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电力辅助企业将与主业分离,成为真正的独立的市场主体,参加市场竞争。这必将迫使电力辅助企业寻找新的资源,开拓新的市场。一些实力强大的电力辅业企业,除了为本地电力生产和建设提供服务外,完全可以考虑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以抢占市场先机,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一些企业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效。如2002年山东电建公司成功竞标巴库电站项目,建成总装机容量为54万千瓦的自备燃煤电站;2003年,浙江省电力公司首次在越南投标就取得成功;中国电力技术进出口公司在印度尼西来、柬埔寨等地的电力建设项目中竞标成功。“走…  相似文献   

2.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以来,电力企业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攻坚克难,扎实工作,有效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电力供应,推进电力科学发展不断取得新成绩。如今,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位居世界第二位,电网规模跃唇世界第一位,各项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电力工业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是全行业共同奋斗的结果,值得每个电力人为之骄傲和自豪。然而,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这给电力工业的发展明确了新的目标,同时带来了新的挑战。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也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了两番多,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是1980年的4.85倍和4.55倍,也翻了两番多。根据发展目标,按可比价格计算,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35万亿元。未来20年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将保持7.18%左右,如果电力消费弹性系数按0.8~1.0计算,到2020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8~11亿千瓦,发电量将达到4~5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将达到3000~4000千瓦时,但还远低于发达国家的人均用电水平,电力工业面临艰巨而光荣的发展任务。  相似文献   

4.
正伴随着共和国共成长的中国电力建设事业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迅猛,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已跃居世界第一位,电力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进入加速发展"快车道",迈出了一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内到外的跨越式发展之路,树立了座座"丰碑",亮出了道道"明片",谱写了华美篇章,实现了华丽转身。电力建设改革开放的主要历程纵观电力建设领域改革开放发展历程,其与我国电力  相似文献   

5.
1 2000年电力供需情况 2000年我国发电量的增长速度已走出低谷,开始回升,恢复到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相近的正常状态。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加快,出口增加,投资扩大,用电量增加较快,这是值得注意的动向。根据国电公司最新统计结果,2000年全国发电量1368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8%;发电装机容量31670万千瓦,同比增长6%,发电量的增长超过了装机容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韩国产业资源部和韩国电力公社日前发表了1999年—2015年的长期电力供需计划。根据这一计划,韩国将在此期间投资67万亿韩元(约1100韩元合1美元),新建装机容量为4513万千瓦的106座发电站,从而使韩国的总装机容量达到7906万千瓦。韩国目前各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为3729万千瓦,装机容量预备率为19.1%,预计今后每年的电力需要将增加4.3%,到2015年将达到6751万千瓦。长期电力供需计划实现后,装机容量预备率可保持在16.2%。包括正在建设的电站在内,列入长期电力供需计划的电站有14座核…  相似文献   

7.
电力与经济密不可分.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和基础,是经济建设的先行,也是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具体体现.电力生产形势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息息相关,经济发展归根结底又是为了人及其需求,特别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更是直接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所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能离开电力发展地进行,必须将这两方面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8.
2005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将高达7000万千瓦,世界大部分新增装机容量集中于我国.同时,滞后的电网建设在快马加鞭,输配电和各种用电设备发展势头惊人.专家建议,电力、电气工业发展应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相似文献   

