剩的假象,似乎什么东西都卖不出去,做什么…  相似文献   

11.
浅析区域营销的产品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产品是能够提供给市场以满足需要和欲望的任何东西”。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吉·尼克尔斯则进一步指出:“产品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地方、一种思想、一种实在的物品、一种服务、一项政府的规划、一个慈善机构的一种福利事业,或者任何其他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他人的事物。”在以营利性企业为主体的市场营销学中,产品是指企业提供给市场用以交换的有形商品和无形服务,一般来说是具有独立性和指定性的。那么,区域营销的产品是什么呢?它与企业营销的产品有什么不同呢?  相似文献   

12.
媒体数字     
5大中国经济悬念 _“20 03年是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一年”。或许正因为如此,中国经济的列车是承载着一系列悬念进入2 0 04年的。悬念之一:高增长是否会持续?悬念之二:通货膨胀是否重来?悬念之三:加息可能性有多大?悬念之四:人民币会升值吗?悬念之五:积极财政能否淡出? _摘自《经济观察报》8%至9%经济增长率 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课题组在日前完成的研究报告中认为,受新的一内在增长机制明显增强及政府适当调整政策的影响,2004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态势、GDP增长不低于8%、但也不会超过9%,估计与2 003年持平。_ 摘自《证券时报…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的ICP及搜寻引擎这一类互联网公司不了解的人自然会认为Sohu和Sina都是大同小异。它们的确有不少相同之处,但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讲,只有那些在市场上找到适合它自己的生存环境及与众不同的市场需要的公司,才会不被竞争所淘汰。而只有这样的公司的股票才经得起股市的风浪。本将从上述的几个方面对搜狐作—分析比较。(对新浪投资的详细分析以及中国互联网公司所共同面临的风险,请见本刊10月号《这股新的浪潮是否会一闪即逝?》一——编)  相似文献   

14.
行者 《房地产导刊》2005,(11):32-33
股市与房市的关系,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老话题。犹如男女之间的关系。尽管我们未必比前人认识得更清楚,但争论起来,仍然是唇枪舌剑,振振而有强辞。综观股房之辩,观点一分为三,是派,否派,是是否否或不是不否派。是派认为,股民和业主是同一人,股民在股市里赚到钱,自然会有更好的房地产购买力,增加对未来收入的信心,令房地产也沾光。反之亦然。此派常常以美国为例,上世纪90年代,美国连续10年经济繁荣,股市与房地产市场共同繁荣,被认为是经典案例。但这种观点疏漏很多。比如,一个人在股市上赢利丰厚,为什么要离开股市呢7同样,一个房地产的投资者,对股市每天的大进大出是否喜欢’他为什么要在共荣的时候,在高处接手股票呢?持否派意见的人很多,他们认为。股市是房市的敌人。用于投资的资金就那么多,投入股票就投不了房子,如果股市好于房市的收益.则取股市,如果房市收益更好,则转房市。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春节后福建开始出现招工难,一向供大于求的农民工居然成了劳动力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令众多私企老板大跌眼镜。半年多来这一窘境迅速演变成大范围的“民工荒”,波及南方10多个省份,许多企业因人手不够,造成开工不足,甚至连外贸订单也不敢接。中国最不缺的就是具备吃苦耐劳精神的廉价劳动力,转眼间咋就变得“稀少”?令人匪夷所思。有经济学家认为,农民工短缺的主要原因是今年经济发展过  相似文献   

16.
一个销量连续下滑近六个月的产品,怎样在一个月内止住下滑,并使销量上升了十倍之多?一个处方药如何在短期内全面打开市场?一个不知名的品牌如何在短短的三个月内成为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17.
一、多品牌策略的概念 多品牌策略就是给每一种产品冠以一个品牌名称,或是给每一类产品冠以一个品牌名称。多品牌策略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不同的目标市场上,对同种产品分别使用不同的品牌。二是在同一市场上,对某种产品同时或连续使用不同的品牌,突出品牌之间的差异性。例如,宝洁公司在中国推出了四个品牌的洗发水:海飞丝、飘柔、潘婷、沙宣。希望自己“免去头屑烦恼”的人会选择海飞丝;希望自己头发“营养、乌黑亮泽”的人会选择潘婷;希望自己头发“舒爽、柔顺、飘逸潇洒”的人会选择飘柔;希望自己头发“保湿、富有弹性”的人会选择沙宣。  相似文献   

18.
何高娃 《社会科学动态》2014,(4):127-127,129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就为煤炭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机,越来越多的煤炭资源企业应运而生。因此,煤炭企业更加重视如何在市场中更长久的生存下去,如何提高市场的竞争力。本文将从多个角度研究煤炭企业研究市场竞争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当今市场经济已步入一个企业高竞争化、商品微利化特征明显的时期。科技高速发展,信息传输极快,全球市场一体化,商品经营的空间变小,速度加快,竞争更加激烈。产品创新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法。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上市公司产品创新的影响,我们发现:产品创新主要集中在电子通讯和轻工制造两个行业;产品创新多属于渐进创新;产品创新大幅度提高上市公司的业绩;二级市场对于上市公司的产品创新有一定向好反应,但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李敏 《现代企业》2001,(6):39-40
市场经营观是一种富有人性的现代经营观 ,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即在市场经营中把人放在第一位 ,从人的需求出发来设计产品和服务 ,通过满足人的需求和欲望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在社会经济活动中 ,人是生产的主体 ,也是消费的主体。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 ,作为消费主体的人越来越占主动地位 ,其对产品的选择性更强 ,要求更高 ,购物也更挑剔。因此 ,经营者只有充分地重视人 ,尊重人的利益和需求 ,才有可能找到市场。笔者认为经营者可通过以下思路 ,以人为本 ,关注人性 ,发掘人的需求 ,寻找市场机会 ,创造出新的市场空间。一、尊重人的自然性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