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民族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丁健  彭华 《经济地理》2002,22(1):101-10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有少数民族55个,而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如何开发利用好这些民族文化资源来发展旅游活动,是关系是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旅游业有地吸引力、有无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影响民族旅游开发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这些因素是民族特色与民族知名度、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市场、旅游地民族感知形象、有无著名风景点或风景区、空间集聚与竞争、决策者行为、当地居民态度。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内外热议的话题。“全球化”(globalization)问题已经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且这种影响仍正在延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那么,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有何关系?如何认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意义是什么?朱宗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研究:全球化视野下的意义与战略》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回答。  相似文献   

3.
建立有效的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年薪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我国“十五”期间企业改革的目标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如何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我们认为对经营者实施规范的年薪制是可行的选择。 一、什么是年薪制 年薪制是目前国际上对经营者普遍实行的报酬机制。它是以年度为单位计算和支付经营者报酬的制度。该制度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内容:(1)报酬结构确定及结构变化对经营者行为的影响。(2)报酬数量与经营者积极性的关系,以及最佳报酬数量的确定。(…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嵌入性理论激起了研究者对企业融资理论的跨学科研究热潮。建立在嵌入性之上的融资机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中国文化情景下的关系在融资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如何发挥作用?本文将围绕上述问题,在中国文化情景下,从社会网络分析的角度探讨企业的融资行为,并发展一套企业融资的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5.
思维是人类文化现象的深层本质,属于文化现象背后的对人类文化行为起支配作用的稳定因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思维偏向,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思维类型。这些各自特有的思维类型,对全人类文明发展史特别是科学技术发展史既增添了光辉,也设置了障碍。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范围的巨大扩展,综合吸收和发扬各民族的优良思维传统,实现全人类思维方式的互补和现代化,从而极大地推动科技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已成为人类共同的责任。(一)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中国传统思维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稳定的独特的结构方式。这种传统思维方式具有如下主要…  相似文献   

6.
《信息经济与技术》2005,19(10):62-63
对于经常上网的朋友来说,你可能和我一样,在“添加或删除程序”中安装了不少Wondows的补丁程序(如图1)。这些补丁有KB开头的,有Q开头的,在网上,还有一种叫做SP的补丁,那么,这些补丁有什么用呢?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我们又如何查看和管理它们呢?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将是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呢?回答很简单:这就是全球性进入知识(智力)经济的新时代。而知识经济的内涵又是什么呢?和我们每个人有什么关系?和我们的经济发展又是什么关系?我想谈谈个人粗浅见解,供从事经济工作和企业界的朋友们参考。1对知识经济的到来不可熟视无睹21世纪将是知识(智力)经济的新时代,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进步的必然。是实实在在的历史潮流,对此我想作如下浅述。1.1知识经济是一个科学概念知识经济概念的形成,经历了三十年的历史,自70年代以来,对未来经济出现了多种说法,先是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  相似文献   

8.
根据《财富》杂志最新公布的2007年咨询公司排名。我们看到其中有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排在第六到第八名的三个公司,都和美世(Mercer)有关系。分别是美世咨询公司(Mercer Management Consulting)、奥纬咨询公司(Mercer Oliver Wyman)、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Mercer Human Resource Consulting)。这可能令很多人感到疑惑,这三个公司是什么关系?我们之前用的美世服务是哪一家的呢? 2007年9月12日,“美世人力资源咨询”更名为“美世”。这是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新的品牌定义。这个全球性的品牌反映了美世的许多业务已经超越了人力资源咨询的范围,在咨询、外包和投资服务等领域提供的广泛服务。  相似文献   

9.
论品牌营销的文化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社会、个人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而文化、亚文化和社会阶层等文化因素,对消费者的行为具有最广泛和最深远的影响,文化是人类欲望和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文化是探索人的思维和行为法则最为适宜的主题。品牌是一个多维的概念,是一系列属性相互作用的综合体。事实上,它更多地被注入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理想寄托、风俗习惯、民族风情、历史传统等文化内涵。如何以文化锻造品牌,挖掘品牌中的文化底蕴,恰当而有效地进行品牌的文化定位,从而提升品牌的价值,是现代品牌营销的最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对品牌的深层次认识。  相似文献   

