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云 《企业经济》2002,(7):144-145
咨询业无疑也是卖产品的,但卖的是什么产品?过去有种说法,说是"卖点子"的.如今说这话的人已经不多了,尽管有的人"卖"的还是"点子".又有人说咨询业是"卖药"的,而且是"中药",说是"药能治病,但还得看病人吃不吃,看能不能按时吃、按量吃、坚持吃".说这话的也大都是搞咨询的.还有人说,咨询业是卖"玄乎"的,他是不请自来、告诉别人早就知道的,而且其实不懂别人那一行.说这话的,是对咨询业也许有了偏见的人.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相似文献   

2.
6月20日,江苏省射阳县耦耕乡解放村村部前人头攒动,数百名农民正在兴高采烈地卖公粮,一农民高兴地对笔者说:"到村部卖公粮,这还是头一次。加上乡里干部站在秤边为我们主持公道,今年卖粮食可真轻松。"原来,耦耕乡党委、政府为切实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侵害,决定在坚持价格政策、质量标准、户缴户结、现金结算的基础上,让粮食部门改进服务方式,变"铁着脸孔坐站收购"为"带着笑容到村设点约期、约量收购",全乡26个村中20个村设点收购,附近的6个村到站销售。与此同时,该乡成立了领导小组,下设执行政策组、市场…  相似文献   

3.
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为"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专利或其他知识产权、三流企业卖服务、四流企业卖产品、末流企业卖苦力",它反映了人们对无形的标准和知识产权重要性的认识,但不无遗憾的是该观点中使用"卖标准"之说,说明人们对"标准"一词进行了误读,如果不予澄清,如同改革开放早期,不少西方唯利是图而又毫无商业道德和良心的商人将其已进入公有领域、可无偿获取的过期或已失效的专利高价卖给对专利为何物还处于懵懂或无知时期的中国企业一样,我国企业会在不知不觉中被西方商人再"黑"一次,给它们再交一次无谓的昂贵学费.  相似文献   

4.
街头卖饭郎     
"吃饭难",午餐尤甚。于是造就了巨大的需求,于是唤出了街头卖饭郎,于是或褒或贬,引发了卫生防疫、营养配置、税收管理、非法经营一连串的问题。可天要下雨、人要吃饭,铁的定律。把送饭车一刀"砍"了?显然不成;任其发展?问题堆成一座山只是个时间问题。看来功夫得用在引导、管理上。看了这篇文章,不妨大家都来出个主意,看看怎么着才行。——主持人  相似文献   

5.
要把产品卖出去。销售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销售人员如何卖决定了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因为市场营销的层次有三个:卖产品、卖服务、卖思想。  相似文献   

6.
要制止卖青谷编辑同志:今年由于农副产品价格下跌,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如化肥、农药、种子反而价高,农民吃不消啦。当前正是春夏荒之时,一些缺钱缺粮的农户在借贷无门的情况下,有的人想方设法卖青谷。凭口而定,立字为据,售价低廉,卖走家中一担又一担尚未收获的稻...  相似文献   

7.
说来很惭愧,名声赫赫的李鬼的第一笔业务是从卖歪毛线开始的.那时节,初出茅房的我像一只胆小的小狗,树上掉一片叶子下来也会把我吓得跑几里路.俺的师傅,一个卖了30年“歪"毛线的青海汉子对我说:“干我们这一行的,必须牢记一条,就是,卖假货时,你千万别觉得自己卖的是假货,你打心眼里得先想着自己卖的不是假货,只要没被抓住证据,就算是坐在神龛上也不说实话……."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在家乡的一些集镇上,仍然能看到一些农民在出售长满绿叶的树苗,但买者稀少,卖者多是满脸的怅然。问起价格,同样高度的树苗,比植树节前后的价格少了一多半,甚至有的干脆说:"别问了,你看值几个就给几个吧,给钱就卖!"要问他们为啥到现在还卖树苗,这里面的底细我略知一二,因为我家中也有一块半亩地大的苗圃。去年,因为农村土地调整,农民植树积极性大增,树苗不但行情好,而且是价格愈卖愈高,到了4月中下旬,长满绿叶的树苗大的卖价3-4元一棵,小的一两元一棵,并且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为此,妻子还曾埋怨我家的树苗…  相似文献   

9.
"卖的不懂买的心"是件很麻烦的事。第一个麻烦是消费者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却选不上可心的东西,不满意就撰着钱不花;第二个麻烦是生产者做出的东西卖不动,不仅没利润,连本钱也赔进去:第三个麻烦更糟,如果真是90%以上的商品供过于求,而且不是一星半点,那就会造成生产能力和资源的大浪费,搞不好还引发经济危机。要避免这些麻烦,商家厂家就要不怕麻烦,了解用户需要,最好是用户潜在需要,用小麻烦避免大麻烦。  相似文献   