9.
背景:根据国家电监会最新数据,2007年我国电力生产消费继续保持较高增速。上半年全国发电量达到1471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9%。与此同时,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继续攀升,已超过6.5亿千瓦,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连续十年位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在明显的业绩和基本平稳的电力供需形势下,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仍存在五太软肋,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2005年底,我国电力装机突破5亿千瓦,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解放初只有185万千瓦,到去年达到5亿千瓦,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二位,这个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广大电力行业干部、技术人员、工人群众努力拼搏的结果。从4亿千瓦发展到5亿千瓦,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这个建设速度可以说创造了人类电力建设史上的最高水平。2005年新增装机达到6380万千瓦,对缓解电力紧张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用户直购电模式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结合国内外大用户直购电的实施情况,分析了我国电力市场的特点、大用户直购电的政策环境和在实施大用户直购电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政策性问题,对在我国电力市场实施大用户直购电的阶段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市场管理部门和电网公司应做好的准备工作及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浅析我国电力普遍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电力普遍服务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内容目标、对象主体、实施措施等等都还处于探索之中,本文对电力普遍服务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火电行业资源利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公事业,一次能源转换为电能的比重一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环资源保护程度。电力工业同时也是资密集型产业,无论电源和电网,在建设生产运营中都需要占用和消费大量资,包括土地、水资源、环境容量以及煤、石油、燃气等各类能源,同时需要向境排放总量比较大的污染物,在我国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基本情况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重化工业阶,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要比发国家大得多,能源消费进入了新的结升级阶段,电力需求呈不断增长趋势。务院原则通过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纲要(2004—2020年)…  相似文献   

14.
2005年1~6月全国电力供需分析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上半年及二季度全国电力生产运行情况 电力供应 全国电力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国完成发电量11286.32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3.2%。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力普遍服务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提出了电力普遍服务的定义与内涵,对电力普遍服务的必要性和资金来源进行了详细讨论;接着分析了我国电力普遍服务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明确提出,我国应该构建与电力体制改革和市场化改革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电力普遍服务机制,对普遍服务的责任主体和资金来源、阶段目标、实施主体和实现方式、服务对象和业务范围、管理机制和成本补偿机制进行明确,为我国电力普遍服务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印装备制造体系看我国的优势 最近,国际上对中国与印度发展优势的问题,有很多比较和讨论。有些西方学者认为,从软件的开发能力、语言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长远地看,印度要比中国更有发展优势;当然,他们也承认中国现在的发展速度和发达势头。但是我认为,与中国相比,印度在经济发展方面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没有一个独立自主的装备制造业体系。最近,印度能源供应比较紧张,也和我们前几年一样出现了缺电现象,所以,他们做了很多政策调整,要加快电力建设,进行电力体制改革,由只允许印度国有电力公司办电调整为允许多家办电,允许外资、私人投资者办电。开放以后,投资电力的投资者,更多地要考虑投资的回报和风险,所以,谁的设备性价比好就买谁的。因此,我们在印度中了一大批标,有2台60万千瓦、18台13.5万千瓦机组。仅上海电气一家就拿到了4台,中国企业还中标了若干台30万千瓦机组。  相似文献   

17.
电力短缺的大环境形成了传统的差别电价.电力市场供求关系的逆转,促使顾客导向的差别定价的提出.本文在透析差别定价的基本涵义的基础上,对差别定价在我国电力市场的具体运用及其意义予以探讨,愿此文能对电力部门更好地运用差别定价策略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有利于促进电力工业的发展,为企业带来新的成长和发展机遇,但各发电企业通向未来的道路真的是一片光明,前途无量吗?从国际上已实行电力工业体制改革,建立竞争性电力市场国家的经验看,对于大多数发电公司来说,虽然电力改革初期能够为企业带来快速增长和繁荣,但如果不能冷静地判断形势,制定符合自身实际和特点的战略,采取稳健的财务策略,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那么高潮和繁荣很快就会过去,今天的高歌猛进很可能成为最后的狂欢,即使是对于五大发电集团公司,也不能排除5~10年以内,其中的个别企业会遭遇困境,走向破产或被兼并。在这方面,最近发生的美国电力巨头迈朗公司破产事件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电力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根据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未来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需求增长的历史、我国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达国家达到小康社会或基本实现现代化时用电水平的分析,提出了未来二十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时的电力需求水平,并提出了为满足全面小康社会电力需求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为适应电力市场发展的需要,电力企业的营销模式正经历着从生产经营到市场营销经营的转变、从粗放型的经营到精细型的营销管理的转变,在不同的阶段电力企业的营销模式呈现不同的特征。大营销,大服务是电力企业营销模式发展的方向,其目标就是要促进电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提高企业效益,服务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