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达州各级农村信用社始终把为“三农”服务,做好支农大文章,做为农村信用社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通过扩大支农覆盖面、创建支农优良工程、延伸支农服务领域等一系列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致富奔注康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加快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推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重大举措。文章结合泉州市实际,在深入调查行社脱钩后全市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概况的基础上,针对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中突出存在的贷款营销受诸多因素制约的问题,从端正经营思想、夯实基础工作、改进信贷营销、强化信贷管理、铸造支农合力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和职能的逐步明确,农村信用社既要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又要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文章以南平市的实践为实例,总结了全市农村信用社为配合地方党政部门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积极创建支农服务系统工程,实现金融支农与科技兴农良性互动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4.
农村信用社是支农服务的主力军,为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户提供金融服务,具有不可替代性。农村信用社长期根植于农村,在农村金融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为了增强支农惠农、服务县域经济,开展普惠金融的能力,农村信用社开始改制。本文从农村信用社基本现状出发,利用数据对比分析,具体分析支农效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全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全面启动,这对进一步深化农信社改革,增强服务功能,加大支农力度,改善支农服务,促进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和农民增收,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全面推动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省各级人民银行一定要切实做好全省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有关工作,特别是资金支持工作,努力促进我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任务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6.
农村信用社作为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支持新农村建设义不容辞。文章就农村信用社在新农村建设中面临的机遇,以及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做细农村市场,做大、做强支农服务品牌,全力支持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炜 《海南金融》2013,(2):84-88
本文以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演化路径为切入点,从成本收益的视角对于农村信用社下一步改革进行了理论解析。农村信用社长期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倒逼机制",决定了农村信用社改革必须先解决其生存问题,才能让其承担更大的支农义务;农村信用社存在"最优支农水平",表明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其承担支农义务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两者之间存在最佳的契合点;通过改革不断提高农村信用社金融支农收益和降低农村信用社金融支农成本,是在确保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前提下提升农村信用社金融支农水平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叶强 《浙江金融》2004,(9):44-45
为增强农村信用社为农民和农业服务的功能,根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人总行决定从2000年下半年起将县及县以下邮政储蓄资金以再贷款方式返还农村信用社使用,全县也于2001年4月份开始使用支农再贷款,至今年3月底已通过农村信用社向农户累放支农再贷款达数亿元.支农再贷款作为央行的一大货币政策工具,能否在全县达到预期的投放效果,带着这一课题,笔者于近日对全县支农再贷款使用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调查.  相似文献   

9.
目前,推广实施小额信用贷款工作正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作为增强信贷支农服务功能的重大政策举措,有效地解决了农户“贷款难”和农村信用社“难贷款”的矛盾,切实解决了信用社金融服务与经营效益的关系,可以说是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系统开创支农工作新局面的一种创举,  相似文献   

10.
农户联保贷款业务,作为一项增强信贷支农服务功能的重大政策举措,较好地适应了农户生产资金的需求特点,有助于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自准格尔旗辖区农村信用社推行以来,不仅备受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而且对支农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明显。一般3~5户联保,最高授信额10万元。但是,据调查,准格尔旗农村信用社农户联保贷款发放额占比较小。农村信用社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金融》2003,(3):44-45
2002年,各地农村信用社在人民银行的积极引导与监督下,改进作风,加强服务,全国信贷支农工作呈现健康发展态势。支农概览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支农贷款投放力度。随着支农观念的强化和支农自觉性的提高,农村信用社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支农宣传活动,深入农村,贴近农民,在吸收存款方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支农服务的水平和效率还很低,与农民的金融需求仍有较大差距,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和新要求不相适应。文章分析论述了信贷支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金融支持不可或缺。但从目前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情况来看,尚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缺失,国有商业银行县以下机构大规模撤并,农村信用社经营网点全面收缩,农业保险机构尚未建立;农村金融服务功能缺位,农业银行农业贷款余额连续5年出现负增长,农业发展银行服务功能单一,业务日渐萎缩;农村金融服务力度减弱,邮储从农村抽走大量资金,农村信用社因受自身资金实力制约,支农功能大打折扣;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单一,中间业务难以开展,结算渠道不畅,专业服务素质不高;农村金融机构投信制度设计不利于农  相似文献   

14.
(一)正确认识和对待支农再贷款,改善经营状况,增强抗风险能力。一是支农再贷款是具有支农支牧特定用途的专项再贷款,人民银行加大宣传力度和窗口指导,提高农村信用社和农牧民对支农再贷款的认识,通过支农再贷款的帮扶,引导农村信用社将服务重点转向“三农三牧”和民生领域,将贷款主要投向农牧户和农牧区个私经济,促使农村信用社支农支牧意识增强,进一步明确了其为“三农三牧”服务的市场定位。二是壮大资金实力,缓解了资金压力。改善了信用社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增强了信用社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15.
史克剑 《中国金融家》2011,(12):121-124
基层农信社作为服务“三农”的最前线,近年来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支农服务功能,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今,农村信用社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和农村金融业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6.
牛庆煌 《金融纵横》2005,(9):63-63,31
随着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进一步明确,农村信用社已逐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小额农贷作为农村信用社服务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金融工具,在支农服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改革试点期间,如何更好地发挥支农金融服务主力军的作用,促进“三农”全面发展,是当前“三农”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青海省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为切入点,对改革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针对目前农户贷款额度小、范围窄、利率高、期限短、担保难等现状,提出了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功能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投放情况的监管,各地农村信用社也转变观念、转变作风,真心实意为“三农”服务,积极开办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加大支农贷款投放力度,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的矛盾。但当前农村信用社在开展支农贷款业务时仍然存在着一定认识上的制约因素。为了推动支农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实现农民和农村信用社双赢局面,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贷款应注意走出三个认识误区。一是支农标准的误区。长期以来,由于受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和传统农业思想观念的影响,人们一直把支持农民备耕生产,使农民能买上种子、化肥,种…  相似文献   

19.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当前,全国8个省(市)试点改革已进入攻关阶段,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这些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进一步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增大支农力度.金华农村信用社在体制改革不断取得进展之际,支农模式不断创新,支农金融产品不断丰富,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0.
1996年行社脱钩以来,农村信用社坚持面向“三农”服务方向,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农村信用社在支农信贷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制约了支农信贷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