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日前,国家工商部门加强了对非转基因产品广告的监督管理,中央电视台率先发布《关于"非转基因产品"广告的审查要求通知》,禁止在广告中宣称非转基因产品更健康、更安全。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毕美家日前回应,此举对于规范市场行为、正确引导消费、塑造公平竞争环境都将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毕美家表示,有的企业把"非转基因"作为卖点加以炒作的做法实质是商业包装,违反了广告法等相关法规,导致行业竞争的无序,加剧公众对于转基因技术的恐慌情  相似文献   

2.
非转基因产品认证计划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外建立非转基因产品认证计划(Non-GMO Certification program)的概况,探讨了我国建立非转基因产品认证体系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提出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3.
在本研究中,从IPTV作为一种新媒体的角度,根据不同的IPTV广告类型和产品类型存在的效果差异进行探索。为此,依据广告类型和产品类型的不同分别进行了4个实验调查,IPTV广告效果测定了广告态度、广告点击意向、产品购买意向。首先,由于IPTV广告种类的不同,使广告效果的差异表现在广告态度和点击意向上;第二,根据产品类型的不同,IPTV广告效果也出现了差异。在广告态度和点击意向及购买意向存在差异的同时,IPTV广告中探索研究比经验型研究显示出更有效的反应;第三,由于广告类型和产品类型的不同,相互作用效果在购买意向上表现了出来。这些为广告中利用IPTV的媒体两面性提供了依据;其次,倡议在广告实行战略中开发能预期对消费者起到积极广告效果的带有图标和字幕的网幅广告;再次,在IPTV广告的制作方面,为探索性的IPTV广告能够诱发更有效的广告效果提供了理论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尹星  谷广彬  魏婷 《中国市场》2010,(22):118-120
本研究旨在探讨名人代言对不同类型产品广告效果的影响,采用2(代言人类型:名人,非名人)×2(产品类型:理性化产品,感性化产品)×2(性别:男,女)的混合实验设计,可得出结论为:感性化产品和理性化产品广告中均存在显著的名人效应;女性比男性更易否定非名人代言的可靠性;较之感性化产品,理性化产品名人代言的可靠性高于非名人。  相似文献   

5.
当前,转基因产品可能潜在的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许多消费者都认为转基因产品可能会对人类的健康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并将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欧盟、日本、韩国等许多国家都颁布了有关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法规,同时,这些国家也对非转基因食品的管理作出了明确要求,身份保  相似文献   

6.
USP的诡计     
范小青 《广告大观》2006,(3S):144-147
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即“独特的销售主张”)广告一直是广告界的宠儿。在对一些USP广告进行比较分析时,我发现某些USP广告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当一些创作的共同点衍化为一种趋势,USP就经历了不小的转变,不仅是从基于产品的USP转变到基于品牌的USP,更重要的是其创作主旨从“以产品(或品牌)为中心”转变到了“以说辞为中心”。  相似文献   

7.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人类在科技发展史上再次实现了飞跃。转基因技术在给人们带来丰富多样的转基因产品的同时,也给动植物健康和食品卫生带来了新的挑战。在国际贸易领域,不同国家和政府对转基因产品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些国家,如美国和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推动转基因技术在其国内广泛运用的同时,倡导转基因产品贸易的自由化;另一些国家,以欧盟及其成员国为代表,  相似文献   

8.
向继红 《市场研究》2004,(12):14-16
广告研究(AD Research)是高度专业化的市场研究活动,是市场研究内容的一部分。它帮助企业针对特定的产品或服务制作更具吸引力和更有效的广告产品,并有利于企业利用有限资源制定合理的媒体投放计划。  相似文献   

9.
《中国流通经济》2015,(11):87-95
近年来有关广告诉求有效性的研究较多,但关于理性诉求和感性诉求哪一个更能导致积极的购买行为并无统一定论,且对各种广告诉求方式的适用条件也缺乏深入探讨。文章以我国某所大学的年轻消费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设计与问卷测量实证研究不同广告诉求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不同产品类型和产品涉入程度在以上关系中所起的交互作用。研究发现,不同广告诉求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显著的差异化影响,且广告理性诉求通常情况下会比感性诉求效果更佳。产品类型对广告诉求与消费者购买意愿关系的影响取决于消费者产品涉入程度,当消费者购买实用型产品且产品涉入程度较高时,广告理性诉求会比感性诉求更容易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且广告理性诉求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得到强化;而当消费者购买享乐型产品且产品涉入程度较低时,广告感性诉求会比理性诉求更容易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且广告感性诉求与消费者购买意愿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10.
吴灵 《广告大观》2004,(3):75-75
大型豪华客车作为非大众产品,一掷千金地在电视媒体上投放广告到底值不值?继去年底宇通客车斥资近千万人民币投放中央电视台广告后,近日更有消息传出,宇通已经有了追随者,客车制造企业如金杯、依维柯等也即将在中央电视台投放广告。  相似文献   

