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江苏省新沂市港头镇在2011年的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中,推广鱼种池套养黄颡鱼的养殖模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管理技术不变且不影响常规鱼种产量、规格的前提下,每亩增产黄颡鱼40~60kg,增收1000元以上。适量套养黄颡鱼能起着去杂清野的作用,黄颡鱼个体小,生长速度慢于家鱼,对家鱼无危害,  相似文献   

2.
<正>黄颡鱼是极具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黄颡鱼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慢于鲤科鱼类,但对该品种本身而言生长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能达到商品规格,且群体产量较高。池塘养殖黄颡鱼,大致有主养和套养  相似文献   

3.
随着养蟹面积的扩张,产量的增长,导致蟹价低迷,效益下降。河蟹养殖技术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积累已趋成熟。目前,欲提高养蟹效益,必须重视各个细小环节,笔者认为以下几点不可忽视。蟹池套养养蟹水面由于经常加水、换水和投入水草,难以避免地从天然水域中带进了一些野杂鱼、虾,如果混放一定数量的与河蟹习性没有矛盾的某一品种肉食性鱼种,形成河蟹残饵被野杂鱼、虾利用,套养鱼类将其捕食,起到减少耗氧、净化水质、促进河蟹生长,提高产量、规格、品质和增加名贵商品鱼的目的。目前效果最好套养品种有鳜鱼、翘嘴红鲌、黄颡鱼和青虾等,套养池塘一…  相似文献   

4.
<正> 黄颡鱼苗、鱼种培育是指从刚孵化出膜的带印黄囊的仔鱼开始,直至能进行商品鱼放养的大规格鱼种为止的整个生产过程。依据黄颡鱼苗种阶段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生态环境条件要求、生长速度等特点,从仔鱼开始至大规格鱼种分为三个培育阶段:第一个培育阶段,指从刚孵化出膜至混合营养转向外营  相似文献   

5.
<正> 一、合理套养,提高水面复养指数 一是套放鳜鱼、鳖、黄颡鱼等名优鱼种,尤其是养蟹水面,这些套养品种可摄食与主养品种争食、争氧、争空间的野杂鱼、虾,每亩仅增加20—50元的苗种费用,不再增加其它投入。一般亩套养5—8cm的鳜鱼10—15尾、或150g/只的幼鳖5—8只、或10cm以上的黄颡鱼种50-80尾,每亩可增产成鳜5kg、成鳖2—3kg、黄颡商品鱼25kg左右,可增加效  相似文献   

6.
<正>黄颡鱼鱼苗的暂养培育是指将刚孵化出的还不能平游的仔鱼,经过精心喂养培育成能自由游动、自行摄食个体的短暂过程。经过暂养的鱼苗,膘肥体壮,规格整齐,下塘后鱼种成活率高,所以黄颡鱼苗暂养是黄颡鱼养殖一个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7.
试验证明,蟹池通过套养黄颡鱼,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生互补、共同生长,从而达到生态平衡,是实现产品质量和养殖效益的同步提高的一种养殖方式,现将其套养技术介绍如下。1、池塘清整包括池埂修复、清淤、消毒等。培肥水质:用腐熟的有机肥加少量生石灰,堆在池中慢慢释放。移植水草:种类有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水花生等,覆盖面积达池塘面积的60%—70%。投放螺蛳:在清明前每亩水面投放鲜活螺蛳250kg。2、苗种放养蟹种要求规格160只/kg左右,亩放300—500只;黄颡鱼种规格8—9cm,亩放300尾左右;同时亩放抱卵青虾0.5—1kg或2—3cm幼虾1—1.5…  相似文献   

8.
<正>"14121",系指黄颡鱼与中华鳖池塘混养,实现1亩水面,年均亩产黄颡鱼400千克,中华鳖100千克,产值2万元,养殖纯利1万元的池塘健康高效养殖模式。黄颡鱼与中华鳖混养"14121"模式,来源于黄颡鱼及甲鱼池塘主养和鱼鳖混养的生产实践。我们在主养中华鳖的池塘干塘起捕时发现池中套养的黄颡鱼生长速度快、成活  相似文献   

9.
<正>黄颡鱼属底栖杂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经济价值极高,是极具市场潜力的养殖品种。黄颡鱼适应能力强,生长速度较快,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就能达到商品规格,且群体产量较高。因目前人工繁殖技术尚不成熟,大规模人工养殖还有一定困难,因此混养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高淡水养殖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合理套养,提高水面复养指数。一是套养鳜鱼、甲鱼、黄颡鱼等名优水产品种;二是套养草鱼、鲫鱼、鲢鱼等鱼类的夏花鱼种,解决第二年养殖所需要的大规格鱼种,一般每亩套养体长3—5cm的夏花鱼种1000-1500尾,每亩可增产鱼种30~50kg;三是鱼、  相似文献   

