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亚太地区炼油能力持续增长。2012年油品需求略有上涨,炼油毛利小幅回落。预计未来亚太炼厂将继续扩能,导致毛利下降,特别是汽油和柴油将持续过剩。亚太地区炼油投资的关键驱动因素为需求、油品价格差异、供给安全以及清洁燃油的挑战。2012年亚太地区仍然是油品净进口地区,但预计今后几年净进口规模会下降,特别是汽煤柴油将持续过剩。但预计到2020年,由于后期炼油扩能步伐的减缓,亚太地区的油品净进口会重新跃上新的高度,汽煤柴油过剩量将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中国炼油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中国炼油业规模继续快速扩张,原油一次加工能力为5.75亿吨/年,同比增加6.5%;炼厂平均规模继续有所提升;装置结构继续调整,深加工、精加工能力继续加强;油品质量升级稳步推进;一批大型新建和改扩建炼油装置建设继续推进.2013年,随着环保压力的加大,预计我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将加快;炼油能力和原油加工量将稳步增长,达到4.89亿吨,同比增长5.4%;炼油布局进一步优化,装置大型化和炼化一体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生物能源等替代能源继续发展,将为炼油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开拓新思路.今后几年,我国炼油工业仍将处在由大走强的历史发展机遇期,困难与优势兼有,机遇和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3.
2009年,受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影响,全球石油需求量估计比2008年下降了150万桶/日;而炼油能力增长了160万桶/日以上;炼油能力过剩状况更加严重,导致炼油装置利用率连续第四年下降。全球主要油品的需求总量继续下降至7317万桶/日,同比减少1.75%;油品供应总量为7627万桶/日,下降1.0%,全球油品供需不平衡的态势日益凸显。由于馏分油库存趋于饱和,加之需求疲软,导致2009年炼油毛利继续走低。低硫和超低硫已成为未来清洁油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徐海丰 《国际石油经济》2015,23(2):47-53,110,111
2014年,世界炼油能力继续增长,总能力达到46.28亿吨/年,同比增加6125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亚太地区;炼厂加工总量创历史新高;炼厂开工率略有回升,总体仍在低位徘徊;炼油毛利总体水平下降。北美地区抓住页岩油产量增长机遇,重启扩能,炼油业迎来新的发展;欧洲炼油业处境依旧艰难,结构调整仍在进行中;亚太地区能力总体过剩,炼油业正在加紧调整;中东继续扩大炼油能力,提高生产清洁油品能力;俄罗斯投巨资改造炼厂,生产清洁燃料,增加向欧洲的超低硫柴油出口;非洲石油炼制业发展缓慢,大部分国家炼油投资停滞不前;燃料标准更加严格,世界各国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未来世界炼油能力增速将放缓,2015年世界新增炼油能力7875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中东、中国和拉美;全球炼油业的开工率将降至约80%。  相似文献   

5.
2016年,世界炼油能力继续缓慢增长,总炼油能力达到约48.7亿吨/年;原油加工量略低于上年的水平;炼油毛利较上年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世界各主要地区炼油业发展形势各异,北美地区炼油投资从建设新装置转向现有炼厂改造,欧洲炼油业重陷困境,而“一带一路”沿线新兴经济体国家继续推动炼油项目建设.2017年,世界炼油能力仍将缓慢增长,总能力达到48.9亿吨/年;全球炼油毛利预期将低于2016年的水平.未来5年世界炼油能力继续增长,受燃油经济性提升和替代燃料的影响,全球油品需求增速将明显放缓,将导致更低的炼厂开工率和新一轮的调整或关闭.  相似文献   

6.
韩国的炼油工业只有31年的历史,但在日益繁荣的韩国经济的带动下,炼油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3年前,韩国炼油能力超过新加坡,成为亚洲仅次于日本和中国的第三大炼油国。目前,韩国炼油工业拥有一次加工能力9500万吨/年,比60年代炼油工业发展初期扩大了约20倍。到明年年底前,韩国炼油能力将增加到1.32亿吨/年,不仅能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还将把过剩油品出口到邻国,进而使韩国成为亚洲地区的油品出口国。中国对进口油品需求的增加和运输成本上的优势,将成为韩国出口油品的主要销售对象。韩国炼油能力的扩大和日本油品市场的解控,将给东亚地区的油品贸易格局带来变化。  相似文献   