11.
刘震 《中国广告》2010,(9):87-88
经常会在飞机上翻看杂志时见到一些“非著名广告策划公司”的自我广告,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视频截屏图片几乎全都是代言人广告!我很疑惑。疑惑其精明,更疑惑其愚傻,最终明白了“难得糊涂”之最高境界。得道之后,有种深得其乐的醉意。因为我亲身所遇的境地是那么的典型之至!就在2010年8月4日,我在无锡拍摄了一个林心如代言的日化产品广告,这家企业一下子来了17位家属、职工代表到现场观看拍摄,并且在现场七嘴八舌地临时修改林心如的结尾广告词,其中一位亲属直言:“你就让林心如拿着产品对镜头大声说:XXXXXX……我喜欢!保证今年销量翻番!”我听后,非常严重地表示了认同,赶紧跑到场外狂吸三支烟。  相似文献   

12.
《商》2016,(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告在消费者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扩大了产品的消费群体,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价值。也就是说品牌的广告密度构成了产品的差异性,使之在消费市场上更具有竞争力。本文主要是对经典线性城市模型的扩展,在原有假设条件下加入广告密度与广告效用函数,从社会福利角度去分析广告密度的影响。我们发现消费者剩余不仅与均衡价格有关而且很大程度上受广告密度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范围内,转基因产品国际贸易呈迅速增长的态势。欧盟现行转基因立法框架及其对转基因产品国际贸易监管的实践显示,欧盟面临着与转基因产品相关的国际贸易条约和国际环境条约相冲突的问题,实践中可能会引发与美国等主要转基因产品出口国之间的贸易争端。由于我国在转基因法规和制度方面与欧盟有较多相似之处,我国应当借鉴欧盟问题的启示,在发展和完善转基因产品国际贸易监管制度的过程中,努力避免潜在的转基因产品国际贸易争端。  相似文献   

14.
一、转基因产品争论的焦点 自从1983年首例转基因烟草问世.至2008年批准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达到25个。2008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持续强势增长达到1.25亿公顷。转基因作物为人类解决疾病防治、食物短缺、能源匮乏等一系列问题带来了希望,但也有可能对人类、动植物、微生物以及生态环境构成危险或潜在的风险.对人类健康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甚至可能是巨大的。转基因产品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争论的焦点仍然集中在转基因产品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的潜在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贸易大国,在转基因产品技术研究、生产及进出口方面都走在世界前列。因此,研究我国转基因产品国际贸易法律规制对我国转基因产品国际贸易法律规制措施的完善和转基因产品国际贸易的实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媒体间激烈的竞争,媒体广告产品也在不断优化创新,以期吸引更多的广告主。无论是何种创新都是为了让广告主的广告传播更加有效。随着广告招商季的临近,很多媒体推出了新的广告产品和政策,本刊特选取部分媒体的产品予以分享。  相似文献   

17.
当企业的销售状况非常好时不会想到市场部,因为市场部既不开发产品也不生产产品更没有去销售产品。当销售不好时,人人都会指责市场部的措施不利。一个产品销售好了有人认为是产品好或者是广告做的好或认为是销售得好,但没有人认为是市场部将产品整合传播得好。  相似文献   

18.
在超市里,每件流通的商品上都有产品标签,购买商品时,你注意过产品标签上的标识吗?你想过通过拨打标签上的电话,核实商品的出处、辨别它的真伪吗?日前,记者接到了一位消费者的电话,他反映了这样一个问题一消费者董先生前几天在北京丰台区世纪华联超市,购买了一桶中粮食品营销有限公司生产的福临门1.8升非转基因压  相似文献   

19.
日前,一款名为“绿代代”的环保精灵面世,这是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文化艺术专业委员主办的“中国环保袋广告网”的拟人化吉祥物。“中国环保袋广告平台”广告环保袋的产品标志。  相似文献   

20.
广告进述快乐的产品体验时光比简单叫卖质优价廉的产品更有劝服力。提及钱,会让消费者想想获得一个产品所花的代价而不是消费这一产品带来的快乐,消费者的品牌态度总是消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