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悠游林下     
朱伟 《信息与经营》2011,(10):85-92
“居住在这样的地方,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多么幸运!”托斯卡纳一处庄园主人对到访的《安家》编辑发出这样的感慨。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庄园生活”听上去完美得不真实.但在像意大利、英国、法国这些地方,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庄园被有心人仔细保存下来。流连于此,多少会让人幅然醒悟:真是的。日子也可以是这样过啊。  相似文献   

2.
老友 《信息与经营》2011,(5):14-14,16,18
八十六套公寓、顶层的复式公寓面积近两千平方米、每平方米6.45万英镑、单套价格1.4亿英镑……这就是目前世界上最昂贵的楼盘——伦敦的“海德公园一号”。  相似文献   

3.
《爱情公寓》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曾小贤这个角色,耍贱、卖萌、无厘头.让观众又爱又恨。不过陈赫告诉我们.其实原来这个角色只是有点“衰”.但并不”贱”.“编剧说是我把这个角色演成了贱人,从配角演成了主角”。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个庞大的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引起人们的重视,他们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收入微薄,不得不蜗居在都市一隅。他们往往是五六个人群租在一套一室一厅的公寓里,生活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他们被媒体称为“蚁族”。其实,“蚁族”并不是我们中国的特色,它在国外早已存在。  相似文献   

5.
尹娟 《理财周刊》2005,(8):34-36
今年4月初,来自南京汤山留园公寓的一项新业务——“给我你的房子,我替你养老”吸引了众人的眼光。一时间,南京市内对留园公寓的此举也反响不一。有的人认为,留园公寓在我国养老反向住房抵押贷款上跨出了具有实践意义的第一步;有的人担心,老人的权益难以得到切实的保障;有的人则把留园公寓的这项业务理解成为“靠老人的住房谋利”。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酒店的大堂里,时常看到这样几位先生或女士,他们身着一身考究的西装,衣领上别着一对交叉的“金钥匙”徽章,彬彬有礼、笑容满面地迎来送往,细心.热情、高效,周到地为宾客提供着“满意加惊喜”的服务,这就是国际金钥匙组织会员——我们大厦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7.
镜像生活     
“将小房间扩大,也让房间熠熠生辉。它们是节俭的人答应买给自己的第一件奢侈品,被摆在两间客厅之间,是现代公寓最雅致的一种布置。”一位法国人在1870写给朋友的信中这样描述镜子。  相似文献   

8.
“孙大哥”.我们一直这样称呼他。因为在我们心个龙玺发起人中,他是最年长的,所以我们都这样叫,实在没有错。而且,他电是在我们心中最敬囊的一位广告创意人,虽然我们认识在80年代末.佩可以说是一见如故。  相似文献   

9.
《WTO经济导刊》2008,(7):20-21
北京。金融街。高楼林立,财团云集,商场.酒店、公寓、企业集团交相辉映。在这一条“流金的大街”东侧,在众多蓝灰色玻璃幕墙的建筑中间。一座米黄色的建筑格外惹人注目,这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中国大唐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10.
公寓的现代设计只是一个舞台,整个空间里最生动的道具始终是主人的私人物品.这些物品为公寓营造出一种真实的个性和风格,也赋予了它属于自已的生命。  相似文献   

11.
“论牛气,纽约无人能敌;论有趣,迈阿密登峰造极;论时髦,当属伦敦;论漂亮,莫过于巴黎;要说最温馨,还是巴森,那是我的家乡,它在意大利。”DIESEL的创始者佐伦·罗素这样形容品牌工作室的所在地巴森——一个小城市。  相似文献   

