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科技进步的支撑,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并与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从科技投入的层面,借助统计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影响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增加科技投入,培养科技人才,是保障经济健康、持续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科技进步的支撑,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并与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本文从科技投入的层面,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3.
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科技进步的支撑,科技投入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并与经济发展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本文从科技投入的层面,借助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科技进步的制约因素及运行机制唐山工程技术学院刘家顺一、我国科技进步的制约因素(一)生产力发展的总水平不高科技进步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因素,反过来,社会生产发展水平,也制约着科技进步的速度和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与生产力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科技发...  相似文献   

5.
1998年是深入贯彻十五大精神,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的重要一年.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出了"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索"、"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的指导方针.这一指导方针的提出,既明确地把科技工作摆到了更重要的位置,又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毫无疑问,随着这一指导方针的贯彻落实,一个更加有利于科技与经济从更高层次,更紧密地结合的大环境正在形成;提高整个经济质量,获得更高质量的经济增长,真正使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作为一个更为迫切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1998年科技工作如何服务经济工作中心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再创经济社会发展十超历史新业绩的目标";在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如何抓住有利时机,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通过资本营运,形成一批新的企业集团的同时,在科技进步上实现新的跨跃,建立起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在经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的同时,科技体制改革如何与之配套和同步,仍需要我们开拓创新,不断进取.因此,1998年整个工作在1997年工作基础上,立足八个"更"字.即:科教兴市的领域更广,层面更宽;科技工作服务经济中心的目标更明确,重点更突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办法更多,效果更好;科技部门的作风更扎实,工作更创新.  相似文献   

6.
"李约瑟难题"是科技史界的著名难题,国内外学者从科技、经济和文化等不同层面提出了不同见解。相比较而言,制度更重要,更带有根本性。制度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制度的缺失,特别是有效的产权制度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市场经济制度的缺失,是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始终未能演变成大规模科技革命和工业革命的最重要原因,也是"李约瑟难题"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的是科技进步,科技已成为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科技是生产力,但不是直接生产力,它需要经过转化,进入生产,才能变为直接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步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制度与技术的互动原理,认为技术竞争实际上是制度的竞争。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论述了制度对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分析了阻碍我国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指出了科技制度创新及制度环境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张凤武 《技术经济》2004,23(1):56-5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科技进步,才能从根本上使生产力高度发达;只有科技进步独占鳌头.才能创造领先于时代的效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对经济增长和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科技进步是一个由多方面、多环节组成的不断创新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具有主体作用。企业科技进步是现代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研究科技进步,实现“科技兴企”,迫切需要研究企业的科技进步,探索企业科技进步规律,为加速实现企业科技进步实施有效的科技进步管理指明方向,进而通过科技、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社会科技进步,加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说: 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这是我们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代作者题记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科技活动包括科技的研究与开发、科技教育与培训以及科技服务。要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就要推动科技进步及科技在生产上的应用。一、要加强科技的研究与开发根据经济的均衡增长的“大道定理”(这是筑井甚吉等人在多夫曼、萨梁尔森和索洛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要加快经济均衡增长的速度,就要提高科技和技术矩阵(它以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中间投入系数总合的形式表现出来)水平。要提高生产力诸要素的生产率,就要提高生产力诸要素的科技水…  相似文献   

12.
当前,新科技革命风起云涌。面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我国企业要想在新技术革命浪潮实现跨越发展,亟需通过经济与科技体制改革,提升自主创新水平,改变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调整和完善产业结构。为推进科技创新与发展,探讨科技体制改革的思路与方法,明晰《科技进步与对策》未来发展方向,2014年10月25-26日,"科技进步与体制改革暨《科技进步与对策》创刊30周年学术论坛"在武汉召开。本次会议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科研院所、企业家代表、高校学者等近300人出席,限于篇幅,本期专门刊登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及部分优秀参会论文,以飨读者。因发稿时间紧促,发表时未经领导专家审阅,特此说明。  相似文献   

13.
论发展科技生产力与风险投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科技生产力是当代生产力的标志 ,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 ,发展生产力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科技成果只有转化、高科技只有产业化才能形成科技生产力。风险投资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科技产业化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发展科技生产力必须完善我国风险投资市场体系 ,加快风险投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高校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已经成为国家促进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必经之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比较低,与发达国家高校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因此,重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完善政策,改革制度,制定措施,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生产力的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和管理机制,对搞好高校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董昭江 《技术经济》2005,24(7):14-17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水平已成为决定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本文在总结与反思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科技发展动力机制的角度,分析了影响科技创新及其转化的障碍因素。从根本上看,从实验室到车间的最大障碍不是科技发展本身的因素,而是科技发展动力机制不健全;科技发展的人文环境是影响科技进步及其转化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因素和内外动力的分析,提出把政府的规制作用、市场的竞争机制、公众的参与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以形成强大的动力,为发展循环经济拓展新的制度空间。构建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体制资源和科技资源,以企业和广大消费者为主体,以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基本动力,利用市场的价格杠杆推动整个社会逐步纳入循环经济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概述了制度与技术协同原理,认为技术竞争实际上是制度的竞争,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论述了制度对科技创新的积极作用、分析了阻碍我国科技进步的主要是制度和制度环境,指出了科技制度创新及其制度环境优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在新形势下,科技体制改革正在全面开展,科技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的新型体系,促进科技进步,实现科技、经济和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要实现以上总体目标,就必须坚持“稳住一头,放开一片”的方针。因此,高校根据自身科技工作的实际,准确认识、理解和贯彻这一方针,对高校科技工作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杠杆。如何把知识形态的“第一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真正实现“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战略,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方针,把科技进步与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科技体制改革和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和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九五”期间科技事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在科技进步和利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创新制度环境逐步完善;全社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0年全国研究与发展活动经费达到89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科技进步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持能力正在提高,2001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464.5亿美元,对我国商品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5%。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科技发展也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例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