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利率、汇率是货币市场与外汇市场的调节工具和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两者之间相互联动相互协调。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利率政策或汇率政策,而且取决于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效应。加强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是实现我国内外经济均衡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分析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机制的M-F-D模型,然后建立计量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汇率和中美实际利差进行实证分析,进而分析我国偏离M-F-D的现实和原因,最后提出增强人民币利率-汇率联动协调机制、实现我国经济内外均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美利率与汇率联动关系的实证研究:2005~2008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今天,尤其伴随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逐步推进,中美利率与汇率联动关系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本文在借鉴经济学有关利率和汇率联动关系的理论模型和传导机制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模型和统计软件Eviews5.0,通过对利率与汇率经济变量的平稳性检验、协整关系检验、因果关系检验、冲击反应分析和方差分解检验,较为全面地对中美利率与汇率的联动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中美利率和汇率在长期内存在协整关系,但短期联动关系不足,我国应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积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使我国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相互协调,促进宏观经济向内外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国际短期资本流入我国规模和扩张速度大大增加的背景下,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利率、汇率以及利率和汇率两者的联动如何影响国际短期资本流入我国,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计量经济学模型,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进一步确定了这种影响的大小,最后得出汇率的预期变动率和汇率与利率的联动效应是影响国际短期资本流入的重要因素,利率差对于短期资本的流入的影响不是很大。此外资产市场的收益率也是除利率、汇率及其联动因素之外影响短期资本流入的重要因素。最后在理论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国内外关于利率与汇率理论,归纳了利率与汇率这两者之间的联动效应,并针对我国当前经济状况,提出了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越两国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区域货币金融合作不断加强,但两国之间缺乏合作和协调的汇率制度安排已明显地制约了中越两国的合作向纵深发展,建立人民币与越南盾汇率协调机制是推进中越两国货币金融合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自2005年7月21日中国启动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涨势。鉴于目前人民币所面临的升值压力,以及中央银行最近一段时间对人民币连 相似文献
7.
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关联性检验:1979-2002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1979至2002年期间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关联性进行了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人民币汇率与利率的联动性较弱,相互变动呈不规则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货币传导机制运行不畅。其主要原因是金融市场的不健全以及“双率”形成机制的非市场化。 相似文献
8.
利率机制实证分析及我国利率市场化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率机制主要包括利率的形成机制和作用机制 ,它们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利率一般是在两种情况下决定 ,一种情况是政府货币管理当局直接控制利率 ,另一种情况由市场决定。政府直接控制利率会产生许多不良的后果 ,影响投资和储蓄的实际收益 ,最终达不到政府所要实现的目标 ;利率市场化会带来利率风险 ,给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带来损失。我国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既要发挥市场利率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又要防范金融风险 ,同时还要处理好目标与手段的关系 ,遵循一定顺序 ,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9.
10.
11.
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中国与东盟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应在现有双边金融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国-东盟汇率协调机制。从目前和动态变化的约束条件出发,建立和完善中国-东盟汇率协调机制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在短期阶段,完善风险监督和危机救助机制,开展汇率政策的磋商对话,促进地区汇率稳定;在中期阶段,在实现大中华区汇率协调和东盟国家汇率协调的基础上,建立中国和东盟钉住共同货币篮的汇率协调机制;在远期阶段,在大中华区、东盟分别建立统一货币区的基础上,进行中元和东盟元的汇率协调,维护两种货币的合理汇率水平,最终实现中元和东盟元的统一,建立中国-东盟统一货币区。 相似文献
12.
Zou Hongyuan Li Xiaobin 《国际金融研究》2008,(10)
本文运用近年由IMF经济学家发展起来的宏观经济平衡方法,从分析中国基础经常项目、目标资本项目与储蓄—投资之间的内外均衡关系入手,确定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可能偏离中期均衡汇率的程度。通过分析和计算,我们估计2005年人民币真实有效汇率可能低估的程度为6%。应该注意的是,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变化,人民币均衡汇率或人民币汇率偏离均衡的程度也会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13.
14.
金融开放条件下利率改革和汇率改革的协同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金融开放条件下,汇率、利率与套利资本流动存在着内在联系,我国在进行汇率制度改革、货币政策改革与金融市场改革时,应注意三者协调发展和整体平衡,寻求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之间的最佳政策组合,发挥利率改革和汇率改革的协同效应。为发挥金融改革协同效应,必须注重货币政策工具改革之间协调与配合,增强利率汇率的联动机制,积极推进与利率市场化相协调的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从而推动货币内外均衡进程。 相似文献
15.
16.
利率与汇率作为货币资金的对内价格和对外价格,二者具有统一的价值基础,并且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在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率作为货币资金的对内价格,影响着居民及企业的支出和投资,利率的变化对整个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生活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汇率作为货币资金的对外价格,是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市场上的核心价格变量,受外汇市场、国际收支、跨国资产组合、外汇储备等因素影响。在一国宏观经济中,利率政策和汇率政策是货币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政策手段。实际上,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尤其是开放型经济,利率与汇率存在着复杂的关系,甚至有时还存在冲突。因此,对于利率与汇率在传导机制、价值基础、政策运用方面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将更有利于发挥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近年来,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逐步向纵深方向发展,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也将进入攻坚阶段。当然,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对整个金融体系及经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但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利率与汇率的联动关系进而更好的研究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非美货币汇率定价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研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的定价机制。首先本文探讨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定价机制,分析了这种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讨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参考人民币有效汇率的一篮子货币的定价机制,指出可通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调整,实现人民币有效汇率目标。其次本文分析人民币对非美货币的定价机制,指出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必须通过套算机制来确定,本文认为人民币对林吉特和卢布的定价最终可能仍然通过套算确定。最后本文分析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波动幅度之间的关系,指出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和人民币对非美货币汇率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可先放开人民币对非美货币的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人民币汇率与中国-东盟经济体贸易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与中国-东盟经济体贸易存在协整关系,在出口方面,实际汇率升值对出口的正向作用比名义汇率的要大;在进口中,实际汇率对进口的影响比名义汇率的要小。中国-东盟经济体出口贸易对人民币汇率的响应存在"奇异J曲线"效应。政策建议是:全面考虑人民币汇率篮子中各种货币的权重问题,提高对东盟经济体地位的重视,同时要关注中国与东盟贸易中的物价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汇率与货币替代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1997Q4~2007Q1中国的实际数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在现有的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于中国1997Q4~2007Q1间的实际数据,对人民币名义汇率水平及其波动性与货币替代率的经济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汇率的波动性与货币替代率不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而人民币名义汇率水平与货币替代率则存在一定的协整关系,即中国的货币替代更多的是出于保值需要,不具有投机性。此外,研究还表明,当前中国货币替代率的变化更多地则是受汇率以外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目前所实行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与市场经济并不矛盾,而人民币汇率也不是中国对美巨额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WTO对影响贸易的汇率制度拥有管辖权。从WTO规则出发,中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非对汇率长期、单向和大量的干预,不构成汇率操纵。而由于不符合补贴的财政资助、授予利益或专向性条件,人民币汇率制度也难以成立为《补贴与反补贴协定》项下的补贴。而中国的汇率制度在向更加灵活和宽松的方向发展,同样不符合"非违法之诉"的不可预见要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