12.
意大利素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企业规模之小是其他工业化国家不能比拟的,平均工业企业人数仅为4.3人.是日本的四分之一、德国的三分之一,不到美国的三分之一,平均每个企业创造的产值也是位居工业化国家之末.但正是由中小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促进了意大利发达经济的形成。 根据意大利统计局的评判标准,全意大利专业集群地有199个。分布在15个州。集群地的产品主要是日用品。中小企业集群模式创造了战后经济上的“意大利奇迹”,使意失利这样一个资源匮乏、企业规模小的国家发展成西方七大工业国之一.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七。 可以说,企业集群支撑起了意大利的经济实力和国家竞争力,而意大利企业集群背后所蕴涵的却是“品牌强国效应”。意大利的中小企业堤展之道。可以为占据中国经济体系99%的中小企业提供哪些经验呢? 为此,本刊专访了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北京办事处首席代表赖世平先生。  相似文献   

13.
红高梁往事     
佚名 《市场周刊》2012,(12):50-53
莫言对第一次见到张艺谋时的情景是这样描述的:“我们在走廊里见面时.张艺谋穿得和农民一样.手里提着一个断了带的鞋子.可能是挤公共汽车时被人踩断的。我一看这样的人就觉得很朴实.感觉到很可靠.让我想到了我们村里的生产队长。”电影《红高梁》是当年第一次走出国门、在一个国际A级电影节上拿到大奖的内地电影,对于这部戏的导演和演员.观众都很熟悉了。但对这部戏的原著——著名作家莫言.有一些观众却并不太了解……  相似文献   

14.
第一次在群里看到“鸿儒”这个名字的时候.就让记者想起了“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句陋室铭里的经典。仔细想想,能起这么一个名字的人,一定是那种淡泊沉静,与世无争的人.冈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甘居陋室而仍怡然自得。  相似文献   

15.
一场来势汹汹的非典疫情,使这个本应阳光明媚的春季蒙上了一层灰色遭遇非典,经济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企业,也和人一样.不得不直面危机,甚至是生存危机经历非典.我们选择了旅行社,一个在非典中遭受最沉重打击的行业;我们用最真实的人与事,记录下他们的惶恐、悲伤、不屈和抗争,记录下这段前所未有的突围非典的日子。  相似文献   

16.
杨旭 《三联竞争力》2007,64(7):65-65
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全球化,每个人都感受到自己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这样的世界里,最具解释力的就是“蝴蝶效应”:在一个多种因素交叉作用的复杂系统里,即使是一只蝴蝶翅膀的微小运动,由此产生的微弱气流也会引起四周空气的相应变化,最终导致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17.
《市场周刊》2012,(2):82-86
天性慵懒的意大利人发明了“慢餐”,很快他们就发现,仅仅让味蕾停顿下来并不够.要让整个生活慢下来.把自己脚下的小城罩进“蜗牛壳”里才算完美。  相似文献   

18.
整整一个星期.我没有看电视,只是从网络、从广播里听到海啸的消息。想象里,海啸应该是涟漪的放大吧。向水里扔一颗石子,形成涟漪,一轮轮水波漾向远方,到了岸边,变成拍打卵石的细浪。这是我们人类眼里温馨的景象,而在蚂蚁的眼中.恐怕就是“海啸”。大海里.投入一个多么大的石子能激起这样的“涟漪”呢.我在想。  相似文献   

19.
舞兮 《商界》2004,(8):36-37
“多少人为了生活,历尽了悲欢离合;多少人为了生活,历尽沧桑.心事向谁说……啊.来来来来跳舞,脚步开始摇动,就不管他人是谁……”这是一曲旧时的《舞女泪》.最近,记者走进现代都市里的舞厅:重庆市最大的码头——朝天门附近的一家舞厅,与“陪舞女”这一特殊人群交往.她们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也随之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20.
我要与人打交道而不是与机器为伴 祖籍意大利的艾柯卡,1924年10月15日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艾伦敦,直到11岁,他才知道自己是意大利人。那是因为他在学校里受到同学们的凌辱,有人骂他“意大利小畜牲”。这件事给他产生了一个动力:你们不是看不起意大利移民的后代吗?我偏要出人头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