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粮食经济》2009,(8):34-36
一、6月份粮食市场回顾 稻谷市场:粳稻市场北弱南强,籼稻价格略有下滑。6月份,南北粳稻价差逐渐缩小,“北强南弱”特征转变为“北弱南强”。东北地区经过14次国储稻谷竞价交易,市场供应水平已经稳定超过需求量,加工企业稻谷库存持续增长,稻谷和大米价格均呈小幅回落态势;长江中下游地区月内进入夏收期,部分贸易商主营业务从稻谷向夏粮转移,市场上粳稻价格交易量减少,粳稻和粳米价格均小幅上涨,南北粳稻价差较上月缩小。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国内稻谷市场在市场和政府的双重调控下总体上呈现平稳态势,但是粳稻价格由于受国内库存下降和购销市场的全面放开等因素影响,一直处于攀升状态.进入10月份以后,部分省市的中等粳稻入厂价已经突破2000元/吨.目前,晚稻收购即将开始,随着国有收储企业收购主角地位的退出,市场价格的调节功能还未充分发挥作用,笔者认为当前国内晚稻市场尚难真正趋于理性运行.  相似文献   

3.
《中国粮食经济》2010,(5):34-36
一、2010年3月份粮食市场回顾 稻谷市场:粳稻价格继续上扬,带动籼稻价格走高。3月份,由于西南5省区旱情持续发展,旱区夏粮减产已成定局,市场看涨预期增强。粳稻原粮减少,企业收购数量较上年同期下降,粳稻价格延续上涨趋势。随着气温回升和春播工作陆续展开,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经济》2009,(10):34-35
一、8月份粮食市场回顾 稻谷市场:交易标的投放增大,粳稻价格涨幅趋缓。8月份,政策性稻谷投放力度增大,当月成交184万余吨,比上月增加30万吨,达到今年政策性稻谷竞价销售以来月成交量的最高水平。随着政策性稻谷的持续投放,市场供给偏紧局面有所缓解,成交量呈下降趋势。监测显示,截至9月3日的粳稻竞价交易中,成交率为70%,较8月末时降低9.8%。价格涨幅也趋向缓和。  相似文献   

5.
《中国粮食经济》2009,(9):23-25
一、7月份粮食市场回顾 稻谷市场:粳稻价格持续走高,早稻收购市场平淡。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监测,截至7月底,经“全国统一粮油电子竞价交易系统”拍卖的吉林和黑龙江两省2008产粳稻价格较7月初时分别上涨了8.2%和6.5%,达到2366元/吨和2192元/吨。2006—2008年同期两地价格均平稳或略降。稻谷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加工企业预计接新前粳稻供应将较为紧张,为确保加工用粮,纷纷提前增加库存所致。因此,粳稻供应紧张更多地表现为加工企业和收储企业间的库存空间位移。谷价上涨推动大米价格,  相似文献   

6.
《中国粮食经济》2010,(1):37-38
<正>一、2009年11月粮食市场回顾稻谷市场:南北市场价格呈现分化走势。2009年11月份,稻谷市场呈现分化走势。中晚籼稻处于上市高峰,供给充裕,需求相对疲软,收购价格小幅下跌,最低收购价格提供底部支撑。受雨雪天气和需求疲软影响,收购一度放缓。东北粳稻产区加工企业和贸易商补库需求旺盛,收购  相似文献   

7.
在全国稻谷产量已经连续几年减少的大背景下,2003年受高温热害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稻谷产量大幅度下降,粳米供应短缺,需求转向东北粳稻产区。在强大需求的拉动下,全国粳稻价格在去年10月已经出现上扬行情的基础上,于2004年2月份再次出现大幅度的上涨。南方籼稻市场和全国小麦市场又在粳稻价格的拉动下,出现了较大的波动行情。面对全国粮食价格的继续上涨,国家进一步采取促进粮食生产的强有利措施,针对稻谷市场的特殊情况,特别出台了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国内早稻市场在2000年已经全部放开,早稻的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在国内稻谷供求出现较大…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经济》2010,(8):40-41
<正>一、2010年6月粮食市场回顾稻谷市场。粳稻价格小幅回落,籼稻价格基本稳定。6月份,国家继续加大调控力度,以稳定农产品价格。各地储备粮出库数量有所增加,市场供应稳定。期间,受高温高湿天气和需求疲软  相似文献   

9.
《中国粮食经济》2009,(7):31-33
一、2009年5月份粮食市场回顾 稻谷市场:关内关外价格走势出现分化。5月份,稻谷市场呈现分化走势,关内价格偏软,关外价格上扬。夏粮上市时间临近,籼稻产区收储企业轮换出库力度增大。东南沿海地区籼米需求疲软,加工企业原粮采购热情减弱,籼稻价格呈小幅回落走势。经过2008年5-6月和2008年10月-2009年4月两阶段外运高峰,关内收储企业和贸易商持有的东北稻谷库存明显高于常年同期水平。  相似文献   