10.
在蒜薹收购季节,笔者到山东成武县大田集镇向蒜农了解蒜薹销售情况。收购站点旁,蒜农们一边数着卖蒜薹所得的大把大把的票子,一边高兴地说:"种了十几年蒜,数今年的蒜薹卖得舒心满意。"笔者问怎个舒心满意法,他们说一是价格满意,今年从开始到扫尾,每公斤平均价都在八毛以上,比往年高一倍多。二是卖时省事。今年很多收购站设在地头上,卖时省事多了。三是压级压价压秤克扣蒜农的少了,免受许多窝囊气。大田集镇的蒜农为啥今年的蒜薹卖得恁舒心?一、运输蒜薹的车辆有了"绿色通行证"。往年一到蒜薹、大蒜收购季节,各路查车、收费人员…  相似文献   

11.
卖楼赚钱也可免税□香港华人会计师公会会员冯培漳1997年上半年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异常活跃,各类楼房的成交包括宗数方面和价值方面都大幅增加。有成交加上楼价上升自然表示有人卖楼赚了钱,卖楼者会否因此要纳税呢?请教专家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需视其买卖的具体状...  相似文献   

12.
<正>5年前,家纺企业的老总卖的就是床单、枕套、布料。现在你说人家是卖床单和枕套的,人家保证先给你个白眼然后干脆扭过头去不理你了。现在家纺卖的是什么?答案多了,家纺出售的可以是生活方式,可以是家居环境,可以是快乐,可以是时尚,甚至可以是性感。说得直白一点,产品在保持品质的基础上卖的是什么?卖的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后半期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市场交易中的"一物数卖"现象日益增多.由于理论与实践中的不甚成熟,"一物数卖"曾几何时几乎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一物数卖"是典型的"二律背反"现象,即物权制度中物权之绝对性、支配权性与债权制度中债权的相对性、请求权性,同时运作时产生某种程度上相互排斥之矛盾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齐白石定居北京后,家乡的田产留给老妻陈春君和她生的孩子,他在北京的生活,只能靠卖画卖印维持。齐白石不经商,不倒卖字画,初到北京的十年,也不兼职教书,一切开支只能求助于卖画卖印。  相似文献   

15.
20年前,中关村有一句流行语叫做 "卖出去才是硬道理"。20年后,这句话 已有些过时了,因为,仅仅是卖出去还不 够,卖得好才是硬道理。 卖得好,包括利润率是否高?产品有 无科技含量?销售质量如何?品牌的社会 形象等无形资产是否有得到良性成长?有 无长期赢利能力等等。  相似文献   

16.
《英才》2003,(10)
当竞争强化时,一家公司在卖产品和卖客户对广告主的注意力之间如何取得平衡?哈佛商学院市场调查论文《产品对决广告:媒体竞争和公司利润的相关来源》分析了这种权衡的场景。当产品本身对客户没有很高的内在价值时,让消费者自身成为可销售的日用品。例如,公开出版物可能考虑到降低价  相似文献   

17.
张冰 《企业导报》2002,(12):25-26
<正> 一提到"行销",就有人把它当做是"销售"或"促销",其实,"销售"只是"行销"的一部分而已。如果我们能够把"行销"做好,有时候根本不须去"销售",照样可以把产品卖得出去。时代变了,广告也得变任何一则成功的广告,从头至尾一定有一根主线串连起来,特别是系列广告更是明显,纵然广告内容有所政变,  相似文献   

18.
王老蔫卖粮     
“民以食为天”,现如今,打开电视机,从中央到地方,有几天不在说粮食问题?说起粮食,十几年前,王老蔫就是种粮大户,每年都能收获十几万斤粮食,可那时卖粮难,农民的粮食都必须送到国家粮库卖。卖粮的第一关是验粮,全凭验粮员一张嘴,说你一等就一等,说你三等就三等,卖粮农民吃尽了苦头,却敢怒不敢言。  相似文献   

19.
11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全面理解和贯彻十五大精神正确把握国有企业改革方向》。文章指出,最近一个时期,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一些地方偏离党的十五大精神和中央确定的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刮起了"卖企业"之风。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同志严肃指出了这种错误倾向。今年7月,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就制止出售国有企业成风的问题专门发出通知。但是,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有的同志甚至还不以为然。"卖企业"之风非但没有停止,还有进一步蔓延之势,已经影响到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对此,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坚决煞住这股歪风。文章指出,"卖企业"之风的突出表现,就是把"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简单地理解为一个"卖"字,采取行政办法和搞运动的方式强制出售和变相出售国有小企业甚至大中型企业,搞"一卖了之"。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不少发达国家向我国投资的方式已开始由输出产品、输出资金向输出商标品牌等无形资产悄然转变,图谋"吃掉"中国有竞争力的名牌。令人痛心的是,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对此竟麻木不仁:不以卖牌为悲,反以为喜!对此,许多经济学家正告企业界:长此以往,中国的品牌将被洋人"蚕食"殆尽!卖牌合资:华夏遍地起狼烟而今,为了求得合资成功而不惜出卖苦苦培植多年的名牌的现象,成为中国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