10.
钟岩  胡立新 《经济论坛》2002,(15):24-26
一、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在各个方面向我们展示它的力量,它实实在在地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任何国家和民族都不能不面对它给予的机会和挑战。全球化的概念到目前为止仍没有确切的解释。有的学者用“国际化、跨国化、一体化、单一化、相互依存、世界趋同”等一些名词来描述;有的学者认为全球化“是人类跨越空间、制度和文化等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充分沟通和达成更多共识的过程”;还有的学者认为:“全球化就是指经济全球化,即生产资源(劳动力、资本、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从“文化适应”的角度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选取语言、民族认同、文化认同以及新环境中居住时间为指标,通过Logit模型对美国西班牙裔和亚裔的四个少数民族购买民族蔬菜的行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文化适应”的语言、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指标均显著影响少数民族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其中民族认同对购买行为具有显著正影响,语言和文化认同对购买行为具有显著负影响,而在新环境中居住时间指标的影响并不显著。在此基础上,针对如何理解多民族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并满足其购买需求,本文从语言、居住环境、民族认同和消费习惯等方面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自我是人格结构的核心,而人总是处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研究自我的文化因素成为近年来自我问题研究的新动向。已往对自我的研究,大多放在个体主义文化和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进行考察,研究发现西方人属于独立性自我,中国人属于互倚性自我。然而,用集体主义文化来概括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是有偏颇的,以此研究中国人的自我存在不全面性或偏差性。因此,本文从中国儒家传统伦理文化的视角,探索中国人自我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客家文化旅游在"客家热"和文化旅游背景下蓬勃发展。应用文化生态理论,从文化生态角度探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客家文化具有显著的文化生态特性,并在客家文化旅游中凸显。在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文化生态问题分析基础上,提出文化生态视野下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理念:强化客家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概念和环境意识;树立"大景区"意识构建客家文化旅游"大景区";树立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理念发展客家文化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4.
以东京、巴塞罗那和曼彻斯特三个典型的创新型城市为对象,从环境条件(可视层)、制度行为(制度层)和价值理念(精神层)三个层面对其城市创新文化建设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对我国创新型城市创新文化建设的启示: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倡导创新观念、营造创新氛围;规划文化发展,整合创新资源,培养、引进各类优秀人才;完善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5.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不断要求变化的环境中,如何有效进行创新和选择合适的创新方式成为企业关心的核心问题。文化作为影响企业行为的一个因素,对技术创新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借鉴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129家企业层面的数据研究四种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团队文化、层级文化、灵活文化和市场文化对于率先创新和模仿创新两种技术创新方式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的灵活文化越强,越倾向于选择率先创新;企业的市场文化越强,越倾向于选择率先创新;企业的层级文化越强,越倾向于选择模仿创新方式。企业若要更好地增强其创新能力,就需要结合自身的文化选择适合的创新方式,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强化以及维持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系多个文化流派的融合,如:儒、道、法、佛等,已成共识,但学术界对在先秦时尊为“显学”的墨家学说却提及甚少,甚至不少人认为墨学自汉代以后就彻底消失了。墨学真的消失了吗?从历代活跃在民间的“侠”中,我们看到了“墨”的影子。本文通过分析墨、侠的源流关系、对侠义精神的认识以及侠受墨学影响的表现等,证明了墨学并未消失,它一直以侠的形式流传在民间,直至今天仍彰显其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Formation and persistence of oppositional identiti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 develop a dynamic model of identity formation that explains why ethnic minorities may choose to adopt oppositional identities (i.e. some individuals may reject or not the dominant culture) and why this behavior may persist over time. We first show that the prevalence of an oppositional culture in the minority group cannot always be sustained in equilibrium. Indeed, because the size of the majority group is larger, there is an “imposed” process of exposition to role models from the majority group that favors the diffusion of mainstream values in the minority community. In spite of this, an oppositional culture in the minority group can nevertheless be sustained in steady state if there is enough cultural segmentation in terms of role models, or if the size of the minority group is large enough, or if the degree of oppositional identity it implies is high enough. We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harassment and the number of racist individuals in the society, the more likely an oppositional minority culture will emerge. We finally show that ethnic identity and socialization effort can be more intense in mixed rather than segregated neighborhoods.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jointly analyses a behavioural and a cultural concept to explain household debt portfolio choice. The behavioural approach explores the role of time preferences on household debt maturity in a theoretical model and a numerical analysis. We derive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ng-term discount factor δ and the optimal maturity of household loans. The cultural approach examines whether national culture is a reasonable predictor for household debt maturity. We show that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households’ borrowing decisions and has even more predictive power than time preferences. Countries with higher scores on the Hofstede dimension of long-term orientation tend to have shorter household debt maturity. Time preferences incur a primarily mediating role, because the effect of national culture on the borrowing decision is reduced, as the long-term discount factor δ increases.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目前,我国大学文化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内部生态系统频现冲突,与外部生态系统之间关系失调。大学文化亟待实施生态化建设这一新的方略,实现由非生态平衡的状态向生态平衡的状态不断转变。实施生态化建设必须遵循文化生态学的基本原则,明确目标、厘清路径、构建相应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指明了语言文字事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基础作用。认清语言文字发展现状,理清语言文字发展与文化建设的关系,发挥语言文字的文化建设功能,对于湖南省社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