11.
<正>我场与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有关专家合作,是国内最早从事瓦氏黄颡鱼苗种大规模繁育的场家,现年产瓦氏黄颡鱼水花3000万尾,黄颡鱼水花5000万尾,12-15厘米瓦氏黄颡鱼鱼种30万尾,瓦氏黄颡鱼成鱼5000公斤。  相似文献   

12.
<正> (五)池塘培育大规格鱼种 黄颡鱼大规格鱼种培育,是指从2厘米左右的鱼苗经过培育到5—8厘米的鱼种。此时,鱼的规格增大,摄食习性基本上与成鱼相似,集群体较强,摄食量增大,对生态环境适应性较为增强。因此在培育过程中水温均较高的情况下,必须根据黄颡鱼的特点,抓住几个主要技术要点,才可获得成活率高,体质健壮的优质鱼种。其培育可在池塘、网箱中进行,但要注意池塘培育鱼种的面积不宜过大,否则不利于投喂及日常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一、生态增效作用鳜鱼套养河蟹池,时间5月下旬至6月中旬,鱼种规格5—7厘米,可有效清除池中野杂鱼,减少与河蟹争夺饵料,免除清除野杂鱼的药物,降低养殖成本,提高水产品品质、品味,每亩增加收益300—800元。二、适口鱼虾饵料河蟹池中需具有一定适口小杂鱼、小虾作适口饵料,无饵料需相应增补鱼种、小虾,套养鳜鱼数量,须结合自身养殖条件科学套养,确保年终鳜鱼能达到上市规格。三、池水溶氧充沛鳜鱼套养河蟹池,须注入外河水质较好鱼,池水保持肥、活、嫩、爽,防止因溶氧低放入鳜鱼致死,尽量选择晴天放养为好。四、放养规格数量套养规格宜大不宜小…  相似文献   

14.
成鱼池套养鳜鱼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成鱼池套养鳜鱼具有生长快、成本低、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套养鳜鱼不但能吃掉成鱼池塘中的野杂鱼、虾,还能减少野杂鱼、虾在池塘中争食、争溶氧的矛盾,又可促进常规鱼和鳜鱼的产量,一举两得。一般鳜鱼在6月的中下旬套养到成鱼池中,经过4~5个月的饲养,每亩可增产鳜鱼25~50kg,亩增加收入1,000~1,500元。  相似文献   

15.
<正>泥鳅套养就是在主养成鱼或者鱼苗池塘中套养泥鳅的一种养殖模式,在不增加或者少量增加投资的情况下,每667m2面积每年可增加鱼产量50~100kg左右,净增产值1000元左右。先将其养殖技术简要介绍如下。一、套养泥鳅池塘选择1、四大家鱼成鱼塘常规成鱼塘中可以投放大规格的泥鳅苗种直接养成,但是池塘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黄颡鱼集约化养殖的发展,黄颡鱼病害日趋增多,尤其是车轮虫的危害程度逐步加剧。去年,我县养殖黄颡鱼苗种的个别塘口暴发大规模车轮虫病,给养殖户带来极大损失车轮虫主要危害鱼苗和鱼种,严重感染时可引起病鱼大批死亡。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引  相似文献   

17.
<正> 黄颡鱼分布广、产量大、肉质嫩、少细刺、含脂肪多、味鲜美、营养价值高,是在国内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名特优品种之一,特别是大规格的鲜活鱼供不应求。在自然水域中,黄颡鱼生长速度慢,上市商品规格偏小,而人工养殖可进行集中培育以提高其商品规格,因此,开展黄颡鱼人工养殖是提高鱼池经济效益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8.
<正>黄颡鱼在江苏新沂属高经济价值鱼类,售价是草鱼、鳙鱼等普通鱼类的3倍以上。为提高收益,2015年新沂市唐店后滩养殖场养殖户巧用鱼种池套养黄颡鱼,试验取得成功并示范推广了700亩,在不增加投饵的情况下,每亩增加黄颡鱼产量55kg。增加利润1100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正> 历年来,黄颡鱼在池塘中作为清除对象,因为它们个体小,生长速度慢,产量相对低下,而现在黄颡鱼每公斤30元,那么作为经济鱼类的黄颡鱼是否有开发价值呢?1997年笔者为了更好利用网箱空间,进行了在大湖网箱养大口鲶套养黄颡鱼的试验。从5月20日养到11月26日,历时186天养殖,产大口鲶503.5kg,黄颡鱼57.5kg,获纯利8818元/24m~2。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成鱼池因清塘不彻底、注水或投喂水草时,往往会掺带进野杂鱼、虾,这些低值的鱼虾与养殖鱼类争饵料、争氧气,影响商品鱼的规格与产量。在成鱼池中适量套养凶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