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长三角一体化20年走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缘起”。2003年,在浙江省党政代表团的长三角之行期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首次提出倡议——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三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层的定期会晤机制。溯源长三角一体化,这是最初的由来。二是“升级”。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推进更高层级、更深层次的一体化战略?2018年,一体化战略升级,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三是“蝶变”。自从长三角一体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逐步开始实现从量变到质变,一体化的“一”字“化”进了一市三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按照“一极三区一高地”的目标,迅速发展蝶变,结出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2.
陆震 《上海经济》2004,(1):12-14
邓公去世前曾说过:没有把上海划为特区,乃是一大失误。如果从“这个失误”算起,上海与长三角已错失了一代人的时间。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取向,但时至2003年,长三角地区“甚嚣尘上”(《南方周末》文章语)的话题却是“恶性竞争严重”和“行政壁垒森严”。这表明,上海和长三角可能又错失了最近lO年的大好机会。的确,2003年里,江浙沪三省高层领导与民间的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合作一体化渐入"深水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市场化、世博会是长三角热的三个基本动因。而长三角作为一个板块的迅速崛起,以及苏浙沪三省市新的经济关系及各自的战略取向,最终使“合作”成为一种内在冲动下极为迫切的、必然的选择,在形式与内容上都由浅及深。 如果说,加人WTO后的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获得了提速,那么,2003年,则实现了“质”的飞跃。主要表现在:沪苏浙三省市的战略方针出现重大调整,区域整体战略初  相似文献   

4.
实现长三角的均衡协调发展,是深入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的战略任务。杭宁发展带的建成,将改变长三角目前过分向Z型地区倾斜的发展态势,变长三角点轴发展形态为网络发展形态。变“弱边”为“强边”,缩小各边之间的差距,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推进长三角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贸》2010,(7):4-4
3月28日,沪、苏、浙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在上海签署“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金融服务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各方一致同意,将推进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工作与上海“两个中,“’建设、世博金融环境建设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加大创新力度,通过金融促进长三角地区产业整合和协调发展:以举办上海世博会为契机,  相似文献   

6.
《宁波通讯》2008,(7):8-10
6月14日至15日,第十届长三角16城市党委研究室(政研室)主任联席会议在江苏省南通市召开。本次会议以加快推进长三角城市一体化为主题,专题研讨了城市体系和城市布局、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民生服务、政策制度等方面加快实现一体化问题,我市《深化“六大对接” 加速区域融合 共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跨越》一文荣获特等奖。现将该文及有关城市的论文(要点)刊发如下,供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7.
打破“以邻为壑”,探究协同治理模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战略性选择。文章从区域协调发展、创新产业共建、基础设施服务、生态环境共保和高水平协同开放五个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综合测度长三角一体化水平,分析2012—2020年长三角各城市一体化水平差异与动态演进特征,并构建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揭露长三角城市协同治理内在机理。研究发现:长三角东部城市一体化水平显著高于西部城市;长三角一体化水平较高城市主要集中在早期加入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长三角一体化水平总体差异主要源于省域间差异;长三角城市协同治理模式趋向于常态化参与一体化发展,政府奖励并不是越高越好。  相似文献   

8.
黄柏莉 《珠江经济》2007,188(4):18-20
长三角的迅速崛起引发了“珠三角失去竞争力了吗”与“长三角与珠三角孰优孰劣”的热点探讨,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比较与竞争一度成为区域经济的热门话题。事实上,中国三大经济圈的相互博弈发展,绝不是两败俱伤的竞争贬损,也不是缺乏互动激励机制的简单合作,而是由“竞争”走向“竞合”,即竞争与合作相生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9.
共同点: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期,珠三角、长三角都掀起过“热浪”,甚至都设立了组织机构,却未达到预期目标。不同点:长三角协作几起几落,较浓的计划经济、行政区划色彩是其“原罪”。  相似文献   

10.
动态     
《浙江经济》2020,(3):5-5
“浙江省推动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大会”召开。3月3日,浙江省推动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大会在嘉善举行。省委书记车俊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同上海、江苏及青浦、吴江一道,以先锋破阵的担当勇气、先人一步的创新智慧,全力建好一体化示范区,在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彰显浙江担当、展现浙江作为。  相似文献   

11.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跃洲  王瑛 《浙江经济》2006,(16):60-60
作为推动全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长三角地区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与区域内的密切合作及历史渊源有着直接的关联。然而,尽管加强区域内合作推动长三角地区发展已成为各方共识,而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但长三角地区的16个城市毕竟分属3省市,各地政府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政绩最大化而形成的本位主义倾向仍不免给区域一体化带来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城市群的同城化.必然要求打通江浙沪的边界走廊,打造边界板块,给区域一体化提供新的活力。”长三角研究专家、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负责人徐长乐说。  相似文献   

13.
《宁波经济》2007,(8):26-28
发展方向和指导依据 2006年11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送审稿)》已明确了长三角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是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是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区等四大功能定位。未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将形成以上海为“核心”,以沿长江、沿杭州湾等6个“发展带”为框架的“一核六带”区域联动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4.
长三角各省市都有自己的发展战略,进入“十五”以来。上海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江苏提出城市化战略.江浙沪三省市又都提出建设国际制造业基地或先进制造业基地。从提升长三角整体综合竞争力角度看,应提出带有整体性的、有利于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5.
钱廷仙 《特区经济》2009,(10):76-77
长三角物流一体化既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容体现,又是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保障。推进长三角物流一体化要突破行政壁垒,着眼整体和长远利益,整合优化区域内物流资源。  相似文献   

16.
产业为基、实业为本。推动“一地六县”产业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基于差异化的多区域产业协作共兴之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打造经济增长极、构建参与全球竞争支撑力量的重要布局。2020年6月,长三角地区“一市三省”主要领导座谈会签署的《共建长三角产业合作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涉及上海白茅岭农场,江苏宜兴、溧阳,浙江长兴、安吉,安徽广德、郎溪“一地六县”区域.  相似文献   

17.
《宁波经济》2004,(7):7-8
近年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长三角区域的融合日益加强,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地位愈发显得举足轻重。宁波经济在未来发展进程中,如何受惠于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分享产业、资本、人才所带来的辐射效应,已成为各方高度关注的话题。市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确立宁波作为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战略地位,这不仅是历史的选择,更是对我们自身发展的选择。市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阎勤为此提出了打好港桥、服务和实力“三张牌”,以确定宁波在长三角的战略地位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华毛 《浙江经济》2009,(6):52-53
面对严峻经济形势,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抢抓发展机遇,携手应对挑战,是长三角地区“转危为机”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9.
日前,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3地政府与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签订《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金融协调发展支持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协议》,标志着长三角地区金融一体化已经启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扬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气息。自20世纪末以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扬州迎来了发展机遇期。作为苏中地区的核心城市,随着基础建设的进一步完善,产业定位的进一步明确,如何把握住发展势头,推动经济跃上一个新台阶,是扬州融入“长三角”,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