7.
2015年,世界各地炼油能力总体缓慢增长,总能力达到48.3亿吨/年,比上年增长约2600万吨/年,新增能力主要来自阿联酋和印度.原油加工量再创历史新高,尤其是欧美炼厂原油加工量大幅增长;炼厂开工率继续回升,西欧地区大幅提升;原油价格下跌使世界主要炼油中心炼油毛利总体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北美地区炼油商继续扩大页岩油加工能力,欧洲炼油利润好转给持续调整多年的炼油业带来喘息之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炼油业稳步发展.预计2016年世界净增炼油能力约4100万吨/年,总能力达48.7亿吨/年.在低油价刺激下,世界炼厂加工量不断增加,石油市场上的原油过剩将转变成油品过剩,最终导致炼厂开工率下降.未来几年,世界汽柴油供需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汽油毛利将远好于柴油.各国油品标准中的主要指标趋向一致,质量升级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8.
我国炼油工业发展“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云  朱和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5):19-26,112
2010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5.04亿吨/年,同比增长6.8%,总能力居世界第二位。全年炼油装置基本保持在高负荷运行,2010年国内原油加工量为4.23亿吨,累计成品油(汽、煤、柴油)产量为2.53亿吨,同比分别增长12.2%和10.8%。"十一五"期间,我国炼油业实现了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的双增长,炼油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推进,油品结构调整取得进展,替代燃料发展取得新突破。"十二五"是我国炼油工业转变发展方式、由大走强的关键时期。炼油总规模将继续扩张,炼油能力将突破6亿吨/年,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将持续上升,炼油装置结构和布局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千万吨级炼厂将增至30座左右,油品质量进一步升级,外资权益能力进一步上升,炼油工业的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将进一步发展。与此同时,产品标准将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继续深入;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将在科学、规范、有序的基础上得到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炼油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廖健  朱和 《国际石油经济》2004,12(1):51-55,65
近几年,俄罗斯炼油工业开始恢复,但炼油能力过剩,布局失衡;二次加工能力比例偏低,油品生产结构中燃料油比例偏高、汽柴油比例偏低,油品生产结构与其油品消费结构不平衡;油品出口受铁路运输制约,油品定价机制尚未理顺等问题依然存在。未来俄罗斯炼油工业调整结构任重而道远。预计近期内俄罗斯原油加工量将继续维持在目前的水平,但随着原油出口制约问题的缓解,原油加工量会下降。由于俄罗斯油品表观消费总量基本保持不变,今后俄罗斯的油品过剩量会减少。在俄罗斯燃料油、柴油对华出口激增的形势下,我国与俄方在搞好原油、天然气合作的同时,也应注意发展与其在炼油业中互利互补性的合作。  相似文献   

10.
2013年,我国炼油能力继续增长,总能力达到6.33亿吨/年,同比增长5.5%。全年原油加工量增速进一步放缓至近7年的最低,油品质量升级步伐加快,国Ⅳ汽柴油逐渐在全国供应,炼能过剩的问题凸显。2014年,我国炼油总能力预计将达到6.73亿吨/年,同比增长6.4%。未来我国炼油工业将着力化解炼能过剩问题,但不能搞一刀切和搞平均主义,同时加快油品质量升级,根据市场和资源优化布局,推进大型化和炼化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11.
我国炼油能力概括地说是“又大又小”、“又多又少”,即炼油总能力大,单系列能力和高含硫原油的加工能力小;原油加工能力在地区分布上表现为北多(西北、东北多)南少(华东、中南、西南少)。实际上,存在有效炼油能力不足的问题。随着国内油品需求的持续增长,今后国内石油资源供应制品将继续扩大,预计到2010年约40%的石油资源供应制品将继续扩大,预计到2010年约40%的石油资源将信赖进口,而且可能更多地信赖中  相似文献   

12.
世界炼油行业发展状况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世界炼油能力平缓增长,比2007年增长0.3%,达到42.8亿吨/年;炼厂规模继续扩大,平均规模提高到653万吨;炼厂深度加工能力增长迅速,加氢处理能力占炼油总能力的份额从1997年的35%增至2008年的51.9%;炼油装置适应能力逐步增强,利用率明显下降。同时,经济减速导致油品需求出现自198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且供需依然不平衡。炼油毛利在持续多年保持较高水平后转而下行,炼油工业持续数年的景气高峰期结束。政府对可替代燃料的大力支持以及全球经济衰退威胁到全球炼油项目的投资前景,预计2015年全球油品生产能力可能将低于需求。各国对清洁燃料的标准要求日趋严格,导致炼油行业整体灵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13.
徐海丰  胡艳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5):20-27,110
2011年,全球炼油能力比上年增加1470万吨/年,同比增长0.3%.欧美炼厂关闭导致该地区炼油能力下降,亚太地区炼油能力继续增长,占世界炼油总能力的份额从2010年的28.2%略上升到28.3%.世界炼厂总数回落至2008年的水平,加氢处理总能力同比增长0.7%;发达国家炼厂开工率仍保持较低水平,而新兴经济体炼厂开工率保持较高水平;世界炼油毛利水平总体小幅攀升,西欧地区毛利下滑.总体看,发达国家炼油业进入结构性调整期,欧洲炼油业继续萎缩,美国炼油业深度调整,日本炼油业遭受地震重创;而新兴经济体根据自身特点和不同需要继续发展炼油业.中东资源国提出新建炼厂和扩能计划,但融资困难及局势动荡使炼厂项目建设步伐缓慢.油品质量标准进一步趋严.预计2012年世界炼油能力过剩状况将加剧,炼油毛利可能持续承压,世界炼厂开工率仍将维持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4.
2015年,世界经济复苏缓慢;能源消费增速继续放缓;石油供需宽松程度进一步加大,国际油价跌破金融危机低点;全球天然气供需明显宽松;油气产量逆势增长;原油加工能力增长放缓,炼油毛利显著改善;全球主要油品供需持续宽松;资源国投资风险明显上升;国外石油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下降;全球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能源结构进一步改善;石油消费持续中低速增长;天然气供应总体过剩;油气储量继续稳定增长,产量增速油增气降;炼油能力首次下降,过剩问题依然严重;海外油气权益产量稳定增长;三大石油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下滑;油气行业改革从局部转向全产业链.展望2016年,世界石油市场宽松局面难以明显缓解,国际油价反弹乏力;天然气价格仍将低位运行;炼油、乙烯能力继续增长,炼油毛利有望保持较好水平.中国三大油品供应过剩将加剧,天然气总体仍供应过剩,炼油能力略有增长,油气行业覆盖全产业链的"立体改革"将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15.
2015年中国炼油能力首次下降,总能力为7.1亿吨/年;原油进口权和进口原油使用权向地炼放开,原油加工量小幅增长,开工率维持低位;成品油净出口进一步增加,逼近2000万吨/年;低油价下炼油毛利显著改善.“十三五”期间,中国炼油工业发展需特别关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放缓炼油能力增速,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化解产能结构性过剩;二是继续推进油品质量升级,继续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型化、炼化一体化、智能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三是多元化市场主体格局将进一步发展,竞争将更趋激烈;四是节能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五是全面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加快炼油业“走出去”步伐.  相似文献   

