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难忘《信合》情冯佩真《中国农村信用合作》一问世,我就被她迷上了。我对农村信用合作工作的感情很深,近三十年来,我一直从事或兼管农村信用合作工作。自1969年起,我先后担任农村信用员、信用社出纳员、会计员、主任;1976年又先后在地县两级农行兼管农村信用...  相似文献   

2.
良师益友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转眼之间我与《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共同渡过了十个春秋,在这短暂的瞬间,《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尽管我的作品没有被其采纳过,但我与其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既是我的写作启蒙老师,又是我的业务指导老师。我特...  相似文献   

3.
我与《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结缘于1989年。那年,我在农行营业所任主任。由于分管农金与信合工作,经常与农村信用社打交道。工作中,我结识了《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当我第一次看到它时,真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从此,它便成为我必读的刊物之一。每当工作稍有空闲,我便打开它细细的品味。下班后,我又将它放置在我的案头、床前,随时摘摘抄抄:下乡检查时,我也总会带上它,以便让更多的同志了解。如今,《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已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诞生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我跨入了农村信合园地。报到那天,最使我倾心的是县联社办公桌上的《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我便在她广袤的胸怀里成长,在她繁茂的枝叶间编织着绿色的梦。处女作《绿色的梦》发表于《中国农村信用合作》1992年第5...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宛若一位可亲可敬的良师,引导着神州东西南北中的众多通讯员挥笔写作,不断前进。我,也是其中的一位。案头上的稿件剪辑簿便是铁的证据,每每翻开看时,幸福和美意随之涌来,更使我陷入了久久的沉思,追忆着与《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的一段既深且浓的情缘…… 作为《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的一名忠实读者,我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她。我对“爬格子”并不陌生,可能否在《中国农村信用合作》上发表文章,心中实在没有谱儿。企盼之中,我的名字终于变成铅字,赫然印在创刊不久的《中国农村信用合作》上。开弓没有回头箭。几年间我笔耕不缀,先后在《中国农村信用合  相似文献   

6.
同志们,今年是《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创刊20周年,在这个时候举办这么一个活动,非常有意义。我首先代表银监会党委向《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20周年的华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出席今天座谈会的各位领导同志和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为《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作出辛勤努力的工作人员表示敬意和由衷的感谢!  相似文献   

7.
四次印象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创刊10年来,给我印象很深的有四次。第一次是1989年11月末,我到联社去送报表,在信贷科中间的桌子上放有一本《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我便随手翻起来,杂志的内容全是农村信用社的事儿,我不知不觉地认真读起来。杨科长看我认真的劲头儿...  相似文献   

8.
说来也巧,我踏入信合大门之时也是《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创刊之始,是她伴我同行,是她帮助我成长和进步。大概是职业的关系,我一直都有藏书的习惯,在我卧房里,书柜、桌面、床铺上都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在众多的金融刊物中,《中国农村信用合作》这本内容丰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信用合作》近几年为我带来了诸多“好运”,所以,我首先真诚地说一声,谢谢了,《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八五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跨进了信用社的大门,从此成为信用社的一名代办员。平时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经常写点东西,一些“豆腐块”、“火柴盒”陆陆续续被省、地、县的广播电台和报刊所采用。《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的问世,给我们这些农村信用社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自己的写作园地。九一年我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写了一篇散文,投寄《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编辑部很快就被刊用了。这就是九一年第十期刊用的散文《写给信用社主任》。从此以后,我的名子和这篇散文  相似文献   

10.
我从事信贷工作三十多年,在联社订阅的多种报刊中,我唯独喜欢《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尽管她办刊时间不长,但她很贴近基层,是广大农村信用工作者学习、实践的好参谋。1995年,我退休回到家乡,自费订阅了《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我不仅自己阅读还让乡亲们传阅。一下...  相似文献   

11.
书法     
之于《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我是她的忠实读者和学生;之于我,《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则是我的情缘,我的牵挂。 在农信社与农业银行脱钩以后的1999年10月,我作为人民银行农金管理部门的一员,赴甘肃省崇信县锦屏镇农信社检查工作。  相似文献   

12.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已经走过了20个春秋。通过采编人员20年的努力,《中国农村信用合作》肩负着全国农村合作金融广大员工的重托,植根于农村信用合作事业沃土,淋风沐雨,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农村信用合作事业发展,从当初稚嫩的幼苗,成长为如今的参天大树,雄伟苍劲,巍然挺拔。  相似文献   

13.
我的良师益友崔多奇我的案头,经常摆放着好几种金融刊物,《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是我时常求教的良师。如今《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那大方的刊本,明朗的版面,丰富的内容,图文并茂,无不令人赏心悦目。在她8周岁生日的喜庆日子里,我捧读刊物,更是倍感亲切。八个...  相似文献   

14.
回首几年来的业余笔耕道路,感受颇深、难以忘怀的还是与《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结下的不寻常、特珍贵的“第一次”友谊。第一次在《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发表文章。那是在1995年第3期《中国农村信用合作》上发表的一篇同题诗———《想你的时候》。其时我正在恋爱季节,...  相似文献   

15.
这次召开的《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编委会议,实际上也是一次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是司长办公会决定的,说明合作司对办好杂志十分重视,杂志社的领导已就改进杂志工作问题向大家做了全面报告,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切实正确认识《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在信用合作事业改革...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汉中地区中心支行十分重视《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征订发行工作。1992年全区征订1993年《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1142份,超额完成省分行分配征订任务敬的36.4%。为做好1994年《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征订发行工作,他们又及早安排布署,采取了三条措施。 一、认真抓好《中国农村信用合作》刊物宣传,为扩大证订发行范围奠定基础。中支要求:各级通讯员在做好本职工作和宣传报道的同时,要利用一切机会抓好刊物宣传,不仅在系统内做好宣传,  相似文献   

17.
在我家的书橱里,整整齐齐摆放着近200期《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闲暇抽出一两本静心翻翻读读,有种抚摸自己儿女的亲切感觉。在这16年的时间里,这些杂志伴随着我几次搬家,从未舍得丢弃。这里面有杂志人16年的的艰辛,更有我的喜怒哀乐,她伴我走过了每年的春夏秋冬,更漫过了人生的春夏。1988年下半年,我偶然得知《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要创刊,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涟漪。期盼中等到了散发着墨香的1989年第一期杂志,看到一轮红日在  相似文献   

18.
新年始,万象新。值此《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更名为《中国农村金融》之际,我谨代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向《中国农村金融》杂志全体同志表示热烈祝贺,并致以新年的问候和节日的祝福!  相似文献   

19.
近日,银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蒋定之一行来到《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社视察工作。他对杂志社以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对杂志今后发展提出了要求。他强调:《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是银监会主管的,宣传农村金融政策和服务的一个重要的新闻媒介,希望《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社的同志们共同努力,把杂志办刊水平提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转眼间,《中国农村信用合作》杂志已走过16年的风风雨雨,它就像一个少年,经历过美好的童年后正在健康成长。尽管这些年农村信用社体制几经变革,但杂志面向读者、面对基层、贴心服务的宗旨却始终没有变,为许多陌生的朋友搭建了无声的桥梁……多年以前,那时候我刚到人民银行县支行工作。一天,我到一个基层农行营业所去检查业务,无意中在主任办公室看到了《中国农村信用合作》,便从头到尾地翻阅了一遍。那时我刚刚离校参加工作,并且来自农村,所以对农村的情况有过较多的接触和了解。凭我的感觉,这是一份与农村和农民关系密切,支持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