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中国审计的20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20年走过来的,到现在已经基本上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审计监督体系。我1983年到审计系统工作,20年来虽然在审计系统从事  相似文献   

2.
1983-2003年,福建省审计机关已走过20个年头。在这20年里,审计机关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下,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有效履行了审计的监督职能。审计实务从单纯的财政财  相似文献   

3.
1982年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决定建立新中国的审计监督制度。1983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在北京成立。光阴荏苒,新中国的审计已经走过了20年的光辉历程。我作为审计战线上的一名老战士,1983年9月15日,有幸参加了审计署成立大会。跟随审计工作前进的步伐,一起走过了20年的历程,经历了前进中的风风雨雨,亲历了审计工作各个时期的发展变化。在纪念审计机关成立20周年的今天,回顾20年的历程,我国的审计工作经历了机构组建、  相似文献   

4.
20年的审计实践充分证明:我省审计事业之所以健康发展,审计科研工作功不可没。广大审计人员和理论工作者结合工作实际,多年来潜心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审计工作上水平、上标准,推动审计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审计科研工作为审计事业发展发挥了先导和保证作用 只有理论上的开拓,才有实践上的创新。20年的审计实践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5.
《山东审计》2003,(7):8-9
本刊庆祝审计机关成立20周年征文活动推出以来,大量精彩纷呈、热情洋溢的作品如雪片般飞来,有的印证了我省审计事业某些方面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有的反映了审计人艰苦创业的精神面貌,有的抒发了对审计的别样情怀,征文全面展示了我省20年审计事业起步发展的宏伟画卷,奏响了新世纪我省审计事业茁壮成长的美妙乐章。本期“辉煌二十年”、“审计能手”、“审计缘”等栏目如约与大家见面,欢迎来稿,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6.
国家审计机关开展的审计工作是从企业审计起步的。作为企业审计工作者,我目睹了20年来企业审计工作发生的变化。与20年前相比,现在的企业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审计机关成立20周年了。20年弹指一挥间,但是,对一个人来说,却是由中青年步入中老年的过程。1983年11月,射阳县审计局正式成立,组织决定把我从县财政局调到县审计局任局长,离休后又为社会审计作贡献。回顾这20年的审计历程,我亲身经历了审计工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创业的往事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8.
我区审计科学研究工作现状与问题和审计实践工作一道,审计理论和实务研究工作走过了20年的风风雨雨。20年来,审计科研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推动审计事业的不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目前我区审计科研工作与“三个代表”和区党委富民兴桂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还跟不上审计事业不断发展的步伐。审计科研工作在前进中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认识不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主要是对审计科学研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审计署领导说过,我们总结了过去几年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找出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9.
《当代审计》2003,(4):27-29
从1983年经全国人大批准在全国各级政府设立审计机关至今,新中国的审计事业已走过了20年的风雨历程。在这20年中,财政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一个积极探索、逐步规范、不断深化的发展过程,借审计机关成立20周年之际,回顾这段历史,对财政审计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财政审计工作,对今后的财政审计工作乃至审计事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社会主义的国家审计机关自1983年正式成立以来,迄今已整整20年了。20年来,审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总结经验和教训,也还有一些问题值得在今后工作中加以改进。当前,在我国审计监督中,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监督不力、监督不到位,监督社会效果比较差的问题。由此而出现了三种现象:一是审计监督“空白”,即有些审计对象自审计机关成立以来从未审计过或多年才受到一次审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根据《宪法》恢复了审计制度,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也是在计划经济尚未结束、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时期建立的。截至目前,我国内部审计经历了20年的发展历程。在这20年里,中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内部审计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内部审计法规的健全与完善。随着各项内部审计规则的颁布实施,我国内部审计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代审计》2003,(4):22-24
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而在审计事业的发展中,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在纪念审计机关成立20周年之际,翻开我厅的人事工作史册,每一页都真实地记录了审计队伍发展壮大的过程,客观地见证了审计事业蒸蒸日上的前景,同时也生动地再现了我厅以人为本,铸造审计事业辉煌的工作节拍。 一、抓住机遇,不断壮大审  相似文献   

13.
1982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1983年,国家审计署正式成立。1987年,我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正式宣告成立,标志着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审计正式纳入我国社会审计业务范围。我国商业银行审计监督从产生到发展,经历了20余年的历史,20多年来,无论是审计主体还是审计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自1982年宪法确定审计监督制度,国家审计已经走过了近20个年头。在不断适应改革开放需要的过程中,国家审计努力遵循审计的自身发展规律,不断推进和发展,审计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审计的体制环境和法律环境等都要发生变化,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提高审计质量是审计机关及审计人员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就此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宋宝军 《山东审计》2003,(10):10-11
20年的风风雨雨,威海审计从草创机构,到巩固基础,进而实现了稳步发展和完善提高。20年间,全市共审计5294个单位,查处违规行为金额159亿元,累计上交财政5亿多元,先后有407名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接受了经济责任审计。威海市审计局连续12年被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审计工作先进集体。被国家审计署评为全国审计机关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全市有50多人次受到市以上政府和部门表彰。审计业务、队伍建设、审计执法、信息、档案、宣传、公文、统计等各项工作在全省审计系统考核中名列前茅。7000多个日日夜夜的辛勤汗水,凝结成…  相似文献   

16.
绩效审计是当代世界政府审计的主流和发展方向。我国审计事业经过20年发展之后,进入由财务审计为主转向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并重的转型过渡期。2003年7月,审计署制定了《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实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审计与效益审计并重,逐年加大效益审计份量”。2001年2月,深圳在《宪法》、审计法确立的审计监督制度框架内,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政府绩效审计制度,并进行了成功的实践,形成了深圳政府绩效审计模式。  相似文献   

17.
20年审计工作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注重发挥审计监督的社会时效,是做好一切审计工作的关键。审计机关是国家经济运行的综合监督部门,肩负党和国家及人民的重托,只有注重发挥审计监督的社会时效性,才能及时为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健康运行保驾护航。梅州市审计机关成立20年来,之所以能随着经济的繁荣不断提高和发展,究其原因,主要的一条就是与时俱进,注重发挥审计监督在各个时期的社会时效作用,才使审计队伍不断壮大,审计业务和审计质量水平不断提高,审计成果不断扩大和提升;审计工作才能够得到了党委、政府、人大的支持、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审计事业才有了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在纪念省审计机关成立2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陕西审计》在纪念特刊和第5期上,分别编发了二组“风雨二十年”的纪念文章、诗词和画页。我们虽是审计工作的门外汉,但读了“风雨二十年”专栏文章后,深受这些文章所反映的审计人的工作、生活和业绩的感动,仿佛也置身于审计工作风风雨雨的20年,不由生出许多感慨。  相似文献   

19.
浅析英国的绩效审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组团赴英国考察绩效审计,我们了解到,英国的绩效审计经过近20年的实践,已日渐成熟并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一、绩效审计作用巨大 英国国家审计署、审计委员会和社审机构中,有一半的人员从事着绩效审计工作,每年有近50%的审计项目是绩效审计或与绩效有关的审计。在过去的几年中,英国审计署为政府节约经  相似文献   

20.
审计机关开展效益审计的现状分析与未来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龙平 《湖北审计》2003,(10):24-25
效益审计是当前世界政府审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对于推动政府全面覆行受托责任,经济有效地开展各项活动和使用纳税人资金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审计执关成立20年来。主要进行的是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审计。我国的政府效益审计十分落后,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很不合拍。本文分析了效益审计的现状。提出了在我国大力开展效益审计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