16.
亚太地区成品油总需求量随经济发展而上升的趋势不会改变,但2005年之后炼油能力过剩的状况才能逐渐得到改善。据FACTS—EWCI预测,2000~2015年亚太地区成品油需求年均增长率约为2.8%,2005年、201O年和2015年成品油总需求量将分别增长到11.042亿吨、12.591亿吨和14.335亿吨。2002年亚太地区总炼油能力为108930万吨。2005~2008年中国和印度将新扩建炼油能力8000万吨,预计2005年和2008年亚太地区总炼油能力将分别达到111545万吨和116000万吨。2008年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新一轮的炼厂扩建又将开始。亚太地区提高油品质量的形势非常紧迫,这将导致部分结构简单的落后炼厂关停或继续投资进行设备改造。亚太地区各国到2005年将全部淘汰含铅汽油,2008年柴油达到50~500ppm硫含量的规格,2008年以后开始实行欧Ⅲ标准。成品油价格总体呈波劝上扬趋势。由于原油品质不断下降而成品油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成品油和原油之间的价差也将在波动中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受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不利影响,全球许多炼厂新建和扩建项目被推迟或者被取消,但仍有一大部分项目在继续推进,主要集中在新兴经济体和产油国.欧美等发达地区炼油业陷入萧条,炼油商加快调整和重组;新兴经济体炼油行业继续稳步发展,成为世界炼油行业亮点和热点;中东、非洲产油国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新建炼厂,在满足内部需求的同时以期获得更大利润.未来,大量重质含硫原油将被留在中东加工利用,中东地区可能更多以凝析油和油品形式增加出口.各跨国石油公司加快调整全球炼油战略布局,剥离不良资产,重点发展新兴市场.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亚太地区油品需求量持续增长。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预计未来10年里,亚太地区油品需求仍将保持较强增长趋势,需求量将从1993年的70985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08150万吨,年均增长率达3.6%。从油品需求构成情况来看,对以运输燃料为中心的轻质馏分油的需求旺盛,而燃料油的需求增长率较低。亚太地区炼油能力已达7.2亿吨/年,目前位居世界第二。预计未来10年里,亚太地区炼油能力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仍不能满足本地区油品需求。亚太地区能否达到所预计的炼油能力,取决于资金来源以及环保要求等诸多因素,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9.
2003年中国炼油行业克服各种不利因素,生产运营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主要表现为:原油加工量和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产品结构调整效果显著,化工轻油、高等级道路沥青、润滑油等高附加值产品增幅较大;汽油质量全面升级;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水平全面提升,全国炼油加工负荷率提高了3.3个百分点;炼油行业的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炼油单位成本稳步下降;资本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炼油重点投资于油品质量升级、含硫原油加工和管道项目。取得上述成绩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宏观经济环境进一步改善.炼油企业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和投资结构,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企业内部管理,降本增效。展望2004年,预计全国原油总加工量将达到2.52亿~2.55亿吨,增幅为5%~6.3%。预计2005年中国炼油工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国原油加工量将达到2.6亿~2.7亿吨。  相似文献   

20.
朱和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5):7-15,109
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需求强劲增长的推动下,我国炼油工业规模化、基地化、炼化一体化建设快速发展,炼油能力迅速提升,结构调整成效显著,炼厂布局有所改善,油品质量快速提高,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形成了多种所有制并存、内外资兼有的多元化竞争新格局.2015年,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增至6.5亿~6.7亿吨,炼油企业与资源国之间的大型合资炼油项目合作将深入发展;装置规模和炼化一体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加工不同原油的适应能力将进一步提升,装置结构和产品结构将持续调整优化;汽柴油标准将继续升级;替代能源将得到更大发展.文章还对中国炼油工业未来发展若干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