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农村制度变迁:甘肃河西地区的案例研究●敏行聂正彦(西北师范大学政法系兰州,730070)甘肃河西地区土地资源丰裕,农业发展条件较好,是国家和甘肃省重要的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在河西地区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农村土地制度变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0年代初期以来,...  相似文献   

2.
河西地区是甘肃省有待开发的宝地。振兴河西,不仅对甘肃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对我国向西开放也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何加快河西开发,使河西地区成为发展甘肃经济的主要基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本刊发表这一研究成果,以期引起省内外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关注,见仁见智,求得共识。  相似文献   

3.
魏艾 《开发研究》1992,(5):32-33
<正>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反复表明,集中相当的力量开发河西地区,是实现甘肃经济发展战略第二步目标的必由之路,本文试从决策研究角度,就河西地区经济走高新技术开发之路和开发中必须坚持的原则,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公元408——452年)在位期间,对甘肃河西地区制定了较成功的开发政策。河西地区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古代这里水足草茂,农牧业开发较早。北魏在前代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到了在河西发展畜牧  相似文献   

5.
河西地区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之一,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的17.94%,耕地面积有1400万亩以上,水浇地占河西总耕地的77.7%,工农业在甘肃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该地区的农业产业化综合发展已初具规模,省委省政府在发展区域经济中提出“再造一个河西”用...  相似文献   

6.
甘肃河西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甘肃河西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河西地区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路和以培育主导产业、主导产品 ,加强商品基地建设 ,抓好龙头企业建设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战略  相似文献   

7.
骆进 《开发研究》1994,(1):11-12
开发甘肃太阳能资源发展甘肃太阳能产业骆进一、甘肃具有极其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甘肃地处内陆,远离海洋,绝大部分地区空气干燥,云量较少,日照充足,得天独厚,具有极其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其太阳总辐射量大约在4800~6400MJ/m2年。河西地区的太阳总辐射量比...  相似文献   

8.
石兴中 《开发研究》2007,(5):147-149
小城镇建设浪费了稀缺的土地资源,造成了小区域生态环境的失衡,可持续发展能力被削弱。本文从循环经济的内涵及运行原则出发,分析了欠发达区域小城镇建设进程中(以甘肃河西地区为例)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基于此,进一步研究了河西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策略与政策体系,并提出了河西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应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杨国文 《发展》2000,(2):8-8
随着河东地区大面积退耕还林还草,经济发展逐步走向以保护自然生态为主,甘肃经济发展的战略重心必然要向西转移,大规模开发建设河西走廊就成为培育甘肃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发展》2009,(8):162-163
甘肃电投永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地处金昌市永晶县河西堡镇。2004年12月,在原永昌发电厂的基础上,由甘肃省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控股,大唐甘肃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参股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永昌发电公司历经三期建设,总装机7机7炉,总容量299MW,成为甘肃西部电网西端的骨干电源。自投产发电40多年来,为甘肃省国民经济、特别是河西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1.
刘秉琪 《发展》2004,(10):62-63
甘肃河西地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是甘肃省河西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之一,该项目利用河西地区计划、农牧科技等部门现有信息网络和人员优势利用国家引导资金,在酒泉、嘉峪关、张掖、武威、金昌五市建立农业信息交换中心,在临泽等20个县(区)建立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在南华镇等54个中心乡镇建立农业信息服务站,形成以五个市级信息交换中心为核心,以县级农业经济信息网为主体,以重点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农业经济新信息网络,达到互通信息、强化市场、扶优扶强,提高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甘肃近代史上的几次特大旱灾及严重影响赵艳林甘肃是全国降水量稀少的省份之一。年平均降水量35~900毫米,至解放前森林覆盖率还不到3%。甘肃河西的北部、西部属干旱区,包括武威、张掖、酒泉三地区。这些地区年平均气温5℃~8℃、年降水量在50~200毫米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甘肃河西地区瓜果、蔬菜生产形势既喜且忧。自中央1984年取消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实行多渠道经营后,河西各地瓜果、蔬菜产销两旺。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开创了瓜、菜东运新局面,这是喜。1985年,河西有2.63亿公斤瓜菜销往东部省市。  相似文献   

14.
缺水是甘肃省河西地区的基本区情和水情,全面分析甘肃山丹祁连山区水资源现状,积极探讨区域水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李与河西开发马格侠李(351—417年),字玄盛,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西汉武帝时飞将军李广的第16代孙,十六国前期西凉政权的创立者。李在统治河西时期,对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河西走廊地处东西交通要道之上,原为匈奴辖区,自从汉武...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甘肃在古代的政治、军事地位》系列论文之一 ,文章简略阐述了北宋政府对甘肃 (现甘肃行政所辖地域 )秦州 (今天水一带 )、河西、河湟等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方面的经略 ,探析北宋时期甘肃的地理位置、民族政权的立场和经济资源对北宋王朝所具有的战略意义 ,由此凸现出甘肃在北宋的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所具有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7.
明朝建立之初,蒙古族虽退居漠北,但北元势力仍对中原地区虎视眈眈,而河西地区作为漠北势力进入中原的屏障,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河西地区是一个狭长的走廊,向西可到达西域,是中原通向西域的必经之道,向北可到达内蒙古地区,是蒙古游牧民族政权南下夺取中原统治权的必经之路,向南与河湟地区相连,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河西地区具有重要的作用.占据河西地区就相当于拥有了控制北方地区的主动权.冯胜西征胜利后,明朝控制了河西地区,设立了卫所,加强了西北边防,巩固了统一.  相似文献   

18.
治沙、造林与经济的发展●张得道(金昌市永昌喇叭泉林场永昌,737200)由于沙漠化问题的日趋严重,联合国有关机构和各国政府早已把防沙治沙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甘肃沙区分布在河西,面积之大,在全国位居第四。笔者想就河西地区的防沙治沙与经济的发展谈一些粗浅的...  相似文献   

19.
张磊 《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6):F0002-F0002
近年来,明代卫所制度的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卫所与地方社会的研究也屡有佳作问世。但学界关注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西南,对西北卫所与地方社会的研究依然较为薄弱。明初的河西地区,地处极边,三面迎敌,是明朝重要的边防要塞。同时,由于地广人稀,经济落后,河西地区在人口、经济上的规模远远达不到设置府州县的标准。为巩固边防,随着军事行动的推进,明朝以嘉峪关为界,以西将元代以来活跃在这一地区的察合台出伯系诸王集团转化为羁縻卫所,以东的河西地区则裁撤了元代的甘肃行省及其下辖路、州,改设属于军事系统的甘州五卫、凉州卫、永昌卫等十卫三所。从而使河西地区成为了特殊的军管型政区。与北部长城沿线的其他军管型政区相较,河西地区在明代自始至终没有出现过州县的身影,其所属的陕西行都司也不管辖非实土卫,可谓是长城沿线最典型的军管型政区。  相似文献   

20.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区亟待立法管理·李春光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林是我省千里河西走廊的绿色屏障,是河西商品粮基地建设的根本保障。祁连山森林的兴衰枯荣,直接影响着河西商品粮基地的存亡,是河西经济、绿洲生态农业的命脉,它左右着河西经济繁荣,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