10.
2006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和产量进一步增加,消费量稳中微减,产消基本平衡,供求矛盾进一步缓解,价格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但籼、粳稻米走势却发生了相反变化,籼稻受灾减产,价格走强;粳稻丰收增产,价格开始走弱。展望2007年稻米市场,籼稻库存较大,价格难以继续上涨;粳稻产量增加,价格继续走弱。  相似文献   

11.
《中国粮食经济》2009,(6):26-28
一、2009年4月份粮食市场回顾 稻谷市场:收储企业出库减少,稻谷价格小幅上涨。4月份,各地清仓查库工作全面展开,收储企业稻谷销售数量减少,部分企业稻谷出库时间推迟。各主产区连续降雨对稻谷收购也产生一定阻碍,加工企业原粮库存普遍偏紧,中晚籼稻销售价格处于稳中有升趋势。受需求疲软和原粮减少影响,东北稻米外运数量持续下滑,销售价格冲高回落。长江中下游地区粳米销售略有好转。收储企业出库量减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粮食经济》2008,(8):25-26
一、6月份粮食市场状况及价格走势回顾 稻米市场:南方粳稻价格小幅振荡,籼稻投放增加,价格回落。6月份,南北粳稻市场呈分化走势。由于运费补贴等优惠政策在6月底到期,东北地区稻米出现抢运现象,稻谷收购价格小幅上涨;华南等地区东北稻米到货数量较多,当地苏皖产粳米价格受到压制。  相似文献   

13.
近日,农业部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专家组发布2010年4月农产品市场监测信息。稻米国内稻谷收购价稳中有涨,粳稻强于籼稻4月份,早籼稻收购均价为1921元/吨,环比涨0.9%;晚籼稻收购均价为2045元/吨,环比涨2.6%;粳稻收购均价为2555元/吨,环比涨4.9%。国内大米价格持平略涨4月份,早籼米批发价为  相似文献   

14.
《中国粮食经济》2008,(3):29-31
一、1月份粮食市场状况及价格走势回顾 稻米市场:粳稻受到政策扶持,灾区稻米运输困难。1月份,东北地区收购资金陆续到位,黑龙江稻谷最低收购价定点企业成为市场收购主力,其收购数量的增加拉升稻谷价格小幅上扬。但非国有粮食企业认为稻谷供给充足,收购积极性仍低于去年。受雪灾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粮食经济》2008,(7):30-31
稻米市场:粳稻价格走势趋稳,籼稻价格持续上涨。5月份,东北地区车皮供虚充足,运费补贴政策出台后,粳米外运量明显高于往年同期。粮食企业收购稻谷积极,普通稻谷价格小幅上扬,优质稻谷价格涨幅仍然显著。农发行发布通知决定支持东三省按市场价格敞开收购农户出售的稻谷,对东北稻谷价格的上涨也起到推动作用。5月下旬,江苏、安徽地区夏粮开始上市,  相似文献   

16.
《中国粮食经济》2009,(12):33-34
一、10月份粮食市场回顾 稻谷市场:新产粳稻上市数量增加,价格呈现南北分化。10月份,随着新产粳稻上市量不断增加和持续的政策性稻谷投放,全周范围内供需略显偏紧态势基本消除,但东北和苏皖地区存在差异,价格也南北分化。在江苏、安徽等地,上市时间早,农户销售较为集中,而米价下跌导致加工企业和贸易商采购态度谨慎,  相似文献   

17.
《中国粮食经济》2008,(4):26-27
一、2月份粮食市场状况及价格走势回顾 稻米市场:粳稻市场逐渐回暖,籼稻价格小幅走高。2月份,稻谷运费补贴政策实施细则出台,规定关内经认可的粮食企业在东北三省采购稻米,根据运输距离和方式的不同可以获得数额不等的补贴。同时,粳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启动范围扩大到吉林省。受政策利好拉动,春节过后东北稻谷市场回暖,收购趋向活跃,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经济》2010,(3):30-32
<正>一、2010年1月份粮食市场回顾稻谷市场:粳米价格继续走高,籼米价格上涨乏力。1月份,受节日因素的拉动,稻米价格继续上涨。随着农户余粮减少,东北产区粳稻收购进入收尾阶段,成交量萎缩,市场有价无市。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粮食经济》2008,(11):30-31
稻米市场:黑龙江粳稻少量上市,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9月份,黑龙江新产粳稻开始少量上市,东部建二三江地区农户收购价格在1700元/吨左右,高于1640元/吨的最低收购价格,但较市场上销售的2007年产稻谷价格低220元/吨。今年黑龙江稻谷生育期间气候条件良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粮食经济》2009,(4):24-25
一、2009年2月份粮食市场回顾 稻谷市场:粳稻节前备货不足,节后价格快速上涨。春节后粳稻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截至2月中旬,黑龙江佳木斯地区普通粳稻价格从节前的1920元/吨涨至2000元/吨,江苏普通粳稻价格从1920元/吨涨至1980元/吨。推动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节前销区加工企业和贸易商备货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